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姜艾灸促进腹部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护理研究

2019-04-26 06:44李艳妍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50期
关键词:鸣音胃肠功能艾灸

李艳妍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中医医院,广西 钦州 535499)

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手术预后效果,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越早,术后进食时间越早[1]。而术后早期营养的摄入,不仅能够促进患者术后切口的愈合,同时对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具有积极作用。如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蠕动恢复较差,在较长时间禁食下,容易造成营养失调,引起切口愈合不良,严重者甚至出现腹痛、腹胀以及肠黏连等[2]。为此,腹部手术后辅以有效的护理以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尤为重要。但鉴于传统常规护理在改善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效果并不显著,故而本次研究在临床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隔姜艾灸中医护理,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7年1月~2018年6月实施腹部手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为实施腹部手术后的患者;②手术麻醉采用硬膜外麻醉;③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患者;②合并其他胃肠或脏器功能障碍患者;③合并有其它严重基础疾病或合并症;④治疗依从性差,不愿配合治疗及疗效判断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在13~83岁,平均(56.23±11.36)岁;研究组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在14~85岁,平均(58.12±12.03)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常规外科术后禁食、补液以及抗感染等对症与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护理内容主要包括:首先,术后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鼓励其多与家属或病友沟通,减轻心理压力,避免出现不良情绪。其次,适当给予患者腹部按摩,指导其取仰卧位后对其小腹进行顺时针按摩。最后,鼓励患者术后根据身体恢复情况进行运动锻炼。

研究组则在对症治疗与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隔姜艾灸护理。具体方法为:于患者术后第1 d起,取患者神厥穴与足三里穴,并在上述穴位皮肤上涂抹凡士林;而后,采用新鲜的食用生姜将其切成0.2~0.3 cm的薄片,作为艾灸的隔物,用针在姜片上刺数个小孔,于姜片上置艾柱点燃施灸。待第一根艾柱燃尽后,去除余灰,再更换新的艾柱,共连续灸3~5柱;直至可见患者艾灸处皮肤呈红晕且无水泡为度;每次15 min,1次/d,直至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1.3 观察指标

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诊断学》理论,术后于每日7:00、13:00、21:00三个肠蠕动最活跃时间段,采用听诊器对患者进行腹部听诊,以判断患者肠鸣音的恢复情况,同时询问病人肛门排气的时间;判断标准为:以患者右腹部作为听诊点,患者肠鸣音≥4次/min,即表示肠鸣音恢复。通过观察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评估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同时记录患者术后住院时间[3]。

1.4 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处理采用SPSS 20.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检验,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并以x2对数据进行检验,P<0.05表示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干预后对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情况、排气情况以住院时间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对比(±s)

组别(n=50) 肠鸣音恢复时间(h) 排气时间(h) 术后住院时间(d)研究组 22.36±7.02 40.12±12.36 4.56±1.35对照组 36.85±9.55 58.64±15.36 6.78±1.87 t 3.85 2.82 3.06 P<0.01 <0.01 <0.01

3 讨 论

腹部手术是临床外科常见的手术,尤其伴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加剧,急性阑尾炎、十二指肠溃疡等胃肠疾病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腹部手术的增加[4]。而对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患者胃肠蠕动的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手术预后,因此,术后加强对患者胃肠功能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的基础护理通常是常规的心理护理、术后运动指导等,缺乏对胃肠护理的针对性,护理效果并不理想[5]。为此,本院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了腹部手术患者中医隔姜艾灸,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改善具有良好的效果。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据表1可知,研究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针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给予患者隔姜艾灸,相对于常规的术后护理,更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鉴于这一研究结果,就中医隔姜艾灸的治疗机制进行分析。首先,鲜生姜在中医药中属于辛温解表之药,能够起到散寒解表、温胃止吐的功效,为补血、养阴、益气、扶阳之品。其次,艾叶作为中医药中的理血之药,能够起到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作用,有助于术后止血、化瘀。最后,艾灸通过借助火的热作用,一方面能够将药物通过经络腧穴学,进而达到行气活血、温经通络、散寒祛湿以及消肿散结的作用,对于腹部手术患者,具有回阳救逆、预防保健和促进康复之功。而另一方,取足三里、神阙穴位进行隔姜艾灸,还能够起到调理脾胃、扶正壮阳的功效,有助于调理脏腑与阴阳、健运脾阳、温中散寒以及宣通气机等功效[6]。从现代药理学分析,取足三里、神阙穴进行隔姜艾灸,可促进胃肠蠕动、提高消化酶活力,既有助于增强术后患者食欲,又能够促进消化,进而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患者进行隔姜艾灸时,需要遵循先上后下的原则,先从阳经进行艾灸,再对阴经实施艾灸,灸时注意艾柱不宜过大,刺激的强度要以患者能够适应为度。同时,在施灸时,注意叮嘱患者取平卧位,以避免艾柱倾斜倒伏或是艾灰掉落至患者皮肤表面,造成皮肤损伤。

综上所述,对于腹部手术患者,应用中医隔姜艾灸联合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进程,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鸣音胃肠功能艾灸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艾灸保健知多少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夏天怎么做艾灸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