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西财经学院专业交叉“工作坊”带动设计教学

2019-04-29 10:10邓海莲广西财经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广西南宁530003
流行色 2019年12期
关键词:工作坊课程体系实训

邓海莲(广西财经学院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3)

依托我校地域优势,文科办学特色,结合二级学院的特色和优势,以文、经、管、艺学科交叉相互融合办学。自我校开设设计专业以来,特别注重学生理解地域文化与面向东盟的国际文化视野、创新意识、设计、策划、创意与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办学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学校设计类专业导向性地培养具有东盟区域化、本土化特色的设计人才。通过4年系统学习及专业技能训练,有针对性地设置了不同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主要训练学生在二维、三维、四维等不同空间的创意和设计表现能力,最终使学生成为专业知识扎实、知识结构合理、思想素质过硬,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通过与区内各大高校艺术设计类专家及企业管理者座谈,结合广西地区专业发展要求,以“产学一体、工学交替”为教学、实践、服务平台,立足西部地区辐射东南亚的商业设计输出,以及各专业课程训练,使得设计知识相互渗透和融合,实现综合素质体系、全面理论知识体系、实践设计能力体系的培养。相关专业课程体系的特色鲜明:

(1)遵循学校“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以及“十三五”本科教育教学规划,统筹考虑本专业发展方向,依托学校现有的学科优势,紧密结合广西和东盟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以“加强综合、发展交叉、突出特色”作为设计类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的大方向原则。

(2)掌握传统设计类各种专业设计基本形式、新技能、以及创新创业方面等等能力的培养。2015年起,培养计划增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增设创业设计与实践、创业计划综合实训等课程。根据本专业社会发展趋势和本专业学生就业需求进行调整,2016年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任选课增加了创新创业方向,通过创业案例学、创业基础、电子商务、创业法规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通过开设大量实验、实践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设计专业基本方法。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与地方文化企业的沟通合作,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突破传统的学习局限形成有效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构建“产学一体、工学交替、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由学校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研讨,全面筹划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内实训、校内综合实训、技能大赛、校外实践、调研等。

(4)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强调广西地域优势,辐射东南亚,以及结合财经类院校的优势,设置面向东南亚及财经类课程。

设计类课程体系带动了教学“工作坊”的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三大特点:

一、设计类课程体系带动“工作坊”实验教学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以实践课程体系为载体,通过课程体系设置来优化人才培养。因此,依托我校财经特色并充分发挥文、经、管、艺学科交叉特色和优势, 注重学生理解地域文化与面向东盟的国际文化视野、创新意识、设计、策划、创意与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良好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以及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设计能力的复合型设计类专业设计人才,构建行之有效的设计类专业课程体系群尤为重要。具体如下:

(1)公共基础课程群。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计算机应用、英语、经济应用写作、大学语文与写作等。该课程群主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学生了解到要成为合格公民所应具备的常识与修养,掌握应当具备生活基本的技能和手段,为终身学习和个人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基础课程群。包括中外设计史、设计素描、设计色彩、透视、图形创意、构成、美学概论等。按照专业素质与审美,要求学生有比较宽厚扎实的艺术学理论基础与手绘能力。进入主干课程学习之前必需进行专业基础课程群的基础课程学习。

(3)创意设计能力课程群。包括设计类各设计专业主干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等专业课程。

(4)设计实践能力课程群。风景写生、导视设计实训、设计实验、设计综合实训、社会调查、专业实习、专业考察等课程。

(5)综合文化素养课程群。包括中国文学经典作品品读、东南亚风情、东南亚语言(泰语)等课程。

(6)创业与经营管理课程群。包括新媒体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创业案例学、整合营销传播、公共关系与传播、中国哲学史、电子商务、创业法规、创业设计与实践、创业综合实训等课程。

本专业课程设置课涵盖理论学习与实践实训两大模块,与人才培养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基本相符,具体如下表1所示:

表1 设计专业课程设置

设计类专业为了培养学生设计实践能力,合理开设了一些设计实践实验教学课程,以及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商业市场和学生自身发展潜力的设计能力需求,也开设了一些模块化的相关学习资源教学课程。

(1)基础技能模块课程:军事训练、英语、计算机应用、就业指导等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及专业基础实践形成基本了解和认识,以此实现学生掌握生活基本应用技能,并对自己专业拥有基本的敬业精神。

(2)专业技能模块课群:风景写生、导视设计实训、社会调查、专业实习、专业考察等。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收集设计元素的能力、设计理论效果验证,使其获得捕捉艺术灵感的方法,深化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了解及认识,为学生的创作实践提供专业基础素材保证。

(3)创新和综合素质模块课群:设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创业设计与实践、跨专业创新创业实训等,主要是训练学生运用综合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2 设计专业培养方案中各课群(或模块)的学时比例汇总表

目前学院为了实现教学、研究、实践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的设计实践教学方式,设置了比较完备的设计实践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在教学实验用房方面,设计专业所有专业课都使用多媒体教室,针对本专业特点,学院建立影视非编实验室、数字三维实验室、印刷工艺实验室、材料与工艺实验室、文化创意设计媒体实验室、二维动画与交互式设计实验室等。以专业设计实践为核心,设计实践促进了设计理论学习,为“工作坊”带动的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提供了保障。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实现了“工作坊”的艺术与技术的融合。设计类学生通过工作坊实践学习,在设计实践过程中慢慢把所学的设计理论知识运用起来,也促进了设计实践带动设计理论学习,真正实现了“学有所用,用有所学”。

二、“产学研、工学交替”一体化融入“工作坊”教学实践

通过与区内各大高校艺术设计类专家及企业管理者座谈,结合广西地区专业发展要求,以“产学研、工学交替一体化”为教学、实践、服务平台,立足西部地区辐射东南亚的商业设计输出,以及各专业课程训练,使得设计知识相互渗透和融合,实现设计综合素质体系、全面设计知识体系、设计实践能力体系的培养。设计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运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设计类各专业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不断增加实践课时和实践教学内容,部分专业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时比例增大,实践课程占总学时的比例不断提高。在设计理论课程教学中,增加实设计践教学环节,运用设计案例教学,课堂模拟实践等方法开展教学。经过多年探索,慢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设计理实一体化的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设计实践课程体系包含以下构成:①开设有独立实验实践课程模块,构建了课内实践、独立实验课、创新实践学分、课外科技活动等开放式一体化多层次的实习实践体系。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比率平均达60%以上,实验课开出率、实验项目开出率均基本达到100%,每年都在充分地使用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进行学生实践学习。③设计理论课程的教学中也有一定比例的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在课堂内课堂外都开展有效的设计实践教学活动。如结合公司实际项目操作、邀请行业专家做专题讲座或案例分享、学生实地调查市场、作品评析、创意特征分析训练、模拟工作环境训练、专业大赛训练综合能力等。

为了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促进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协调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类专业积极加强与企业、行业协同合作。主动“走出去”联系企业、科研机构,发掘合作机会与空间,挖掘项目潜力,拓展与深化产学研合作育人领域,建立“产学一体,工学交替”的机制,使产、学、研深度融合,扩展产学研合作育人平台,为学生提供设计的真实情景,弥补校内教学资源的不足。学院与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区博物馆、广西钦州坭兴陶艺有限公司等签订合作协议、实习协议、实训基地协议。

通过优化实践教学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践项目的比例等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和独立创新精神。设计专业利用教师自己的科研优势,指导学生完成各类各项设计的社会调查和创业创新设计项目。结合学校创新创业实验计划、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积极组织学生组队参加,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就业和发展。

三、“双师型”教学促进“工作坊”教学实践

广西财经学院设计类专业进行“双师型”实践教学体系,这样教师就是“既有设计专业理论又有设计实践经验”和贴近市场开展实践经验教学。“双师型”教学促进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适应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强化实践能力,使设计与市场性实用性有机结合。同时,“双师型”教学突出了广西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与产业结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强化设置文化创意调研、策划、设计和管理等社会急需领域的实践设计课程结构体系,构建对接于产业实际和生产过程的实践设计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专业学习需要,为学生开拓实践设计途径,创造实践设计机会,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素质,积累经验,提高动手能力。

在充分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本着“基础实、知识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目标,对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及选修课等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进行重点改革,建立了适应本学院设计专业发展的专业课程:以加强培养学生文化基础、设计技能、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改变过去传统设计专业教学中基础知识过窄、实践与创新精神培养不足、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国家对大学生创业创新的优惠政策,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理论学习、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勇于创新、敢于尝试、大胆创业。通过开辟第二课堂、校企合作、开展项目设计、“双导师”制度等措施,有效保障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使之真正适应我区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的经济需求。

“工作坊”以设计理论辅助设计实践为核心的设计教学模式,促进设计实践带动理论学习;为了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学院构建以教师引导学生为核心的设计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计划、考核标准与方式也作了相应改变,重新制定以设计实践引导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组成了以责任教授、辅导教师的教学团队,运用设计实践课程体系带动“工作坊”设计实践的实施,并导引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设计理论,实施设计实践,最终实现所学设计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工作坊”设计实践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创意的能力、自我表达的能力都会慢慢在设计项目中得到锻炼,并得到提升。因此“工作坊”设计实践是连接设计类课程理论知识教学与设计实践教学的桥梁。

猜你喜欢
工作坊课程体系实训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