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亲属称谓语泛化研究

2019-04-29 03:52李怡岫
北方文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

李怡岫

摘要:我国文化底蕴丰厚,语言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在现代社会中,亲属称谓语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通常情况下,亲属称谓语会应用于非亲属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中,而这也是我国亲属称谓语泛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当下我国亲属称谓语泛化现象进行研究。首先,文章对亲属称谓语泛化类型进行详细总结,而后对我国亲属称谓语泛化的特点进行细致研究,最后从社会心理学视角下对我国国内亲属称谓语泛化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亲属称谓;称谓泛化

社会心理学主要是对社会中的个体和群体在社会上产生的相互作用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及变化规律,同时又是对个体水平和社会群体水平上对人际关系进行探讨。亲属称谓泛化通常情况下又被人称之为“亲属称谓的外化”以及亲属称谓的“扩展用法”等。例如:当人们在进行日常交流过程中经常会运用“大哥/大姐”、“爷爷/奶奶”等亲属称谓对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进行称呼。当下,随着社会的发展使得我国国民在进行交流中的亲属称谓语泛化的想象不断扩大,这对于我国语言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基于社会心理学视角下对于亲属称谓语泛化的研究有着一定的实际意义。

一、亲属称谓语泛化类型

第一种就是直接使用亲属称谓语进行日常交流,这种亲属称谓语泛化类型的比较常见的称谓语有:“爷爷、奶奶、妹妹、弟弟”等。这一类的称谓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同时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更是十分普遍,这一类泛化用于或好或贬。例如:社会称呼中的“空姐”、“的哥”、“打工妹”;流行称呼中的“春哥”、“犀利哥”、“奶茶妹妹”等[1]。第二种就是“阿+”形式而定亲属称谓。这种称谓最为常见的就是“阿姨”、“阿哥”等。以“阿姨”为例,这一称谓是对母亲同辈的女性的非亲属关系的称呼,该称谓在当代青少年群体中的应用最多。同时,“阿姨”这一称呼更是具有着一定的自然和亲切的色彩。另外,“阿姨”这一称谓的流行,使得人们通常会可以的忽略交流的另一方的实际年龄,这在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下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充分迎合当代社会中人们的心理。例如:在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这一文章中的“张阿姨,巧珠高兴地说,:张晓玲阿姨。”第三种就是“大+亲属称谓”的形式,例如:“大妈”、“大爷”、“大妹子”、“大兄弟”等。这一类亲属称谓语泛化类型则是属于礼貌性的称谓语,通常情况下都是对非亲属的平辈或者是长辈称呼,这类称呼在我国的农村地区较为流行,在一些非正式的公共场合例如:街道、商店等也会听到,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但是这一类称呼不适用与正式场合[2]。生活中实际应用例如:“怎么,大爷,还没做饭?”、“你们还要这个坏小子吗?”老大娘惊疑地问道。”等。

二、亲属称谓语泛化特点

(一)亲属称谓语泛化对象具有选择性

我国的亲属称谓语系统具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根据我国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发现,当代我国汉语系统中的标准亲属称谓共有363个,而容易泛化的亲属称谓仅有16个。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容易泛化的亲属称谓除了(~)姨属于母系称谓,其他均为父系称谓。另外,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我国亲属称谓泛化在年龄和辈分上进行选择时还具有着一定的伦理秩序和长幼尊卑的特点。因此,亲属称谓语泛化对象具有选择性。

(二)亲属称谓语泛化具有标识成分

其指的对象是否与自己有着一定的亲属关系是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和非泛化的主要区分点。因此,站在形式的角度上看,具有标识成分是亲属称谓语泛化的特点。亲属繁称谓语的泛化并不是单一性的,除去能够直接应用亲属称谓语对非亲属进行称谓以外,其在进行泛化的过程中还会出现更多的变体。例如:“叔叔”这一称呼在进行泛化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使其适应不同场合以及不同对象就会产生“姓+叔叔、名+叔叔以及特征性词语+叔叔”等[3]。不难发现,在对亲属称谓语泛化过程中的变体经常会出现带有明显标识性成分。故而,亲属称谓语泛化具有标识成分。

(三)亲属称谓语泛化表现形式具有阶层性

从社会不同阶层的角度分析,亲属称谓语泛化表现形式具有阶层性。亲属称谓语泛化使用最多的就是在工人和农民之间,知识分子和商人群体中的应用较为少见,故而对于工人和农民之间的亲属称谓语泛化较多,而在知识分子和商人群体之间的亲属称谓语泛化相对较少。此外,从年龄的角度分析,年龄区间处于儿童和少年时,泛化亲属称谓语会较为流行,而长大成人后,随着他们交际对象的增多,由于泛化亲属称谓语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该群体应用相对较少。

三、社会心理学视角下亲属称谓语泛化原因

(一)我国传统家庭理念的影响

中华民族具有十分深厚的家族意识和家庭观念,而这种传统观念主要是来源于封建宗法制度以及我国封建社会中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因此,对于我国国民来说,家庭和睦显得至关重要。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尤其是对于我国农村来说,几代人长期居于一处,村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密不可分,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大家族”,也就促进村民之间的类亲属的关系的形成,彼此之间为了能够拉近距离而产生了亲属称谓泛化。

(二)现代社会交际的产物

社会心理学在对社会群体水平上进行研究的内容主要是群体交往结构、群体规范,态度、种族偏见攻击行为、风俗习惯等。而针对亲属称谓语泛化来说,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当代现代社会交际的中产物。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走向了世界,并且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和贸易来往十分频繁,多邊交际必然会造成人际关系的多样化出现[4],也就会出现通过将亲属称谓语泛化以充分表达应用者的情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以此展现出礼貌和文明,增加人际交往亲和力,促进交往的正常进行的现象。

(三)社会进步中时代的产物

我国现代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语泛化有着一定的时代背景,这在一定程度上深刻的反映着产生剧烈变化的人们的社会心理。在我国深入改革开放和施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各个行业迅猛发展,社会基层不断增加,反应不同社会阶层语言也应运而生。不同的社会特点需要人们使用一种简单的构词进行情感表达,这种大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亲属称谓语泛化能够符合语言经济的原则。因此,从社会心理学分析,亲属称谓语泛化更是社会进步中时代的产物。

四、结论

亲属称谓是称谓中最重要的一环。透过亲属称谓,我们可以厘清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进而稳定社会秩序,也可以借以了解社会结构、社会心理、习俗观念、文化指向等。而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由于时代的发展,使得人们在进行相互交流过程中会根据自身实际需求产生相应的语言和动作,同时,人们在进行交流过程中为了达到谈话的目的,会不经意地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自然就会产生属称谓语泛化的现象。但是,社会心理学视角下对泛化亲属称谓语应用过程中应当遵守一定的应用原则,切忌滥用,以此确保良好的沟通。

参考文献:

[1]姚巍.汉韩亲属称谓语“哥”的泛化对比研究[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5):80-87.

[2]郜培芳,任强.汉语亲属称谓语泛化用法略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05):111-113.

[3]岳福曹.文化视角下汉语亲属称谓语英译研究[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6,25(03):33-35.

[4]赵文.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研究[J].语文学刊,2015,20(13):30-31.

[5]当代中国汉语社会称谓语变迁的研究[J].李琼,杜敏.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

[6]汉语拟亲属称谓语的应用及其文化意识透视[J].张希玲.学术交流,2016(02).

猜你喜欢
社会心理学
新闻传播与误伤
影随色动
伯科维茨:攻击、愤怒和助人行为研究的巨匠
青少年自尊发展特点
赏识教育过度化的社会心理学后果辨析
会计舞弊形成机理:研究视角及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