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2019-04-27 00:16高小俊
新教师 2019年2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分数核心

高小俊

数学核心素养关注的是学生获得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吴正宪老师指出:“学生的数感、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是促进数学课程学习和数学思想形成的原动力,是数学课程应培育的核心素养。”而教学目标引领着教学方向,引导教学策略的制定,指导教学活动的实施,它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笔者认为,教师应该为每堂课的数学教学,研究并确立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一、关注课程标准,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正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提炼和整合,其作用是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并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提炼为数学关键能力,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炼为学生必备品格,使学生成为一个精神丰富的人、有品位的人。能力和品格的形成标志着核心素养实现从学科本位到人本位的突破,凸显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例如,针对人教版六上“数与形”的教学,甲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为:

1. 观察、寻找图形的特点,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得出数学规律。

2. 学生会利用图形中隐藏的数的规律来计算或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

3. 在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激发热爱数学、乐于学习的情感。

乙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为:

1. 经历观察与操作、回顾与反思等数学活动,直观感受“形”与“数”之间的密切关系,体会数形结合在数学研究中的作用,能借助数形结合方法解决有关的问题。

2. 通过数与形的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提升运用数形结合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 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感悟数形结合、极限、归纳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比较两位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甲老师确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基本上是依据教材内容的表述,重在“得出数学规律”,属于数学现象的学习。而乙老师熟悉课程标准,明白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性质和核心理念的阐述,能把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的核心素养渗透到课堂教学目标中,不仅让学生“得出数学规律”,而且注重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属于数学本质的学习。只有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并重,才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肉体又有灵魂的活的认知结构,促使数学的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关注教学内容,从单纯知识点走向知识体系

教学文本、教学策略和教学目标三者应相辅相成。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立足教学文本而研究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来考虑课堂教学策略,依据数学学科课程的总体目标来制定具体教学目标。

例如,人教版关于“认识分数”的教学,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高瞻远瞩地把握好教学知识的发展脉络。从整体来看局部,做到前后照应。教师应清晰地知道学生已具备的数学知识,要夯实到什么程度,要拓展到何种水平,要引领学生经历什么样的思维过程,以及与后续的学习应有什么样的呼应,这样才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认识分数”在小学阶段分两个学段学习。教师在把握阶段性目标时,应注意:第一,在三年级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主要让学生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分数。教师不能盲目地提高教学要求,不要严格地给分数下定义。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分数概念的本质特征。第二,再次认识分数时,教师不但要指出三年级学习的“分数”与五年级学习的“分数”的联系与区别,而且还应引导学生脱离直观方式的支持,对分数概念进行研究和总结,注意其发展变化。第三,加强直观教学,对于相对抽象的教学内容,要充分利用演示或操作以解决数学概念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两者之间的矛盾。

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整体把握教材,关注知识的前后联系,切实把握阶段性目标,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关注学生经验,从教师怎么教走向学生怎么学

基于学生学习发展的教学不仅凸显教学本质,也是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必然要求。学生的学习不是在教师牵引下的被动行为,而是主动地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对教师、同学或教材文本等外部提供的信息进行主动的思考和发现、合作与交流,从而形成自己的活动经验和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立足于学生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

例如,人教版五上“三角形的面積”的教学,有一位教师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作为课堂教学的难点,精心组织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合理引导,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而另一位教师为学生提供多种学具,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求解。有的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只用一个三角形割补成长方形,教师注重让学生通过“讲道理”,真正体会如何能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两位教师都很满意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但由于他们各自的教学理念不同,造成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追求不同。第一位教师所设定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学生尽管在教师的引领下直奔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能力没有被有效地激发出来。第二位教师以数学能力发展为目标,创设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以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其教学目标绝不能止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注重“学生怎么学到知识”。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致力于建构以学为主线、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结构。

核心素养作为人才培养的理念导向,其落实需要教师聚焦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经验,找到抓手和着力点。这个抓手和着力点就是制定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最终形成核心素养所要求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作者单位:福建省平潭城中小学)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分数核心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可怕的分数
算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