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高中作文指导方法

2019-04-27 00:14刁永能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拟题角度青春

刁永能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指导学生作文也是作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笔者想谈谈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的有效方法。

一、建立一种观念,培养一种意识

建立一种什么观念呢,就是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靠几次作文指导课,写几篇作文就能实现的。“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一直以来,我没上过作文指导课,只有作文评讲课,时时在作文,处处在作文。生活作文化,作文生活化,就是一句话,让学生有一种生活意识。什么叫作文生活化,就是把所谓的作文指导散落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习题讲解中,小到遣词造句,大到段落,文章的结构思路,随处指导,随时训练。对于正统的课堂教学而言,我的课堂可能是不入流的,没有常态。我也有目标,但是目标可能随着课堂中学生出现的问题随时调整,有时讲一个词,讲一个翻译应该注意的问题,有时就生活中的一个片段让学生描绘,还有时候让学生就一句话,或是一段文字,进行审题训练,或拟题,或选角度立意。比如说在《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时,就让学生就生活片段,写一段文字,要求要不断换词语,动词,形容词,在词的变换中融入情感,这才是生活。

二、明确新材料作文中材料的类型,类型不同,角度立意也大不一样

2013年江苏卷作文“探险者与蝴蝶”,属于叙事类的,当年的作文阅卷就明确不问立意,只看作文。因为角度太多,探险者、蝴蝶、蜡烛、山洞等都可以。

2014年江苏卷青春朽?不朽?观点型材料,只有两个角度,要不是青春朽,要不就是青春不朽。

怎么让你的作文达到不偏题,不是看你的作文中有多少材料,更不是用得越多越好。如果你追求的是四类文,这个方法还行。如何向二三类文努力,甚至是达到一类文呢,那就要巧用材料,这同样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都有不同的巧用。叙事类的,你可以选取材料中的人,让其成为一类人;可以说其事,让其成为典型;可以选其中的物,让其成为线索等等。

针对材料的不同,我们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随时让学生锻炼,要看全,不能断章取义。

三、改变素材积累的常规,变积累为运用

在以往的作文写作时,经常看到学生拿出作文天天练、素材积累本等,就开始找,然后抄。自从我断了他们的这种行为后,改变了积累的方法。让他们开口说,动笔写。后来在学生写作中,背文章的少了,大篇的摘抄少了,概括的多了,内容也丰富了,情感也真诚了。对于素材积累,我一直觉得没有一定的情感、经历的支撑,积累再多的素材也是枉然。学生从小到大,读了那么多的书,积累了那么多的素材,可有几个能出口成章,笔下生花,还不都是背书式的,这里抄点,那里挪点。话到嘴边却无法组织有效地表达出来。我想这与我们一直以来对学生的要求有关,只要求学生积累,却没有让学生在积累的同时变为运用。

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哪怕你积累了一则素材,你就要给我能娴熟运用,管它是什么立意,你都能有效地、贴切地运用,把它变成数学中的公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关键是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一直都批判运用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诸如屈原跳水、李白喝酒、司马迁复活等,可为什么每年都有这类作文得高分呢?这就是会用材料。所以对于任何材料,我们都没必要禁止学生积累,只要他用得好,感兴趣,能变成自己的语言,合理恰当地表达出来就是好的素材。即使有学生在你教了三年的作文课中,所有的作文都用同一素材,你也应该觉得高兴,这个学生在高考中一定能得高的分数,写出好的作文。程咬金的“三板斧”,虽少可是管用。我对学生是这么要求的,你不是喜欢看漫画吗?好,你给我表述出来,不是简单的、客观的描述,而要融入自己的情感、理解,融入对这类事、这些人的观照。然后再让其加一些细节,加一些想象,有主题的一段话就出来了。这不比摘抄多少个片段好!这就把积累的材料变活了,变成了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知识,随时可以运用。

四、新材料作文的立意

笔者一直以为:材料作文下面的要求中有一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这个要求很多同学忽略了,没有明白它的意思。认为我选了个关键词,抓住了一个事物等就开始作文,结果往往都偏题了,就像前面所说的,青春朽不朽,不是只谈青春就是只谈朽与不朽,这就是脱离了材料的内容及含义。很多这类作文,同学们都只是抓关键词的方法,结果失败了。我的做法是:我只要选择了个角度,在材料的内容及范围内行文。我就不谈是不是最佳的角度、是不是最佳的立意。不知各位老师在作文评讲中有没有过让学生选择最佳立意作文,有没有让学生找最佳立意。如果有,我觉得还是放弃好。只有最好的作文,没有最佳的立意。比如说,青春朽?不朽?哪个是最佳。探险者,蝴蝶,蜡烛,山洞哪个角度最佳,哪个立意最好?我想这没法回答。而且在考场有限的时间里,再纠结于哪个立意好,可能也没那个可能。我的意思是只要找到不超出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的角度,怎么立意就行,好好写出一篇好文章就行。

五、作文指导评讲少些概念化的技巧

题好一半文,花好蜂自来;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等等。当一个概念出来,学生记住了概念,比如他也知道题好一半文,谁都懂,可就是想不出好的来,怎么办?倒不如教他们些实在的。那才能让他有作文的信心,把所有的障碍扫除了,心里也就没有障碍了,精力就会全部用在好的词语,好的句子,好的构思上了,一篇好的文章就来了。哪些是障碍呢?就是文章的拟题,论证方法,好的开头等等,这都是障碍。

拟题,聚焦式材料,观点式材料,你让他找关键词、关系词做题目就行了,题目不好,文章弥补。青春朽不朽,痛而直言,痛而不言,痛而善言,不做探险者,蝴蝶,蜡烛,都可以,还不会偏题。老师们都改过作文,你会因学生作文题目给出不同的分数吗?我相信不会的,既然不会,那我们就不要刻意教学生拟题的方法了,倒不如“一招制敌”。以前的命题作文,不都是一个题目吗?而且评分细则上从没有给出过作文题目的要求。如果实在想让学生拟出好的题目,你不如这样,不是有阅读课、练习课,文学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吗,让他们关注那些题目就是了,既能提高分析能力,文章的理解能力,也能提高拟题能力。

开头,有人说,要构思为之一振的开头:诸如开门见山式,描写式,引用式,设问式总分式,悬念式,联想式,直抒胸臆式等等。各位老师,谁不想开头好啊,可是写作时我怎么用呢。我自己就教学生一招,就是“望窗法”。这包含了所有的技巧。你可虚可实,你可想可看等,而且最起码文章可以用了一个虚实结合的方法吧,何乐而不为呢?大家知道的《拒绝平庸》中一篇好的作文,内容是写风沙渡的。开头就是:不由得想起早上过来赶考时瞅见的一家小餐馆,名为“风沙渡”。这种开头太多了。每年高考阅卷,我都会和各组组长聊天,有时和他们交流,他们选文章,不会注重形式,只要顺眼,符合要求,就可以了。说白了,好文章不就是像电视剧,说书的,关键时你顿一下。如此而已,不用弄得那么高深莫测。

总之,作文指导一定要能落到实处,多一些实用,少一些花样。

[作者通聯:江苏沭阳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拟题角度青春
扮靓作文之“眼”
擦亮文章的“眼睛”
擦亮文章的“眼睛”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方法种种巧拟题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角度不同
人啊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