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方高校结构性改革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019-04-27 00:15崔国富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9年3期
关键词:结构性应用型院校

崔国富

[摘 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关键。地方高校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等教育实体,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必将发挥重要的助推效能。地方高校应该主动推进转型发展,在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乡村振兴培养各类急需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直接为乡村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和社会全面建设提供科技服务,为实现乡风文明提供文化引领。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地方高校;结构性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3-0004-02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离不开全社会各类人才的积极参与,需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伟大实践的各类人才。而人才培养关键在教育,高等教育特别是地方高校应该积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承担起培养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的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地方高校的新要求

(一)乡村振兴亟须输入大量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这五大方面的乡村振兴要求既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的投入,更关键的是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和科学技术的支撑。就人才需求而言,乡村振兴急需各级各类专业人才,包括:乡村建设战略规划所需人才,农村产业调整升级所需的应用技能型人才,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所需创新创业性人才,农村服务业发展如教育、医疗、金融、电信、物流、法律服务等所需人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行政管理所需人才等等。上述这些适合专业人才主要依靠高等院校特别是地方高校进行培养和培训。高等院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如何为乡村振兴培养造就一支“永久牌”的各级各类专业化人才队伍,是根本解决乡村振兴所面临人才匮乏问题的治本之策。

(二)地方院校对乡村振兴所需人才供给严重不足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总体看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对于广大农村建设发展贡献不够,其更多发挥的是“教育抽水机”的作用[1],大量的农村知识青年通过高等教育途径向大中小城市流动,导致农村发展建设所需人才供给严重不足,甚至造成农村人力资源大量流失,农村陷入“空心化”、老龄化的境地。近年来,尽管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吸引人才到农村和偏远地区就业创业政策,但是高等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下不去、用不上、留不住的问题仍然存在。与此同时,则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而不断累积,城市就业压力巨大,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造成这种城乡人才供需失衡困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供给侧,其自身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则是必须正视并急需加以解决的。

二 地方高校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一)地方高校的总体结构性问题

根据年中國统计年鉴的数据,我们从比例结构、布局结构等方面分析可知地方院校总体性结构现状。在比例结构上,在全国近3000所普通高校中,除少数部委所属或省部共建的院校,绝大多数为地方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整体结构中占有战略性地位,属于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2]。在布局结构上,区域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导致了我国高校分布形成东部集中、西部稀缺的特点,且大多数地方院校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城市,乡镇和偏远地区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供给能力较弱。从高等教育的多样性来看,大部分地方高校都将自己定位成教学研究型高校,使得各个院校专业设置相差不大,呈现千校一面的同质化现象,不能适应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进一步导致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表明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供给侧,地方院校存在着总体结构性问题,急需加以解决。

(二)地方高校自身的结构性问题

地方高校大部分属于应用型大学,但其人才培养在专业结构、人才素质结构等方面均存在着结构性问题。就学校层面而言,当前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不相适应的原因在于学校专业建设盲目攀比、课程结构单一,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能力和素质上与社会要求相脱节,导致毕业生就业难,暴露出高校专业和课程教学与大学生就业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根据笔者对辽西地区高校的深入调研可知,地方院校自身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设置与其他大学的趋同化、重复性,没有突出地方特色;二是课程结构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操作类课程薄弱、课程形式简单化;三是教学模式结构“高中化”,教书本、学书本、背书本、考书本,不利于就业创业素质和能力培养;四是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极度匮乏,教师队伍教育教学专业知识严重不足;五是学生自身的素质结构存在缺陷,文理偏科的知识结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实践动手能力差,创造性素养与创新能力薄弱。

三 推进地方高校结构性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一)办学眼光向下,服务重心下移

面对新时代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社会全面建设的新需要,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高等教育特别是地方院校应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为指导,针对上述存在的各种结构性问题积极主动地做出改革发展的战略性调整:一方面要坚持内涵发展练好内功,办学目标要聚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眼睛向下,瞄准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需求有所作为;另一方面地方高校要调整结构,重心下移,扶持兴办社区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大力发展县域高等教育,切实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培养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专业技术人才。地方高校视重心下移,发展县域高等教育不仅是服务助推乡村振兴的应急之策,更是迎接即将到来的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必然选择。

(二)明确发展定位,突出办学特色

地方院校是随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应运而生的,“地方性”是其存在的主要依据。因此地方高校进行供给侧改革也要从“地方性”这一显著特点入手,打造地方高校“接地气”的特征[4]。地方院校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办学与服务面向定位,努力办出特色。地方院校要根据服务地域和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办学理念和服务面向,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做好自身发展定位设计和特色培育,不应盲目攀比去追求“大而全”,而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和乡村振兴需要,打造自己的特色专业、特色课程等,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各类应用型人才。

(三)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2017年12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工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的地方院校,应根据地方人才市场需求情况,在认真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学科结构,及时增设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相关的应用型特色专业,撤并长线专业、压减理论型人才培养的“过剩产能”,通过打造特色专业努力培养具有竞争优势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精准的人才支持。

(四)积极调整课程与教学结构

地方院校应立足于地方经济社会和乡村振兴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重视学生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突出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增设创新创业能力实训模块、实践设计课程模块,强化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增大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课程体系。要结合各个专业特点,加快校内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和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工作,重视并有效利用社会的办学资源,共建教育教学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实训平台,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在教学模式改革方面,要强化立德树人总要求,促进教学过程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化,由死记硬背的接受学习为主向探究发现学习方式转变,突破传统的教法学法和考法,努力摆脱“教学高中化”的弊端,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就业创业型人才。

(五)优化师资队伍总体结构

地方院校在调整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基础上,应该主动调整师资结构,打造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质量较高、結构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言,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必要举措。应该加快培育应用型专业所需的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及技术骨干,也可以聘请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兼职教学,传授相关技术,开展急需的课题研究和技术研发。当前,地方高校教师为了完成科研任务以及自身发展需要,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十分严重。政府和学校应该出台引导性政策,鼓励高校教师“回归本分”、坚守教学本位,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和人才培养上来。面对信息化、智能化等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教师要不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从事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学校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学生积极参加精品课建设、MOOC在线课程开发、教学技能大赛、微课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引导、鼓励教师和学生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阮荣萍,郑风田.“教育抽水机”的假说及其检验[J].中国人口科学,2009(5):36-45.

[2]李秋芸.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8):15-17.

[3]林曼峰.新形势下地方高校深化供给侧改革刍议[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6):96-99.

[责任编辑:姜海晶]

猜你喜欢
结构性应用型院校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应力结构性参数的典型黄土结构性试验研究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关于结构性改革一二三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