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例孕妇尿失禁的护理干预与分析

2019-04-26 06:44徐亚云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50期
关键词:盆底针对性孕妇

徐亚云

(南京市江宁区中医医院产科,江苏 南京 210000)

妊娠期尿失禁的发生率较高,尿失禁类型以压力性尿失禁为主,发病机制不明确,可能与盆底解剖学改变有关,是妊娠子宫对下尿路的压迫,导致下尿路的解剖结构改变所致。临床上盆底肌训炼是目前改善尿失禁的最主要方式,是通过有意识的进行盆底肌群的自主收缩锻炼,从而增强控尿能力[1]。但由于孕妇对尿失禁的预防意识较为薄弱,受重视程度不够,,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妊娠期间正常反应,对此类疾病羞于启齿,求医率低,二胎发生率更多,孕期不运动,锻炼不配合,依从性差,临床治疗不满意。因此,我们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联合中西医治疗,临床上有明显改善疾病的症状[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尿失禁孕妇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7月~2019年2月我院产科门诊接诊的56例尿失禁孕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8例。观察组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8.45±2.17)岁;孕周28~41周,平均孕周(34.45±1.19)周。对照组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28.78±2.26)岁;孕周28-40周,平均孕周(34.53±1.21)周。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盆底肌群锻炼指导、健康教育以及心理疏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内容如下:(1)成立小组:成立由医师、护士、护士长组成的盆底功能康复小组,并建立康复微信群。由组内成员编制并通过微信推送盆底康复知识小文章,包含孕期尿失禁的特点及危害,尿失禁发生的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等,督促早发现早求医,早识别早干预,教育内容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并经护士长或群主审核后发出。(2)规范锻炼内容:孕期检查期间,采用面谈的方式,一对一了解孕妇身心状态与病情,采用针对性方案制定,通过微信指导其进行盆底肌训炼,播放凯格尔运动真人示范视频,确保其在家锻炼效果。(3)训炼指导:①运动前准备:定位找到盆底肌肉,排空膀胱,放松身体其他部位,选择一个舒适位置,让其排尿时憋尿,憋气等动作训练,每组训练持续时间3-5分钟,重复训练8~10次。②进行盆底肌慢收缩和快收缩训练,让快速收缩盆底肌群1s后,放松2 s;缓慢收缩盆底肌肉,保持5 s,缓慢放松5 s;10组/次,4组/d,重复练习10次;③提肛肌训练:嘱孕妇平躺弯曲双膝,收缩臀部的肌肉向上提肛10 s,休息10 s,5次/组;平躺将双脚着地,臀部向上,收缩臀部的肌肉向上提肛10 s,休息10 s,5次/组,同样重复练习10次;(4)体重管理:设定目标:告知孕前BMI指数和孕期体重增加适宜标准,参照标准严格执行;(5)饮食指导加运动干预:孕期运动联合盆底肌训练预防孕期尿失禁效果优于仅进行盆底肌训练,推荐孕期进行中低强度的运动训练;(6)预防及治疗尿路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饮水指导,用药指导,去除慢性感染因素;(7)预防及治疗便秘:膳食指导:高纤维膳食,适度活动,腹部按摩,心理护理,用药指导等;(8)加强行为训练,又称膀胱锻炼,习惯锻炼,膀胱再教育,使之重新获得控尿或部分控尿。(9)中医护理干预:采取膀胱经上的一些穴位进行适度按摩刺激,目的激发全身经气,达到一个调整阴阳平衡,通经活脉之功,提高疾病疗效。

1.3 观察指标

(1)尿失禁情况:采用主观尿失禁评分评价两组干预前后尿失禁情况,0分:无尿失禁;1分:强烈运动等强压力下尿失禁;2分:因咳嗽、打喷嚏等中等压力下尿失禁;3分:走路、下蹲等轻度压力下尿失禁;4分:变换体位出现尿失禁。(2)生活质量:采用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价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包含行为限制、心理影响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总分0-110分,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尿失禁情况

干预后两组尿失禁评分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尿失禁情况对比(±s,分)

表1 两组尿失禁情况对比(±s,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6个月 t P对照组(n=28) 2.28±0.25 1.78±0.69 3.605 0.000观察组(n=28) 2.26±0.31 0.92±0.16 20.325 0.000 t 0.266 6.425 - -P 0.792 0.000 - -

2.2 生活质量

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s,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6个月 t P对照组(n=28) 82.17±8.69 93.95±10.27 4.633 0.000观察组(n=28) 81.76±8.41 104.83±10.48 9.085 0.000 t 0.179 3.924 - -P 0.858 0.000 - -

3 讨 论

孕期压力性尿失禁是最常见类型,占所有尿失禁类型70%以上。临床表现常为咳嗽、大笑或打喷嚏时不自主溢尿,妊娠期由于子宫重力以及孕期内分泌的改变,盆底肌群韧带松弛,诱发盆底解剖学的改变导致[3]。常规护理针对盆底锻炼的内容不够具体,加之孕妇对锻炼的认知度较低,从而无法有效改善盆底功能。

针对性护理干预是结合孕妇情况,给予个性化的锻炼指导,从而有效改善疾病症状,促进康复。本研究中,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尿失禁评分较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提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孕妇尿失禁情况,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针对性护理干预通过成立小组,以多元化的方式对孕妇进行健康管理与规范指导,提升护理效果,促进疾病改善。通过规范化的锻炼指导,使孕妇详细了解锻炼效果,强化刺激盆底神经,提高盆底肌肉力量,促进盆底功能改善,从而有效改善尿失禁。此外,针对性护理干预通过微信群强化健康教育,使其随时随地阅读健康教育文章,有效增强孕妇盆底康复知识储备,提升其疾病及康复知识水平。同时,针对性护理强调增强孕妇自主锻炼意识的重要性,尽可能的提高锻炼依从性,促进改善疾病状况,进而利于提升生活质量[4]。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提升尿失禁孕妇的盆底肌力,促进患者症状改善,提高其生活质量,也减少产后的尿失禁发生率。目前二胎政策下,有过妊娠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此方案在孕期和产后更加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盆底针对性孕妇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我有一个“孕妇”爸爸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孕妇睡觉会压到孩子吗
孕妇接种疫苗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