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性脑梗死伴吞咽困难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2019-04-27 16:20黄凌娜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48期
关键词:吸入性饮用进展

黄凌娜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074)

进展性脑梗死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类急性脑梗死疾病,患者的典型特征为神经功能出现进展式的恶化,且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同时也对其机体营养水平产生严重影响,若不能有效干预,容易诱发患者的吸入性肺炎,而致使其病情进一步恶化[1]。而通过加强早期的科学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其病情康复,本文将着重分析对于伴吞咽困难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开展早期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9年4月接诊的80例进展性脑梗死病例,均为合并吞咽困难者,据其就诊顺序奇偶性分为观察组为40例,性别比男21/女19,年龄53~89岁,均值为(67.5±1.3)岁。对照组为40例,性别比:男18/女22,年龄55~88岁,均值为(66.9±1.7)岁。两组线性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严格据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流程开展对症治疗、基础干预、饮食指导及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则在该基础上开展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如下:(1)康复训练:待患者病情稳定之后,立即开展早期的康复训练,包括肌肉运动、空吞咽训练等。通过及早进行康复训练可促进其神经修复,并抑制面部肌群发生萎缩变化。患者的康复训练具体时间确定于生命体征指标恢复稳定,且意识水平恢复;(2)物理疗法:针对合并吞咽困难的脑梗死病人采取物理疗法,例如进行经皮电疗,通过电力刺激可改善其激素活动。此外,也可通过经颅磁刺激,利用磁场所发出的电磁力来促进病人大脑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改善其吞咽反射;(3)神经生理干预:入院后可对其皮肤开展适时机械刺激,特别是需对其机体正常部位进行生发刺激,通过缩短反应时间纠正吞咽动作,改善吞咽功能;(4)摄食训练:患者意识恢复后,可据其病情保持坐位或者仰卧位。选择质地轻薄且较为小巧的勺子以及不易发生粘滞的小口食物,利用小勺将食物缓缓的送入到患者健侧舌后,密切观察其吞咽状况,待吞咽完成后需鼓励患者反复进行空吞咽,之后再次送入小口食物。在进行辅助摄食期间,需密切观察其吞咽反应并严格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进食速度太快而诱发呛咳,待患者就餐完成后可将其床头适当抬高,防止出现胃食管反流。

1.3 评估指标

(1)以洼田饮水实验对患者干预之后吞咽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患者保持半卧位,取30 ml温度适宜的饮水指导患者饮用,并详细记录其饮水情况,分为Ⅰ级:患者可一次顺利饮用完毕且无呛咳现象;Ⅱ级:患者须分多次饮用,且饮用期间无呛咳现象;Ⅲ级:患者可一次饮用完毕,然而存在呛咳现象;Ⅳ级:饮用需分多次,且存在少量的呛咳现象;Ⅴ级:患者饮用过程中的呛咳现象比较严重,并且放弃了饮水。恢复优良率=(Ⅰ级+Ⅱ级+Ⅲ级)/总例数*100.00%。(2)比较两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吞咽功能恢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吞咽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7.50%,对照组70.00%,且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吞咽功能恢复效果比较[n(%)]

2.2 两组并发症率比较

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2.50%(1/40),对照组10.00%(4/40),P<0.05。

3 讨 论

脑梗死病人产生的吞咽功能障碍其病因机制还尚未明确,现阶段的研究认为,可能与患者脑内神经和组织受损等相关,患者脑皮质受损后其反射变化体现在反应迟缓,同时脑干受损表现为反应时间进一步延长,均易诱发吞咽困难[2-3]。脑梗死患者吞咽困难可影响其正常进食,导致营养失衡。还可能由于进食不当诱发吸入性肺炎,甚至造成窒息死亡,因此需加强护理干预。通过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帮助其神精系统功能的修复,并改善其舌头及咀嚼肌功能,促进其吞咽功能的良好恢复[4]。观察组的吞咽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且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可提升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价值,改善其吞咽功能障碍。

综上,对于伴随吞咽困难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开展早期护理干预可促进其吞咽功能恢复,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猜你喜欢
吸入性饮用进展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浅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饮用温水对断奶仔猪的影响
每日喝咖啡降低10年死亡风险
护理干预对 ICU 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