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技术成为品德课堂教学的助推器

2019-04-27 00:16李联章
新教师 2019年2期
关键词:创设信息技术情境

李联章

我们都知道,教师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能够为教学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提高课堂实效。小学生好动,喜欢新奇和新颖的事物。教师应充分抓住学生这一认知特点,发挥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把信息技术所创造出的音频和动态画面有机地融入教材内容中,展示与传统课堂不一样的现代化信息课堂教学。本文就品德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两者有机结合应用进行探析。

一、别有洞天,引人入胜——共鸣引入

课堂教学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始,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成功抓住学生的学习欲望,才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进入学习角色,有效地进行探究和体验,形成感悟,升华情感。要达到这目的,就必须根据课文内容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设计富有价值的问题、启发性的悬念,并用新鲜活泼的画面表现出来,引起学生的共鸣,变“要我学”的学习状态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当灾害降临的时候》时,笔者在导入环节展示了在大江大河及海洋上行驶的船只、水力发电、风车旋转和洪水泛滥等画面和视频,让学生谈谈根据这些画面、视频联想到了什么情景,让学生自说、互说、互评。这几个画面、视频设置的悬念,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不吐不快,跃跃欲试。笔者此时再有意识地引导了解水的作用及其所可能产生的危害,顺其自然地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学习。这样的设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其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能使后续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五彩缤纷,千变万化——情境教学

教学贵在营造氛围。教学时要利用文本内容的衍生,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多样内容、多种形式、多种手段的富有教学价值的情境,让学生不断在感知、理解、探究、感悟中掌握知识,内化情理,升华情感。

1. 精挑细选:创设视频情境。教学文本内容所需的辅助视频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海量下载,这时就需要我们进行精挑细选,下载编辑最符合课文内容又适应学生特点和需要的视频,制作出生动而富有价值的视频材料,创设视频情境为教学服务。譬如制作《不平静的世界》《科技造福人类》《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同在一片蓝天下》等影像情境。

2. 有的放矢:创设时事情境。时事具有及时性、新闻性,能给学生带来最前沿的认知和感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补充,能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引起他们的关注,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并提升情感价值。因此,教学若能紧跟形势,结合当下热点,选择有价值、符合课文内容的时事融进教学之中,就能让学生耳目一新,给学生一种新鲜且又富含生活实际的情境,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例如,可以选择播放2005年神舟六号到2016年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的片段,来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加学生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让学生带着这种心境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进而引导学生探讨作为一名小学生怎样为社会做出积极有意义的贡献,引导讨论所认为的新时代英雄是怎样的人,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崇高的使命又是什么……这样既让时事情境为教学服务,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又把新闻情境深化为疑问情境和悬念情境。

3. 移花接木:创设问题情境。疑问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解决了问题才能使事情明朗化。对于品德课程的教学,教师要善于利用疑问创设问题情境。这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多媒体来设计生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去经历、探索、体验、感悟,从而明辨是非,内化知识,升华情感,达到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诚信是金》一课时,笔者给学生播放了公益广告片《王小聪的生活“小窍门”》,由片中的人物导入课题,又通过课件展示王小聪一天的生活及所遭遇的情况,让学生思考王小聪利用自己的小聪明占到什么便宜没有,同时是否又因为别人的不诚信失去了什么。这下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上立刻出现了浓厚的探索学习氛围。

4. 情由心生:创设感悟式情境。课程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时代要求,把学生所熟悉的事件、故事、行为等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来重现或模拟,让学生从中去体会、去验证、去思考,从而情由心生,有感而发。这样易于在感悟的情境中实现教学目的,达到育人目标。譬如在《和睦相处》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将平时用DV拍摄的学生不遵守学生行为守则和规范的行为,制作成动画形式,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看熟悉的伙伴,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明辨是非,知道错的原因。再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教学,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使之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遵规守纪的重要性,明白只有人人守规矩我们的生活才能井然有序。

5. 聲情并茂:创设音乐情境。音乐是一种让人愉悦和陶醉的语言,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使之与教学内容相融合,让学生更加直接地去感受、聆听、理解内容,吮吸情感,陶冶情操,让课堂生机勃勃之余又真实地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一课时,笔者精心选择有关民族团结的歌曲进行播放,在悠扬的音乐中把学生带入问题——如何与少数民族的同学交往。伴随着音乐,学生经过思考,纷纷发言,表示要互相尊重,团结和睦,尊重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等。音乐的魅力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三、神来之笔,锦上添花——内化提升

课堂小结是每一节课的总结和升华,是对本节课的画龙点睛,能使学生真正达成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感悟思索走出课堂的学习成效。而这时媒体课件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例如,在教学《我的爸爸妈妈》时,笔者让学生用手机拍摄自家的生活视频,主要是爸爸和妈妈辛勤劳作的细节。笔者精选后制作成课件在课末进行小结,使学生真正理解、感受长辈的勤劳和辛苦以及对自己的爱,让学生内化情感,以达到课堂总结和提升的目的。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不能忽略了品德课堂教学的特性。一堂精彩的品德课关键在于教师充分的准备、精彩的讲解和高效的组织教学,在于师生的互动交流和默契合作。信息技术的使用只是辅助。使用时,不但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课堂实际运用中更要根据教学的生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我们不能否定信息技术的作用,但也不能盲目地滥用,应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它的辅助性作用,使课堂教学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之便利,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高效。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平市和平中心学校?摇?摇?摇?摇责任编辑:庄严?摇?摇?摇?摇黄晓夏)

猜你喜欢
创设信息技术情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