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维导图,提升数学复习课教学效率

2019-04-27 00:16罗玉华
新教师 2019年2期
关键词:导图思维能力数学知识

罗玉华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方式来思考与解决问题,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数学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对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梳理数学思维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如何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效率,是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而思维导图有助于将零碎、分散的数学知识串联在一起,从而有效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成效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文从思维导图的概念出发,分析了思维导图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当前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现状,并提出了利用思维导图提升数学复习课效率的对策。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著名教育家东尼·博赞于上世纪提出了思维导图的概念,所谓思维导图,是指以一种可视化的图示方式,通过发散性思维,将同一主题下零碎分散的知识与信息联结在一起。思维导图在各个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小学数学复习课上应用思维导图,即在数学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将碎片化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规律按照一定的主题联结起来,绘制成知识脉络图,从而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并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二、思维导图在数学复习课上的作用

1.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复习课的兴趣。制作思维导图需要有开阔的思路与发散性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大量碎片化的数学知识按照一定的主题进行归纳并联结在一起,这能让学生很好地梳理数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的数学知识网络。此外,思维导图的制作与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相符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图示,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图形与色彩,具体又形象,学生很容易理解与接受,也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复习课的兴趣。

2. 优化复习教学,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在数学复习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学生不仅可以巩固已学的数学知识,而且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能开拓思维,提升数学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有效地提高数学复习教学的效率。此外,教师与学生都可以制作思维导图,也进一步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教师也可以通过观看学生的思维导图来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三、 当前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现状

从整体来看,当前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现状还不够乐观,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与不足。

1. 教学方式相对陈旧,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在复习课上仍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给学生重新复述所学的知识,同时通过设置大量重复的练习题来机械化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这种教学方式枯燥乏味,与小学生的天性不符,同时复习已学知识也让不少学生提不起兴趣,题海战术更是让学生疲乏不堪,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效。

2. 教师不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难以让学生形成系统而有条理的知识脉络。在传统的复习教学中,教师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中心与主体,学生则处在被动的地位。教师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地讲授,学生则听得昏昏欲睡,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很难形成系统而有条理的知识脉络,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这对他们数学综合素养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

四、利用思维导图提升数学复习课教学效率的策略

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来提升数学复习课教学效率,笔者结合教学实例,总结如下策略。

1. 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灵活应用思维导图。传统的数学教学比较重视学生的成绩,当前仍有不少教师受此影响,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授,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最终目的。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也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的方式,可以利用数学思维来思考与解决问题。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也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在进行练习时,教师不能仅仅看学生是否做对,更重要的是看学生能否掌握思维方法,在遇到类似的题目时能否顺利解答并举一反三。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应用思维导图,在引导学生巩固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拓展思路,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教师在复习课前,要对相关知识先进行梳理,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综合考虑该从何处入手来应用思维导图,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更好地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成效。

2. 创设有效情境,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新知识的引入需要创设情境,在复习课上引入思维导图时也同样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营造一种真实有效的教学氛围,从而让学生能融入情境,帮助学生从零散的数学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激发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兴趣。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需要综合考虑具体的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学情,同时创设的情境要符合一定的教学目标,使得情境为教学目标服务。创设情境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制作思维导图,可以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对于挑战难度比较大,靠学生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最好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以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做到思维的碰撞,在沟通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达到取长补短、相互贯通的效果。

例如,在“长方形与正方形复习课”的教学中,学生们已学习了有关正方形与长方形的相关知识,复习课主要是让学生能“温故而知新”,让他们通过思维导图将知识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整理与总结,从而开拓思路,扩展出周长的概念。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小兔分别沿着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草地跑步,你知道小兔分别跑了多少路程吗?”由此引出周长的概念。此时笔者再让学生们回忆之前学习了哪些知识点,帮助学生确定关键词,同时在黑板上画一个简单的示范图,这个示范图不是让学生制作完全相同的思维导图,而是要起到示范的作用,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随后,笔者让学生们自主制作思维导图,便于学生对之前的知识有较为系统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们能更好地接受笔者给他们拓展的新知识,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训练与提高。

总的来说,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起着比较积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利用思维导图,还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的不断探索与思考。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識到教学实践中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实现思维导图的复习教学的高效,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与吸收,切实提高复习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安市西门小学?摇?摇?摇?摇责任编辑:王振辉)

猜你喜欢
导图思维能力数学知识
烃思维导图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培养思维能力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培养思维能力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