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鎣归来

2019-04-26 03:16华语平
知识窗 2019年4期
关键词:饕餮国家博物馆铭文

华语平

2019年新春之際,一条消息在全中国的古玩爱好者中广泛传播,人们纷纷转发,奔走相告——1月29日至3月1日,流失海外一百多年的商周青铜器“虎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对外展出了。

有人可能会鼻子轻轻一哼,青铜器多了去了,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的确,现在的青铜器是有很多,可是这个虎鎣却非比寻常。

与一般被用作祭祀的青铜器不同,在商周,“鎣”是一种用来盛水的实用器具。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鎣就曾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1961年10月30日,陕西长安县的张家坡因为筑路取土发现了一个埋有青铜器的坑。从坑中出土了53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除少数两三件青铜器略有损坏外,其他均保存完好,其中就有一件鎣。

这个事件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就亲自为这批文物作了考证分析,并对许多谜团进行了解释:“器既非作一时,也非作于一家,证明坑中埋藏状况,确非墓中殉葬品,而是窖藏。”张家坡窖藏青铜器到底是谁埋下的,真相已难以查清,但这批窖藏为现代博物馆增添了一件稀世罕见的青铜鎣是不争的事实!根据器身发现的铭文,张家坡出土的青铜鎣最终定名为“伯百父鎣”。青铜鎣本来就极其稀少,这件青铜鎣因为铭文出现了“鎣”字,因而受到格外关注。

此次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虎鎣又别有不同,它造型独特,精美绝伦,小巧可爱,工艺精湛。从外表看上去,虎鎣类似于我们现在常见的托在手里的小茶壶。相信你一定见过这样的画面:一位忠厚儒雅的老人,中式衣衫,须发皆白,举止稳重,手里托着一把宜兴紫砂壶……虎鎣的大小、造型和功用就和那老人手里的紫砂壶一样。

与一般的紫砂壶不同,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这个虎鎣非常精美。它有三足,如鼎而立;壶身如上下两个碗扣在一起,造型古朴圆润;壶嘴是一只伸长脖子张开口,逡巡前行,伺机跃扑的虎;盖子上,一只虎伏地蹲踞,昂首欲跳;壶把是一只饕餮头,张口吐出长舌,顺势弯下,圈成了圆环。两只虎和饕餮头的造型都是高度夸张概括的工艺美术画,神态却活灵活现。正是因为如此,加上器物本身有“自作供鎣”的铭文,人们才把它命名为“虎鎣”。

虎鎣的精美自然是不用说的,它实在太珍贵了,几乎是独此一件。据专家考证,现存于世的鎣只有七件,主要为祭祀时用。但它们不是有破损,就是材质不一样,只有这一件,保存完整,外表有虎的造型,顶盖内部有“自作供鎣”的铭文,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经鉴定分析,它没有明显的后世修复的痕迹,可以说,它是“原汁原味”“仅此一件”的商周青铜器。

虎鎣原是清宫旧藏,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被英国军官哈利·埃文斯劫掠,随后不知所终。2018年3月,虎鎣现身英国东南部肯特郡,并于2018年4月11日在当地拍卖,拍出41万英镑高价。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拍卖落锤,买家即宣布将把这一文物无偿捐赠给中国。

2019年1月29日,饱含历史沧桑,流落海外一百多年的虎鎣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南12展厅,全景式地展现了虎鎣本身的器物特点和流传历史。

猜你喜欢
饕餮国家博物馆铭文
山海经之凶兽狍鸮
《文心雕龙》与《文选》铭文研究
《漫话国宝·中国国家博物馆》第六站(上)
《漫画国宝·中国国家博物馆》第七站(上)
《漫画王国·中国国家博物馆》第四站(下)
饕餮吃掉了春天
它就是饕餮
新见所谓“鱼匕”铭文再考
读中山王铭文札记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