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化护理在儿童口腔门诊中的应用研究

2019-04-26 06:44玉湘萍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50期
关键词:牙科分级口腔

玉湘萍

(广西上林县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500)

Kolcaba在1995年提出一种新型、整体、高效、个性化的护理模式,称之为舒适化护理。通过这种护理方式,能够明显缓解甚至消除患儿在口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牙科畏惧症(又名牙科焦虑症,在国外被称为dental anxiety或者dental fear[1]。所指的是一组与牙科诊疗相关的异常心理、生理及行为状态。表现为患者在治疗前、治疗期间的紧张、焦虑、恐惧与牙科治疗相关的心理状况,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等,患者会因此出现避医行为,不愿接受牙科诊疗和检查,不愿配合医生的诊疗工作。)从而提升口腔临床医生的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以及患儿在就诊过程中的舒适程度。本文从儿童口腔诊疗环境、儿童口腔医护人员、诊疗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行简要分析概述,以研究舒适化护理在儿童口腔门诊的应用管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就诊的78例患有牙科畏惧症的患儿,时间区间在2018年2月~2019年1月,年龄区间在3岁~12岁(6.48±1.81)岁,患儿男女比例为33:45,将这些阶段的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研究组)——患儿男女比例为15:24;(对照组)——患儿男女比例为18:21。2组对比基础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本次研究实验对象选取标准:①:患儿存在牙科畏惧症;②:年龄在3岁~12岁之间;③:患儿家属知情并同意将患儿作为实验对象进行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舒适化护理方案——(研究组):①环境——让口腔诊疗室环境保持安静,并且配备舒适的牙椅,将诊疗室布置得温馨舒服,诊室的各个角落可适当摆放一些绿色小盆栽,保持诊室内空气清新。

②医护人员——口腔医生形象上要平和、分诊护士和配台护士要和蔼可亲。护理人员记录每日就诊的患儿信息和就诊过程中的表现,并且对表现好的患儿在记录本上贴上小红花之类评比的贴纸,在患儿下一次过来复诊时根据患儿的表现和小红花的数量来给予患儿奖励[2]。

③诊疗前——由护理人员带领患儿及患儿家长熟悉儿童口腔诊疗室的环境,并用真挚诚恳的语气为患儿及患儿家长对整个诊疗过程进行生趣且充分的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配合一些生动形象的小视频及图片,以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

④诊疗中——采用4手配合甚至6手配合操作,除去一名配台护士外,还可以增加一名巡回护士。有调查表明,采用6手操作比4手操作,患者的舒适度至少可以提升15.5%,这也有助于提升对患儿的舒适化护理服务。治疗开始以后,用电脑播放轻柔、放松的音乐,为患儿调整最为舒适的体位,让患儿家长在一旁陪护,指导患儿在诊疗过程中出现轻微疼痛或恶心感觉,可以及时的举手示意;准备好纸巾,协助患儿在吐完口水后帮主其擦拭口角;在感觉到患儿有焦虑、紧张、恐惧、不安等异常情绪时,轻轻抚摸患儿头部或者握住患儿的手,并用温柔的语气尽可能消除患儿的异常情绪。在患儿完成一个小阶段的治疗目标以后,适当给予患儿言语上的鼓励和一些小礼物或者小奖品的奖励[3]。

⑤诊疗后——诊疗结束后,给予患儿夸赞和一些小礼品。在同患儿家长约好复诊时间并做好登记,同时交代完医嘱以后,对患儿及患儿家长进行口腔宣教,宣教的内容包括——如何正确刷牙、乳牙更换的时间及拔除的时机、牙齿相关疾病如龋齿等的成因和预防、平时注意口腔清洁如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

常规护理方案——(对照组):本组患儿的护理和诊疗方案是给予常规的诊疗流程和口腔宣教。

1.3 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儿治疗后的畏惧焦虑程度,治疗过程中的配合程度Frankl行为分级,治疗结束后的满意及舒适程度[4]。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软件22.0版本进行数据的核算分析,其中两组接受口腔诊疗患有牙科畏惧症的患儿畏惧焦虑程度、Frankl行为分级、满意及舒适程度数值使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达,同时将其运用t值检验,结果显示为P<0.05时,说明2组患儿的上述指标的对比有统计学含义。

2 结 果

研究组的患儿畏惧焦虑程度(23.86±8.15)分、Frankl行为分级(Ⅲ、Ⅳ级)、满意及舒适程度数值(90.67±6.89)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表1 两组患儿畏惧焦虑程度、Frankl行为分级、满意及舒适程度数值数据对比(±s)

表1 两组患儿畏惧焦虑程度、Frankl行为分级、满意及舒适程度数值数据对比(±s)

治疗结束后的满意及舒适程度(分)(研究组) 39 23.86±8.15 Ⅲ、Ⅳ级 90.67±6.89(对照组) 39 68.76±8.67 Ⅰ、Ⅱ级 52.57±5.25 P - <0.05 <0.05 <0.05组别 n 治疗后畏惧焦虑程度(分)治疗过程中的Frankl行为分级

3 讨 论

经调查,在我国,因为医护人员比例失调的缘故,大部分的口腔医疗机构都无法做到四手操作的要求,更别说人员要求更多的六手操作。因此,要想全面推广应用儿童口腔舒适化护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需要国家、医院、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从口腔诊疗护理模式的发展趋势来看,不只是儿童口腔,舒适化护理将会应用在所有的口腔诊疗项目当中[5]。

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医学模式逐渐转变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越来越关注疾病与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而在儿童口腔诊疗中,儿童龋病的未治疗率水平仍然较高,这和儿童对于牙科的畏惧症有很大的关系。在许多的口腔门诊机构中,受制于患儿的年龄原因,大部分的儿童口腔诊疗都是在被动与仓促中完成的,其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患儿年龄过小,对口腔诊疗环境以及器械产生恐惧、焦虑、不安、紧张的情绪,使得口腔临床医生极难操作甚至无法完成治疗。而舒适化护理则可以尽可能消除患儿的异常心理情绪,提高其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度,优化医患关系。在本文当中,研究组的患儿在经过舒适护理后,其畏惧焦虑程度较低、Frankl行为分级较高、满意及舒适程度较对照组更佳,P<0.05,说明舒适化护理对于儿童而言,改善其各项负性情况非常有优势。

猜你喜欢
牙科分级口腔
牙科手术
三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牙科膜片力学性能对比研究
口腔健康宣教对洁牙患者牙科焦虑心理的影响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牙科界茅台来了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