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时事评论引入高中写作的点滴思考

2019-04-27 00:14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时评思维教师

一、“时”的概念

时事评论,就是针对近期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或者市民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现象,理性地发表个人看法,褒贬赞否,针砭时弊。由于时评具有新鲜性、真实性、针对性、思辨性等特点,能够引导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能够缓解写作“无源之水,无病呻吟”的选材问题,因此把时评引入学生作文,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当下的高中生都是“00后”,兴趣广泛、思维活跃、独立个性等特点,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我们还可以把“时评”的概念适当扩大:学生近期关注的书目、电影、微博、电视节目等文化资源,包括学生在校园内外发生的鲜活事件,都能作为时评的素材。

二、“评”的导向

对于同一事件,因各人的生平经历、价值观念、思考角度的差异甚至悬殊,人们发表的评论很可能不尽相同,甚至会争鸣不休。然而勒庞在名著《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写道:“群体中的个人犹如沙漠中的一粒沙子,可以被风吹到任何方向。”群体的言行容易盲从、冲动,这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是存在人们脑海中的潜意识。正因为“集体无意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辨才意义重大,这也是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核心素养拥有心智的自主性,这包含了一种对生活的主动且反思的取向。”生活为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理性思辨又能褪去生活的浮华,去伪存真。因此,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独立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也要学会换位思考,多元观察,理解社会的包容性。

在新课标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一个单独的学习任务群,目标是“发展学生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提高理性思维水平”。时评使用的思维方法就是概念、判断、推理,出色的时评能够深刻洞悉问题的实质,严谨客观地条分缕析。时评,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关注事件、收集信息、思考评论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科学探究、注重实证的精神。

近几年全国卷多次把时事新闻作为高考作文题,可见趋向。如:父亲在高速公路上打电话屡劝不改,小陈无奈之下举报父亲;在12个“中国关键词”中选择2-3个发表个人看法(“一带一路”“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等);抑或是关于学习成绩的黑色幽默,请考生们针对漫画畅所欲言。可见,时评与写作的关系越发密切,促使教师们要开展时评教学的研究。

三、“教”的思考

受到当下快节奏生活与碎片化阅读的负面影响,学生的观察和思维处于浮躁表面的状态,其写作表达往往浅尝辄止或以偏概全。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高中生尤其是高三的学生,用于时评练习的时间是有限的。那么如何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从课堂本身出发,为时评写作提供一些借鉴,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1.以理服人,挖掘辩证的深度

我们提倡理性思辨,能够洞见利弊、论证有力的言说就是好的范本,如苏教版必修三选文《烛之武退秦师》《廉颇蔺相如列传》。宦者令缪贤推荐门客蔺相如出使强秦,牵出一段隐秘的往事。换个视角可以作为一道时评题:“缪贤获罪,窃计欲亡走燕,乃因燕王尝私握其手曰:‘愿结友。”如果你是缪贤的门客,你持什么态度?

在学生思考发言后,教师要带着学生一起梳理蔺相如的逻辑:首先表明态度“止”,态度坚决;随后由果溯因,追问“何以知燕王”;追击洞悉实质,乃国之强、人之幸;大胆预测结果,“其势必不敢留君”;最后合理建议,“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推理水到渠成,令人心悦诚服。

2.以情动人,注入人性的温度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缺乏真情实感的文章,包括时评,是不可能打动人、说服人的。其实,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李密的《陈情表》就是一个情理相融的范式。明写感恩朝廷礼待、忠臣报国之理,实写“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之情,其拳拳之心、两难之苦,触人心扉、催人泪下,加之“圣朝以孝治天下”之理,情理兼备,无懈可击。

联系到近期学生时评的话题,又有哪个不需要情感的体验,哪个不是对人性的考量?如:成都大学生举报食堂阿姨违规一事、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中国游客在瑞典酒店被驱逐一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心比心,站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以一颗同理心,打动众人心底的那一片温柔。

3.厚积薄发,静待花开的日子

利用起课前5分钟的时间做时评演讲,苟日新、日日新,便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鲜活素材,并开拓自身的阅历和眼光。话题可以学生自选,也可以教师精选,提供一周时间给学生查阅资料、撰写文稿或PPT展示,还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提升思维的品质。教师也要适时地推荐一些好的时评文章,包括学生习作和主流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网》《南方周末》《新闻纵横》等)。

在自媒体时代,一个似乎更提倡个人自由的時代里,人云亦云的声音太多了,还何存思维的空间,更何谈思维的品质?教师须为学生努力创设这样一个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地表达对这片土地的忧与爱。如此,个人不但能获得技艺的提升,更能获得健康的成长和正直的人格!

[作者通联:江苏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时评思维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把新闻时评做成报纸的亮点
漫画·时评
漫画·时评
漫画·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