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教材随文练笔有效提高读写能力

2019-04-27 00:16马桂莲
新教师 2019年2期
关键词:读写能力随文课文

马桂莲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它以课文内容为素材,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结合、彼此交融。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因此,语文教师要抓住语文教材中出现的经典范文、精彩语段、文本留白等语言“练点”,巧妙引导学生随文练笔,提高读写能力。

一、随文仿写,提高读写能力

仿写是随文练笔的一种主要方式。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段要求,充分挖掘文本可仿写处,引导学生从字到词,从句式到篇章结构进行仿写,充分调动学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打开写作思路,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 随典型手法仿写。比喻、拟人、排比等各种修辞手法在小学教材中随处可见,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就能成为一个很好的读写训练点。如教学 《黄山奇石》一课,作者通过比喻和拟人的写法,把“猴子观海”与“仙人指路”有趣、神奇的特点写得惟妙惟肖。学生在充分感受到了石头的神奇之后,教师可创设读写情境,让学生写一写“天狗望月”这一奇石的特点。学生在品味、咀嚼精彩的句子或段落后,进行随文练笔,既降低了写作难度,又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2. 随典型结构仿写。每一篇课文都有它构段、行文的语言方式,教师要立足教材,选择一些适合仿写的段落、篇章供学生仿写,从而提高学生习作中谋篇布局的能力。如《威尼斯的小艇》第三段是总分关系的段落,整段话围绕“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来写。学完这段话后,可出示:?摇?摇?摇  ?摇?摇?摇?摇?摇?摇?摇技术特别好,?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摇。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因有了读的感受,也明白了这段话的构段方式,学生就能迅速联想到平时的生活,并进行选材。如滑板技术、骑自行车技术等,内容可谓丰富多彩。又如《颐和园》一课的最大写作特点就是“移步换景”,这种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值得模仿。学完课文以后,教师可布置习作《?摇_______公园》。由于“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可模仿性强,学生很快打开了思路,有序地写下了公园各处景点的特点,效果非常好。诸如此类的文章在我们的教材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细心去解读,都可以挖掘出来形成训练点,长此以往,学生谋篇行文就能轻松自如了。

3. 随典型描写仿写。一篇好文章离不开描写。小学阶段常见的描写方法包括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动作描写。在阅读教学中,选择一些精彩的、典型的描写进行仿写,对于提高学生生动描写事物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如《穷人》一课中,特别典型的写法就是对人物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当教学完桑娜“忐忑不安”这一段时,教师可创设情境,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视频中,一个孩子处在恐怖的环境中,极其紧张害怕。视频播放完毕,可让学生描写画面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从经典段落的学习迁移到生活中的写作,让在课堂阅读中习得的知识,润物无声般地转换成了写作能力。

二、随文补白,提高读写能力

在行文的过程中,作者常常给读者留下“弦外之音”。教师要充分解读教材,在留白处搭建练笔桥梁,引导学生想象,提高读写能力。

1. 随课文插图补白。教材中有许多插图留有“弦外之音”,教师可以巧借插图引导练笔。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可出示课文插图(断壁残垣),引导学生写话:当看到这些断壁残垣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用一段话写下来。这样由图到文,由文到图,最后从图中想开去,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既激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又得到了写作训练,提高了读写能力。

2. 随特殊标点补白。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要关注特殊标点的用意,从标点处形成练笔点。如《老人与海鸥》第18自然段是一个“……”,教学时,笔者抓住这个训练点,设计了这样一个读写片段:人们抬着老人的遗像越走越远,海鸥们还是紧追不舍。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下来。通过前面的品读文本,学生很有感受,很快写下了心中所想。像这样抓住文章空白点,在反復品味语言、体会文章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写,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真情就会情不自禁地流淌于笔尖。

三、随文拓写,提高读写能力

拓写是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重要手法之一。在教学中,学生随着文本的阅读、课堂的对话、思维的碰撞,会有很多感受、想法和见解,以至于不吐不快,形成表达冲动。教师要善于把准拓写点,引导学生练笔,达到读写互促的目的,让读写训练水到渠成。

1. 随课文片段拓写。教材中有不少童话故事,细读童话,会发现这些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反复又反复的结构。教师要充分挖掘童话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拓写。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部分分别描写了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后幻想到的美好事物,这与她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了人物悲惨的命运。教学完课文这一部分后,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火柴灭了,小女孩眼前的一切不见了。她接着擦燃第五根、第六根火柴,眼前分别又会出现什么景象呢?请发挥丰富的想象写下来吧。学生在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的基础上拓展表达,想象合情合理。

2. 随文章结尾拓写。许多作者会在文章的结尾处给读者留下悬念和想象的空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遵循原文的思路和写作方式,进行延伸拓展。如《穷人》一课,学生在充分感受桑娜夫妇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善良品德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两个孩子抱来后,渔夫家的生活情况展开想象,拓写篇章。学生们写出的文章富有个性,在把握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的同时,遵循文章的思路想开去,思维活跃,个性火花跃然纸上。

3. 随单元训练点拓写。语文教材每一个单元都会围绕一个主题编排教学内容,而且语言训练点非常明确。教学时,教师应抓住单元训练点,在学生掌握了作者的表达方法后,引导学生随文拓写。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围绕“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采用洗澡水的旋涡、紫罗蓝的变色以及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种具体事例论述观点的写作方法。教学完课文后,可出示作文题目《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引导学生扣住单元训练点“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方法”进行随文拓写。因学生在阅读时获得了阅读的感受,习得了表达的方法,在拓写时就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习作就显得轻松自如。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材是课堂练笔的丰富素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搭建读写桥梁,坚持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读写的过程中“润物无声”般地积累习作素材,习得表达方法,从而提高读写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汀县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读写能力随文课文
Your trash for our books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随文仿写: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随文练写,汇滴成河
英语学科读写能力培养与思辨能力测评衔接研究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的方法研讨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