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9-04-27 22:00熊天淑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课外内涵情境

熊天淑

作为重要人文性基础学科,语文的情感教育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发展得到了高度重视。在现有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学科素养培育工作也应该成为语文课程的本质内容。情感教育作为现阶段语文教学现状的实际需求,需要充分理解其概念与内涵,结合现有的实施现状,从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等不同角度提出相应的教学应用方案。

教育过程应该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也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也应该在知识掌握的过程中具备情感体验,以多维度的情感渗透强化对于知识的理解。但长期以来的素质教育工作仍然需要合理规划,在语文学科中的人文素养培育工作还需要落实到位,才能符合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

一、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的基本要求

1.体现人文精神的内涵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育需要注重学生的价值观培育与情感态度养成。例如在阅读中了解生活的特征,在实践中了解语文学科的情趣等,这也说明人文精神需要始终贯穿于语文教育的始终。我们从语文教材的编排方面也可以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具有精神层面与生活内涵的文章开始成为主流,学生在一趟语文课的学习之后就如同经过了一段旅行的過程,旅行途中的风景正是一段段文字中体现出的情感。

2.体现社会特征

作为基础性学科,语文课程一直以来不缺少技巧的培养,缺少的是精神层面的融入与感染。一直以来,高中语文因涉及高考成绩的要求,过分注重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联系,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层面实际需求。作为高中学生,其社会性已经体现出明显特征,他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特点也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情感教育的引导和作用也能让学生从狭隘的知识层面过渡到精神层面,让语文教学能跟上时代脚步,并从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3.丰富学生的情感经历

情感教育的基础是课程内容,从课程内容中进行引导和延伸,不仅可以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作用,也能让学生在素养方面有本质性的提升。具体来看,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情感共鸣,得到相同经历,与作者进行“交流沟通”,不仅能够深化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也能更好地分析文章中的情感元素。正如《陈情表》中体现的血浓于水的亲情一般,这对于学生来说才是最佳的学习情境。

二、情感教育策略分析

1.课内教育与情境创设

课内教育的重点在于情感激发,任何文章的内涵都可以通过良好的情境来表现。当学生能够深入作品本身时,就能通过其自身经验来深化情感体验,以情境来融入文章内容当中。在《故都的秋》文章当中,考虑到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与当时的社会特征间存在明显差异,学生对于文章的内涵可能难以理解。此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文字资料、图片或影像资料等,将当时的社会特征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内涵。正如《赤壁赋》《窦娥冤》等文学作品能够以影视、戏剧的形式所表现一般,情感教育也应该通过情景创设的方式来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储备能力已经相对成熟,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展开拓展内容的思考。例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中,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例如其性格中可以参考和借鉴的部分等。质疑过程就是问题思考的过程和思维发散的过程,学生从深层次的思考过程中必然能提升情感体验,激发学习积极性。

2.课外实践与情感拓展

情感教育还需要通过课外实践的方式来进行渗透,以课外教育衔接课内教育,对基础知识进行补充说明。如文化讲座、研讨会、语文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都可以成为课外实践的主要形式。语文学科离不开文化内容,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也为语文情感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教学资源。例如高中语文的课文中就有很多与传统文化内涵与情感相关的文章,包括《谈中国诗》《咬文嚼字》等。在这些文章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踊跃发言,交流学习经验与感受,然后从实际生活中得到升华,见证文化在生活中的体验,学生的个人素养与情感特征也能得到有效锻炼,进一步培养对于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但高中生在不同的年级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与情感特征,这也需要在情感教育策略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从更高的层次展开研究规划,丰富教育内涵与教育质量的作用和价值。

语文的情感教育离不开长期的支持,这需要教育工作者们不断努力,并从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经验总结。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们也会逐渐意识到情感教育对于学生的实际意义,以教学实践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需要教师们不断总结经验,了解新课程发展过程下的情感教育方向。

[作者通联:重庆丰都第二中学校]

猜你喜欢
课外内涵情境
小满课外班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我的“课外老师”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木木相册
取经之路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