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支持青年公益的长效机制探索

2019-04-27 01:43李志坚
青年与社会 2019年8期
关键词:青年人资助社团

李志坚

一、研究背景

时代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为青年人参与公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尝试通过参与公益服务来反哺社会。这些现象令我们欣喜的同时也引发我们的思考:青年公益发展的特点如何?青年公益发展存在什么样的困境?我们如何更好地支持青年人参与公益?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个案研究,通过深度访谈公益组织骨干及基金会工作人员了解青年公益发展特点及其困境;通过查阅资料和参与式观察了解Y基金会在互联网+背景下对青年公益的支持策略以及支持效果。

三、研究发现

(一)青年公益的特点

(1)青年公益发展呈年轻化趋势。在Y基金会资助的对象从大学毕业创办的公益机构,逐渐过渡到在校大学生社团,而且越来越多的高中社团甚至初中社团正在成为资助对象。

(2)青年公益覆盖领域广、形式多样。Y基金会资助的项目覆盖了文化保育、返乡扶贫、医疗健康、社会性别、社会工作、为老服务、残康服务、乡村教育等多个领域,项目形式包括志愿服务、网站答题、工作坊、短期支教、宣传倡导、TED等。

(3)青年公益参与程度参差不齐。从项目看,既有像創行(ENACTUS)、AIESEC、华农曙光计划等运作多年、比较规范的项目,也有临时起意的项目,如华农“逃跑计划”、赤脚公益等。从个人看,小部分青年人对公益有持续的热情和关注,但更多的青年空有热情,对公益和项目管理等一知半解。

(4)青年公益项目具有创新性。在Y基金会资助的不少青年公益项目形式和内容新颖。例如“小题大作”项目创建了一个趣味公益问答网站,网友答对一定数量的题目,第三方机构就会为公益项目提供相应数额的捐赠。“阳光书屋”项目在平板电脑搭载资助开发的“晓书”APP,将优质的数字化资源和全新的教学体验带给贫困山区的师生。

(二)青年公益发展的阻碍因素

(1)青年公益组织层面。青年公益团队结构相对涣散。大部分团队是在校学生社团,依靠志愿者来运作,结构相对松散。团队负责人缺乏足够的团队管理和组织运作的经验。青年公益团队人员不稳定。在校公益社团每年都要进行招新和换届,换届后一般只有少数人会留下来成为社团骨干,而大部分的人都会流失,导致团队在社团文化和制度传承等方面存在缺失,沉淀不足。民政注册的青年公益机构多数成立时间不长,全职人员少且不稳定。青年公益组织缺乏经费保障。学生社团大部分收入依赖会员费和自筹,而青年学生本身收入比较低,自筹的费用不多。而来自于团委等上级部门的拨款使用限制多且不稳定。青年公益组织能力不足。由于青年公益组织的团队成员社会阅历浅,缺乏战略思想和管理经验,专业服务能力薄弱,导致大部分团队在项目管理、品牌传播、筹资、专业服务等方面存在能力不足,而缺乏经费保障、人员流动性大也导致团队难以建立起应有的知识管理体系和能力培养体系。

(2)青年公益个人层面。青年人对公益的了解不足。不少青年人在进入大学之前并没有接触过公益项目或者公益组织,在进入大学后,主要也是根据学校团委等学校内部机构的指引参与志愿服务,对于公益认知主要是停留在义务支教、扶老助残、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项目,对现代公益理念、项目管理、公益传播、团队管理与协作等知之甚少。青年人公益参与信息不足。青年人往往不知道如何找到自己喜欢的项目。在校内,青年人参与公益的主要途径是学校的传统公益社团如青年志愿者协会、红十字会等。在校外,大多数的公益组织不善于营销和传播,导致青年人对校外公益机构了解不多,也缺乏足够的信任。青年人参与公益的热情稍纵即逝。大多数青年在大一的时候加入公益社团,大部分青年人到了大二大三由于学业和公益服务时间的冲突或者热情的散去而逐渐退出公益服务。

(三)Y基金会的青年公益支持实践

(1)互联网公益平台“YU益”为青年人参与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YU益(www.yu-e.org)是Y基金会开发,由PC、手机网页和微信组成的为青年人参与公益提供一站式整体化解决方案的网络平台。青年人可以在“我要出力”板块选择希望参加的公益活动;在“我要孵化”板块参加公益培训等提升自己能力;在“我来支持”板块将参加活动获得的积分用于兑换公益商品或支持公益组织;在“项目申报”板块获得项目申请资助、审核、阶段汇报等在线一体化项目操作;在“YU TALK”板块与志同道合的青年公益伙伴进行在线交流。

(2)降低门槛,为青年公益团队提供经费支持。青年公益组织大多数尚未进行民政注册或者商业注册,难以为企业捐赠提供捐赠收据或为政府购买服务经费提供发票,因此难以获得企业的捐赠或者承接政府的购买服务。Y基金会采用为青年公益组财务托管的方式,为青年公益团队提供项目经费支持。2013至2016年,Y基金会共了解、考察及审核的各类项目1000余个,覆盖全国23个地区,其中资助青年公益项目约210个,支持青年孵化项71个,自有项目20个和合作及专场项目267个,共支持项目568个,公益支出超过900万元。

(3)举办自有公益项目,为青年人参与公益提供立体化支持。“与人实习生计划”通过带领实习生考察资助项目、与来访的公益组织交流等方式为实习生搭建立体孵化体系。“YU CAMP志愿者项目官员计划”是由高校大学生组成的驻校营地,致力于发掘、推荐高校公益团队,为其链接资源,协助高校公益项目实施,对已获资助的项目进行评估考察。“YU沙龙”是主要为公益青年提供直接孵化服务,引导青年人对公共利益有所关注和思考,推动青年成长,并力行参与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YU导师计划”是引入行业内外关心青年、热心公益的专业人士成为公益导师,为青年公益组织提供一对一的陪伴、辅导和支持,帮助青年公益组织提升能力,解决发展困境。“YU益记者团”组建面向广大高校青年招募的公益记者团,通过新闻技能培训和实战采访培养公益新闻人才。“YU场地计划”通过与Hi公益部落、珠海金紫荆咖啡等机构合作,为青年公益团队举办活动提供场地支持。

(4)链接各界资源,多方合作,挖掘和培育公益青年。Y基金会通过跟共青团珠海市委员会、广州市疾控中心、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等多方机构合作,通过开展专场资助、创新大赛等形式,动员青年人参与公益服务,并提供深度支持。

四、分析与思考

(一)集结各方优势,引导和支持青年人参与公益活动

青年人参与公益及对有利于改善服务对象的福祉,也有利于提升自身的能力与价值,是一个双赢的项目。青年人参与公益的多是三分钟热情,虽有创意和冲劲,但能力和章法略显不足,因此需要各方的支持與引导。学校、团委等官方单位在青年人中具有较高的公信力,可为青年人参与公益提供平台和渠道;公益基金会为青年人参与公益提供资金支持;社会公益组织为青年人参与公益提供实践平台和能力建设支持。

(二)“湿地法则”和“丛林法则”并举,促进青年人深度参与公益

Y益平台通过提供资金、实践平台、交流平台为青年营造公益参与的“湿地”,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接触和参与公益,这是“湿地法则”。青年人为获取孵化资源需要更多、更深入的参与公益活动,就好比丛林中的树木为了获得阳光和雨露需要跟其他树木进行竞争,这就是“丛林法则”。YU益平台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手段,跟踪青年人在平台上的公益足迹,通过平台积分来决定孵化资源的配置方向。“湿地法则”和“丛林法则”并举,既促进了青年人广泛参与公益,也使青年公益领袖可以脱颖而出。

(三)一路向“C”,关注青年的公益体验和个人成长

传统公益支持主要是B2B模式,即公益支持方(B)以公益组织(B)为重点服务对象,这种方式有利于公益组织成长,但公益组织数量有限,难以形成规模化影响。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发展使得B2C成为一种可能和新方向,公益支持方(B)直接为青年人(C)提供支持,提升青年人参与公益服务的体验,促进其成为公益领袖,进而带动更多的青年人参与,实现C2C。以Y基金会的实践为例,在基金会成立初期,其服务策略主要是B2B模式,每年支持项目约20个;建立了YU益平台之后,采用B2C的策略,平台注册用户有4万多人,其中97%以上是个人用户,青年人对公益的感知更加直观,参与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1] 谭建光.青年公益人:一个新型社会群体的崛起[J].青年探索,2017(1):29-35.

[2] 刘新玲,陈锦萍.草根青年公益组织发展趋势及建构路径——以F省为例[J].行政科学论坛,2015,2(2):45-50.

[3] 与人公益基金会.2017年上半年工作简报[EB/OL].http://http://www.yufoundation.org.cn/page/6658.

[4] 与人公益基金会.官网 [EB/OL].http://www.yufoundation.org.cn/type/60042.

猜你喜欢
青年人资助社团
让更多青年人与博物馆实现“双向奔赴”
缤纷社团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青年人痤疮的发病特点及治疗分析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