春季黄瓜霜霉病绿色防控技术

2019-04-26 09:18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刘国琴
农业知识 2019年7期
关键词:粒剂霜霉病病斑

文/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刘国琴

一、发病症状

1.传统发病症状。发病初期,叶片背面产生水浸状浅绿色,受叶脉限制的多角形病斑,叶片正面产生淡黄色病斑,最后变为褐色,潮湿环境下叶背面产生黑色霉层。

2.新发病症状。叶片表现为正面褪绿,或有圆形小型泡状突起,叶背面水浸状,界缘清晰,有的连成片,与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病症状非常相似,幼嫩子叶和老叶均可发生。许多地区菜农称这种症状为“小霜霉”或“假霜霉”。

二、发病原因

1.病菌。黄瓜霜霉病的病原菌为古巴假霜霉菌,该菌为专性寄生菌。

2.环境条件

(1)温度。黄瓜霜霉病最适发病温度为16~24℃,低于10℃或高于28℃,较难发病,低于5℃或高于30℃,基本不发病。

(2)湿度。黄瓜霜霉病在相对湿度83%以上,病斑可产生孢子囊,而叶面有水滴或水膜时孢子囊萌发。据调查,只要在2小时的高湿环境,病菌就能完成浸染。相对湿度70%,病菌孢子难以萌发侵染,低于60%,病菌孢子不能产生。

3.栽培条件。设施蔬菜为黄瓜霜霉病菌不断积累反复浸染、病害发生持久并大面积发生提供条件。

4.抗性品种。传统黄瓜霜霉病症状较易识别,但一些抗霜霉病黄瓜品种的种植或环境改变,使得该病出现区别于传统霜霉病的症状,导致诊断错误,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5.病原菌抗性。黄瓜霜霉病的防治主要通过药剂。由于黄瓜霜霉病发生严重,菜农盲目复配混用农药,随意加大药剂剂量,增加用药次数,导致病原菌对许多药剂产生抗药性。

三、绿色防控技术

1.加强田间管理。采用高垄栽培,及时整枝吊蔓,减少叶面重叠,促进空气流通;采用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加强通风透光,行与行之间铺放10~15厘米厚的干秸秆,降低棚内湿度;出现病株后及时拔除,带出棚外掩埋,防止病害蔓延。

2.药剂防治。霜霉病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可用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或用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或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600倍液,或75%丙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喷药时注意叶背面,同时要注意不同种药剂交替轮换使用,避免单一用药,使病菌产生抗药性,一般间隔5~7天用药一次,连续防治2~3次。

猜你喜欢
粒剂霜霉病病斑
不用药 两招搞定黄瓜霜霉病
50%克菌丹·啶氧菌酯水分散粒剂能有效防治柑桔沙皮病
济南地区葡萄霜霉病发生规律、流行关键气象因子分析及预测
基于OTSU算法的苹果果实病斑图像分割方法
一般稻田如何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
多种杀菌剂对蚕豆霜霉病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初探
套袋对柠檬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轻松治愈花斑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