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孝悌”传统文化 对晚期肿瘤患者实施临终关怀后对其死亡态度认知的影响

2019-04-27 16:23陶红梅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48期
关键词:孝悌关怀态度

陶红梅,程 瑜,吴 雅

(1.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东 珠海 519000;2.中山大学南校区,广东 广州 510000)

临终关怀作为一种特殊的医疗护理服务项目,主要是为无治疗希望的临终病人所专门设立的服务。服务目的是为了尽最大的努力来减轻患者在临终前的生理及心理痛苦,同时帮助患者能够继续以积极、平稳的心理态度去面对人生的最后阶段。本次研究以“孝悌”文化为基础,对晚期肿瘤患者进行临终关怀,以更好地验证该种关怀模式的有效性及可实施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7年5月~2019年3月在我院肿瘤科诊治的85例晚期肿瘤患者,年龄57~81岁,平均(74.62±4.35)岁,男47名,女38名,肺癌36例、肝癌15例、胃癌9例、肠癌11例、鼻咽癌14例。均征得本人或家属同意。年龄差异不大,健康状况差异在区间范围内,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基本资料

1.2 方法

制定记录表,评估患者实施关怀前、关怀后的心理状态,进行统计分析。

(1)据患者年龄、患病时间、受教育程度、职业、宗教信仰及家庭条件来制定“孝悌”传统文化临终关怀实施策略。(2)为患者家属进行“孝悌“传统文化教育,据目前患者的综合状况及亲情重要性为原则,提升家属的情感及责任意识,聆听患者诉求,以回忆美好事物转移孤独感及抑郁情绪,以晚辈关怀提升死亡观,使患者能够有尊严、坦然地走完人生。(3)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死亡教育,学会准备死亡、面对死亡和接受死亡,减少对死亡的恐惧感。(4)建立医生、护理、家庭的全面临终关怀模式,使患者感受到多方位的温暖与关怀,让家属尽量多陪伴患者,提升安全感。

1.3 观察指标

对死亡态度的认知对比。

1.4 数据处理

应用软件SPSS 20.0进行结果统计分析,采用t或F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 果

对比患者对死亡态度的认知,P<0.05。见表2。

3 讨 论

3.1 国内关于临终关怀的现状

我国学者对患者生死观及临终关怀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目前将“孝悌”传统文化与临终关怀相结合的相关研究较少。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与国外差距较大。医护人员忙于日常繁忙的医疗护理工作,忽视了对晚期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目前我国的临终关怀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

表2 患者对死亡态度的认知对比(±s,n=85)

表2 患者对死亡态度的认知对比(±s,n=85)

项目 n 得分关怀前 关怀后性别 男 47 56.21±4.15 64.38±3.56女38 50.19±4.21 58.36±3.16 8 46.35±3.57 54.52±4.38 19 49.19±3.67 57.36±4.21 8 56.11±4.16 64.28±4.17 12 59.20±4.82 67.37±4.34 9 50.18±3.69 58.35±3.85 13 48.20±4.08 56.37±4.31 17 56.21±4.95 64.38±4.21上 8 61.17±5.10 69.34±4.52 12 49.44±4.68 57.61±3.85 18 51.17±4.26 59.34±3.67子 8 59.17±4.82 67.34±3.74 9 61.15±5.11 69.32±4.36 22 64.14±4.36 72.31±3.79 25 48.17±4.84 56.34±4.42 0 8 56.72±5.13 64.89±4.47患病时间<1年1~3年3~5年>5年 受教育程度初中 高中 大专 本科及以农民 工人 知识分无业 宗教信仰 有 无职业收入<300 3000~5000 19 52.18±4.36 60.35±3.91>5000 20 49.17±4.21 57.34±3.83

3.2 “孝悌”传统在临终关怀中的实施理念

临终关怀的“孝悌”传统除家庭血液关系外,也有和谐、平等、理解与尊重情感。“孝悌”在临终关怀中,应将“仁”、“礼”纳入关怀范畴中,延长患者及家属相聚时间,增强患者家属的亲情意识,并在最大程度上尊重病人的诉求。

3.3 “孝悌”传统实施效果

运用“孝悌”传统文化进行临终关怀可改变患者死亡态度认知。

综上,运用“孝悌”传统文化对晚期肿瘤患者进行临终关怀具有一定效果,并可改变患者的死亡态度认知,使患者更坦然面对死亡,平静离世,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孝悌关怀态度
病榻侍母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态度决定一切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教育
孔子孝悌思想中人的主体意识探析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