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古诗文有效教学策略

2019-04-27 00:14王玥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古诗文古诗李白

王玥

古诗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学习和鉴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中华悠悠五千年文化中,古诗文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文内涵,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尽管初中学生已具有初步的古诗文学习能力,但毕竟认知水平有限,方法欠缺,对古诗文的理解还有困难。所以教师要不断探索古诗文教学,引导学生掌握鉴赏方法和解题技巧,最终提高古诗文教学质量。特别是农村初中教学相对薄弱,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精力进行教学探索和尝试。

一、巧用多媒体,提高古诗文教学的趣味性

多媒体技术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中的具体表现,教师要巧用多媒体进行古诗文教学,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功用,探索形象、生动、有趣的古诗文课堂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能吸引学生兴趣,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画,将图片文字结合,将古诗文转换为画面,能打破古今屏障,加强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多媒体能将视觉、听觉有效结合,促进学生整体感知。多媒体的这些感性刺激以及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感受、体验古诗文的精神内涵和人文底蕴。比如《木兰诗》这一课,可以先给学生播放豫剧《花木兰》中的经典片段《谁说女子不如男》,播放音頻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热情高涨。出示花木兰的图片,让学生感知花木兰的巾帼英雄形象。可播放示范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意。特别是农村教育相比城市教育相对落后一些,教师要尽可能为农村初中生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师单一的板书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于当代初中生发展的需求,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应运而生。教师就要善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展示图片,播放音频、视频,梳理知识框架,让学生整体掌握知识。多媒体运用得当,还可以增长学生见识,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开阔学生眼界,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引发对学习更深刻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创设教学情境,夯实对古诗文精神内涵的理解

情境教学是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情境创设。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给学生直接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获得整体感知。

在课堂上,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诗歌的理解。注重课堂导入,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成功,能在几分钟内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热情。课堂教学导入有问题导入、设置悬念导入、播放视频、谈话导入等。要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教学应当从枯燥的理论中解放出来,走向学生生活。为了加强对古诗文的理解,教师可以采用情景表演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石壕吏》这首诗场面和细节描写很到位,“妇啼一何苦”描写出了老妇人极度的悲伤,这首诗揭示了残酷的社会现实,反映社会本质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这首古诗可以让学生进行情境演绎,找几个学生分别扮演杜甫、老翁、老妇人、差役。在表演前学生需要做好充分准备,课下学生要去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这种学习方式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

三、注重古诗文的朗读,感受古诗文情感魅力

在古诗文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古诗文教学精髓在于朗读,朗读是古诗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朗读形式要多样,可采用范读、领读、男女生分读等朗读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调动学生朗读古诗文的积极性。朗读要注意语气的抑扬顿挫,正确读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等句式的语气。读准字音,要注意通假字和生僻字的读音。明确哪个字读重音,读的时候要有停顿,注重朗读的节奏,情感忧伤的古诗文可以稍微读慢些,情感欢快的可以适当读快一些。还要读出一定的感情,有的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只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自己却没有进行示范和指导。教师首先要范读,朗读不是简单的重复读,每一次朗读都应该获得不同的感受。朗读完要有点评和鼓励,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让学生获得自信,能够勇于展示自己。教师讲解古诗时,要讲解古诗的历史背景,了解作者当时的生活背景。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还要启发学生积极地想象,想象作者当时创作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情怀,在朗读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诗。朗读和背诵相结合,通过配乐诵读烘托气氛。可开展多样化的诵读活动,通过齐读、分组读、自由朗读、配乐诵读等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可开展诵读竞赛活动,竞赛能极大调动学生朗读积极性,学生能在比赛中获得快乐,在诵读竞赛活动中学生能获得极大提高。

四、探索群诗阅读,提高古诗文教学效率

教师要对学习的古诗文做梳理,帮学生分类比较,探索群诗阅读。比较一个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比如《渡荆门送别》是李白青年时期写下的一首五言律诗,这个时期的李白豪情壮志,内心充满理想和抱负,个性放荡不羁,张扬洒脱。《行路难》是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遇到困难时所写的诗,此时的李白内心充满矛盾,不愿同流合污,却又想得到重用。此时的李白和青年时期的李白内心情感和想法有着极大的不同。通过分类能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知识框架,比如提到送别诗,学生就能立马想起学过的送别诗有哪些,将古诗文分类能让学习有条理性。古诗的主题多种多样,古诗分为送别诗、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励志诗等,同一主题不同诗人的作品也会有很大不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所表达的感情是豁达的,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悲情,写出了边塞送别时的悲壮场面,表达了作者内心悲伤的送别之情。这两首诗虽然都是送别诗,但是作者表达的感情却不完全相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悲伤色彩更浓,教师要抓住典型进行教学。教师要帮学生梳理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比如盛唐和晚唐不同时期作者的风格比较。盛唐时期是古诗的黄金时代,涌现出许多优秀杰出的诗人,晚唐时期逐渐没落,诗人忧伤色彩较浓。根据时间了解不同时期作品的风格,让知识更加系统。

总之,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引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同时要注重指导学生的朗读,朗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基础,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之情。教师还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校园诗韵飘香,努力提高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小学古诗文有效教学的途径与策略的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8〉GHB0951)的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甘肃通渭县义岗川教育学区]

猜你喜欢
古诗文古诗李白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劳劳亭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诗仙李白的归宿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倒下的那一刻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