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延续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再入院率的影响分析

2019-04-26 06:44徐红艳朱登凤祁佩娟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50期
关键词:出院入院个性化

徐红艳,朱登凤*,沈 娟,祁佩娟

(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1.急诊科;2.呼吸科,江苏 南通 226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特征是气流持续受限、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加之老年患者身体免疫力下降,会增加病情的反复性,治疗难度加大。在慢阻肺稳定期,老年患者多采取延续治疗,但其较差的记忆力,会降低用药依从性及自管能力,继而加重病情,导致患者再次入院治疗[1]。相关研究发现,老年患者再入院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且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预后效果较差,而护理干预的实施,则能减少患者再入院事件[2]。故本研究抽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的38例慢阻肺患者,旨在分析个性化延续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再入院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的38例慢阻肺患者,随机分组,个性组:个性化延续护理,共有患者19例,其中女性8例,男性11例,年龄61-87岁,平均年龄(69.14±5.23)岁;病程1.5~10年,平均病程(5.72±1.64)年。常规组:常规延续护理,共有患者19例,其中女性9例,男性10例,年龄63-85岁,平均年龄(70.17±5.49)岁;病程2.5~11.5年,平均病程(6.13±1.29)年。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被确诊为慢阻肺疾病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依从性较高的患者;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存在认知障碍及沟通障碍的患者;存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个性组:个性化延续护理干预,内容如下:(1)出院指导:出院前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强调慢阻肺知识及注意事项,面对老年患者保持充足的耐心,并选择易于理解的方式解答老年患者的问题,还可将相关知识打印成文本,以提高老年患者的自管能力。(2)用药指导:出院时,护理人员应打印药物使用说明,此外在药盒上标注使用剂量、时间等,加深老年患者记忆力,避免用药错误。(3)饮食指导:老年患者多存在记忆力差的问题,慢阻肺科室可列出饮食清单,将其打印成文本交于患者,此外强调饮酒、抽烟、暴饮暴食的危害,提高其自管能力。(4)康复训练:老年患者自身协调能力较差,日常可选择太极、慢跑、散步等方式,达到锻炼的效果。(5)急救护理:科室内可录制慢阻肺急救视频,组织患者观看,在出院时可刻制光盘交于患者,让患者及家属随时观看,以便在意外发生时及时采取措施,挽回患者生命。(6)电话随访:将患者恢复情况作为依据,确定电话随访频率,并严格执行电话随访,询问并记录患者恢复情况,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不适,及时发现并发症,采取应对措施。(7)上门随访:面对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应安排医护人员上门随访,观察患者恢复情况,适当调整治疗方案,并在其健康档案中记录。

常规组:常规延续护理干预,即用药指导、电话随访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肺功能、恢复情况及再入院率。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通气储备功能(BR)、FEV1/FVC。恢复情况依据为CAT评分,分值最高为100分,分值高即代表恢复情况差,分别观察患者出院时、出院15天及出院30天的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实验以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x2进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t值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代表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

表1 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s)

表1 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s)

组别(n=19) FEV1(L) BR(%) FEV1/FVC(%)个性组 3.14±0.28 87.36±5.94 82.69±5.33常规组 1.59±1.22 75.13±5.82 64.17±5.92 t 5.3976 6.4104 10.1341 P 0.0000 0.0000 0.0000

个性组FEV1、BR、FEV1/FVC均高于常规组,P<0.05。

2.2 观察两组患者CAT评分

表2 观察两组患者CAT评分

两组出院时CAT评分无差异,P>0.05。个性组出院15天、30天CAT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

2.3 观察两组患者再入院率

3 讨 论

慢阻肺是肺部多发性疾病,呼吸困难、排痰困难、慢性咳嗽是其主要症状,临床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辅以康复训练、氧疗等护理,以保证病情的稳定状态[3]。由于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多在家治疗,部分患者自管能力及依从性较差,增加病情的反复性,导致患者再次入院,预后效果较差。而老年患者自身免疫力较差,且记忆力及身体机能逐渐减退,不仅会导致感染、合并症的出现,还会降低其用药依从性[4]。此外老年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很差,面对较长的病程,其心理负担增加,也会影响预后恢复,导致患者再次入院,故护理措施的实施十分必要[5]。

表3 观察两组患者再入院率[n(%)]

个性组出院1 5天(0.00%)、出院3 0天再入院率(10.53%)低于常规组,P<0.05。

由于老年慢阻肺患者的记忆力较差,在出院时强调慢阻肺知识及注意事项,并将其打印成文本,可让患者随时了解慢阻肺知识,利于其自管能力的提升。相关研究发现,多数老年慢阻肺患者会出现忘服药或服药剂量错误的情况,而本研究通过用药指导,在药盒上标注使用方法,能有效减少用药安全事件,以维持稳定的药效,避免病情反复发作导致的再入院[6]。慢阻肺的高危因素包括过度抽烟饮酒、暴饮暴食等,要求在延续护理中加强饮食指导,通过饮食清单的发放,可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饮食,在补充营养的同时提升机体免疫力[7]。此外,慢阻肺急救视频的录制及播放,可让患者及家属掌握急救知识,在危急时刻可挽回患者生命,定期电话随访及上门随访,易于医护人员了解患者恢复情况,以此为依据调整治疗方案,可促进其预后恢复[8]。

本研究中,个性组F E V 1(3.1 4±0.2 8)、B R(87.36±5.94)、FEV1/FVC(82.69±5.33)均高于常规组,P<0.05。个性组出院15天(14.72±5.11)、30天CAT评分(11.39±5.24)均低于常规组,P<0.05。个性组出院15天、出院30天再入院率分别为0.00%、10.53%,低于常规组的21.05%、42.11%,P<0.05。可见个性化延续护理干预的实施,不仅能促进慢阻肺患者的恢复,还能降低再入院率,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个性化延续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改善慢阻肺老年患者的肺功能状态,其CAT评分及再入院率也得到显著降低,建议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出院入院个性化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同桌宝贝
第五回 痊愈出院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
多因素可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