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公益

2019-04-30 08:29宋冰华
北京纪事 2019年5期
关键词:沈老志愿者垃圾

将老人当成自己家人的全国最美志愿者梁会兰

梁会兰,生于1976年,朝阳区八里庄街道社会组织基层社区工作者,也是该社区公益服务的带头人。梁会兰于1995年从河北来京打工,成为一名纺织女工。她工作勤勤恳恳,为人热情,乐于助人,是201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二十几年来,她坚持义务照顾孤寡、残疾、空巢老人。她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赋予奉献真情的感人故事。梁会兰已把社区当成了家,将社区里的孤寡老人视为自己的父母。2011年,八里庄街道办事处成立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会兰孝亲敬老服务队”。至今,已为上百位孤寡、残疾、空巢老人提供了爱心服务,而志愿者参加达1000多人次。

梁会兰在国棉二厂工作时就是厂里学雷锋小组的成员,一直义务为老人服务。2006年厂子倒闭后,学雷锋小组解散了,但是梁会兰却始终坚持为老人继续服务。梁会兰所在的社区多为1950年代的老楼,居民中老人居多。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需要照顾的老人越来越多。2011年,在街道的支持下,成立“会兰孝亲敬老服务队”,发展到今天,已有志愿者100多人加入,积极分子达到三四十人。这些积极分子主要由社区中的楼门长、共产党员、企业职工组成。寒暑假时期,很多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志愿者也会参与其间。“服务队”主要以帮助孤寡、残疾、空巢老人等困难老人为主,每一个节日都会配合社区活动,组织老人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让老人感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日常生活中,志愿者开展助浴、助洁、助行、助残、助购、看病等帮扶工作。同时,志愿者根据老人的实际需要进行一对一结对子,除了帮扶工作以外,每半个月去看望老人一次,陪老人,尤其是失独家庭的老人聊聊天,缓解老人精神上的孤独感。社区的老人但凡需要救助,可以随时给“服务队”打电话,“服务队”提供24小时随叫随到的服务。

在帮扶的实际工作中,梁会兰发现,一些家庭照顾家中卧病在床的重病老人,一年365天没有休息,不仅疲勞,而且精神上负担很重。于是,“服务队”设立了“喘息服务”。志愿者定期去替一替照顾老人的家属,或者陪这些家属聊聊天,给他们喘息的时间,休息放松一下精神。这项服务从实际出发,得到了居民的称赞。

在梁会兰的带领下,“会兰孝亲敬老服务队”除了开展喘息服务,还开展了家音老伴热线、一日女儿、安全课堂、光明行动等项目,为老人提供了专业、贴心的服务,得到老人们的一致认可。

梁会兰身为楼门长,经常捡拾楼前白色垃圾,打扫楼前、楼道卫生。还组织本楼6个单元的楼门长一起,清理楼道堆物堆料和楼道小广告,并把楼道扶手擦干净。虽然是老楼,经过清理楼道焕然一新,得到全楼居民一致好评!在春天到来之际,梁会兰还组织了盆栽种植。在老师的指点下,社区老人学习到了花材的名字、种植的方法,看到一盆盆亲手种植的花卉,老人满脸的笑容,心情愉悦!现在共享单车成为大家非常便利的交通工具,但是摆放成了不文明的行为。为了让大家出门交通方便,梁会兰多次组织志愿者到路边摆放单车,使得车子有序摆放,便于大家出行。

梁会兰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实实在在地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2012年,梁会兰被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评选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2014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她“北京市万名孝星”称号;2015年4月,梁会兰被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2015年10月,梁会兰被北京市志愿者服务联合会、首都治安志愿者协会评为“首都优秀治安志愿者”;2015年11月在北京市“身边好人、社会好事”宣传教育活动中荣登“北京社会好人榜”;2015年12月北京市民政局授予她“首都社区志愿者之星”“2015年度首都社区志愿服务组织之星”称号;2016年,梁会兰被全国宣传推选志愿服务四个100组委会评选为“全国最美志愿者”。面对荣誉,梁会兰说:“做公益已成为我的习惯,今后会一直坚持下去,并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公益的队伍中,在助老、环境、治安、环保等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朝阳区文明办)

在公益事业上探索新模式的栗阳

栗阳,出生于1989年,大兴区青年联合会委员。2011年2月,栗阳以北京多利洁天天洁保洁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为资源依托成立北京耕耘公益服务中心,现拥有一支100余人的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承担着大兴区垃圾分类示范街道——清源街道的24个社区,共计45000余户居民家庭的垃圾分类宣传指导工作。栗阳一贯主张以“绿色城市 绿色生活”为发展使命,组织创新开展了河道管护、背街小巷垃圾分类等一系列环境相关社区服务和志愿服务。

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既辛苦又麻烦的工作,需要细心与耐心。在栗阳负责的高米店街道辖区社区内,有不少高龄老人和残疾人。如何指导这些人进行垃圾分类,如何更好地为他们服务,是栗阳一直关注的事情。通过对以往项目的经验总结,栗阳最终推出“关爱社区孤老病残,上门取垃圾关爱服务”。以现有100余人的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为基础,面向社区独居老人和残疾人家庭等不方便下楼扔垃圾的人群,由垃圾分类指导员提供上门取垃圾和为老人提供扫地等帮扶服务,同时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指导居民正确分类。目前已经有70余户家庭享受了此项服务,受益人数达500余人。栗阳说:“下一步,我们还计划定制一批专用垃圾袋赠与此类家庭,让他们在家中做好垃圾的源头分类,同时在本楼门邻居中招募青年志愿者,让老人只要把分类好的垃圾放到家门口,就有邻居在下楼时主动帮忙带走扔进垃圾桶。此项服务不仅让行动不便的老人户内环境得到提升,还能减轻子女的工作负担,同时也能促进垃圾分类的宣传与推广和邻里守望效果的提升。”

对于社区周边的新凤河河道巡查,栗阳探索“民间河长”模式,将志愿者变身“情报员”。他以高米店街道现有河道保洁队伍为基础,同时招募高米店平常在河道步道景观两侧辖区的健身爱好者,将他们聘为“河道环境志愿者”。同时成立“河道环境志愿者微信群”,要求志愿者在高米店辖区2.7公里的河道景观步道日常锻炼中,随手捡拾垃圾。同时,若发现河道内有违规排污等现象,第一时间向项目负责人报告,然后统一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处理,以此实现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开展。“未来,还将探索设立民间河长的延伸计划,形成全社会共治共管共享的河湖管理保护氛围,实现河道水清、岸绿、安全、宜人。”栗阳说。

很多人对栗阳进行关注,都源自他的“绿色当铺”相关活动。2017年,中心在东城区永外街道、大兴区清源和高米店街道等辖区63个社区,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相继以“绿色当铺”为主题创新开展了废旧非机动车回收置换活动,活动以洗衣液和卫生纸等日用品置换废旧非机动车,此项系列活动共计回收废旧非机动车近万辆,辖区老百姓纷纷评价“我们自己卖废品的话,一辆旧自行车只能卖两三块钱,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能置换到50元左右的礼品,真是太值了,既清理了咱社区环境,楼道不堵了,也安全了,这真是件大好事”。“绿色当铺”系列活动,得到了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电视台、东城区电视台、大兴区电视台等多级媒体的广泛报道,在北京市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2011年起,栗阳接手公司,他用开放的思维,从居民的实际利益出发,从点滴做起,逐步累积经验,切实为居民服务,从区级优秀志愿者成长为市级五星志愿者。2013年,栗阳被授予由首都城环委和首都精神文明委共同颁发的“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个人贡献奖”;2016年被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授予“北京市五星级志愿者”荣誉称号;2017年被大兴区团区委授予“大兴区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

(大兴区文明办)

坚守废旧电池回收工作的沈云师

沈云师,1928年生人,丝竹园社区优秀党员、志愿者,从事环保事业18年。别看沈老先生已经90岁高龄,但他精神矍铄,始终秉承着锲而不舍的坚守精神,为环保事业作着贡献。从2000年开始,沈老先生主动承担了社区捡拾废旧电池的工作。从丝竹园往南到华严北里,再往北到科学院,6公里的路程中他从自制的木箱中收集人们投入的旧电池。至今,他的公益环保行已累计达5000多公里。在沈老先生的带领下,丝竹园社区居民和信息科技大学学生共计30余名志愿者加入到了他的环保行动中。参与公益服务,倡导绿色环保的行动在丝竹园社区蔚然成风。

沈云师

自从离休以后,沈云师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主要负责公益环保服务。2000年,沈云师在关注环保的时候,了解到一个废旧电池可污染5平方米的土地,于是他萌发了义务收集废旧电池绿色环保行动的念头。于是,沈老自己动手制作了30多个废旧电池回收箱,并把它们逐一悬挂并固定在小区的一些楼门前。之后,沈老每半个月收集一次,并集中存放起来。达到一定数量后,沈老便和北京环保组织废电池处理的工作人员联系,由他们统一收集后处理,避免了废旧电池到处乱扔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从此,社区里总是不时见到沈老先生推着他改造过的自行车,收集废旧电池的身影。在别人看来这一微小而枯燥的工作,沈老一干就是十几年。你看他:首先打开固定废旧电池回收箱上的小鎖,迅速倒出电池装入自行车上的大箱里,再把小箱放回原处锁好,动作纯熟敏捷。之后,沈老并不立刻就走,他会查看一下回收箱是否端正、脏不脏。如果脏了,他就从工具袋里掏出抹布细心擦拭。满意了,他才匆匆赶往下一处回收点。别人觉得枯燥的工作,沈老先生却干得非常快乐。他总是不言不语地干着,乐呵呵地走着,过往的路人谁也不会注意到这个朴素而瘦小的老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沈老先生看似微小的行为,付出却是巨大的。对此,沈老说:“人生存的意义就是实现自身的价值,不管我做的事情有多平凡,只要能帮助到别人,我都愿意去做,只要我还能动,就要把这项环保工作坚持下去。”

沈老默默奉献的行为引起了社区党委的高度重视,通过居委会的宣传倡导,沈老的绿色环保事迹受到社区居民、教职员工、信息科技大学学生的好评和赞赏。居民们将家中的废旧电池主动投放在回收箱里,辖区的单位、公司员工、学生也将用过的电池收集起来,集中投放。

沈老的行动带动了更多周围的人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来。随着志愿者的增多,沈老也越来越忙了。他时常组织环保公益活动,带领志愿者忙这忙那——一会儿是摆放共享单车,一会儿又号召邻居们清理楼道。有人开玩笑说:“沈老,您的环保队伍壮大啦!”沈老就笑着回答:“谢谢大家支持,做环保做公益人人有责,欢迎你加入哟,从自家的垃圾分类做起吧!”

十九大期间,曾有记者采访过沈老,当记者问到是什么力量鼓励他坚持下来的时候,沈老是这样说的:“参与环保,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该做的事儿,为保护环境、为子孙造福,累点、苦点、流点汗,我心里高兴!国家给了我这么多荣誉,实不敢当啊!我不过起了个带头作用、宣传作用!”他向社区党委表示:“作为一名老党员,我要继续发挥余热,宣传好十九大,继续做好社区公益环保的带头人。”

余热未尽献,老骥不偷闲。这就是沈老,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空喊的高调,有的只是一个共产党员朴实而无私的革命情怀。

(朝阳区文明办)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的村支书张德贤

张德贤,1969年出生,昌平区流村镇菩萨鹿村党支部书记、妇联主席。她积极响应“低碳家庭、时尚生活”的号召,组织并召开妇女大会,宣传低碳概念及理念,倡导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她还不定期组织妇女在菩萨鹿村庄周围捡拾白色垃圾,倡导村民养成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低代价的低碳生活方式。在她的带领下,村里的人逐渐改变过去的习惯,为绿色生活作出自己的贡献。

带领村民捡拾垃圾

为志愿者开会

2016年,镇妇联为了深化“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了“每人每年节约一吨水”的节水活动。这一年,她接任了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更加让她意识到了倡导绿色生活的重要意义。活动中,她组织村民收看了电影《天河》,召开了由村民参加的座谈讨论会,就该不该节水,平日里都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我们如何去节水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讨论中大家踊跃发言,对于应该节水这个观念达成了共识。之后,她率先行动起来,如日常用完的油壶,把它刷干净,晾干,夏天盛小米、玉米糁,不长虫子;全家人洗衣水总是用盆接起来拖地或冲刷厕所;家中的垃圾进行分类,剩饭剩菜当鸡饲料,瓜皮果壳等降解拿来当种菜的肥料。平时养成了人走灯灭、随手关灯的好习惯,注意节约每一度电、每一吨水。村里有的家庭还在房前屋后种植了树木、花草,院内还开辟了一个小菜园,为家庭创造了一个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2017年,按照北京市山区造林的政策,菩萨鹿村又造林300亩。每亩地给造林补助2500元。山地造林,不仅绿化美化了环境,村民也有了一定收入。

2018年,鉴于村里水管老化造成水资源浪费的现象,作为村里的主要负责人,她又积极找镇里领导协调本村饮水项目,从源头上节约用水。饮水项目第一期,为每户重建小水井安装水表,同时还制订了收缴水费的长效机制:一、村内常住农业户籍人口用水定额为每人每月用水量3吨,定额内不收水费,超出定额的用水量按0.5元/吨收取。该项费用如有拒缴者,由村委会在拒缴者年终应分各款项中扣除。二、水表为各户用水量的计量工具,如有损坏、无法正常使用,住户需经水管员检验、确认后,十天内自行购置、更换。逾期不更换者,村委会根据全村平均用水量的三倍标准收取水费。该项费用如有拒繳者,由村委会在拒缴者年终应分各款项中扣除。三、自来水管道发生损坏时,属于住户住宅院内的管道,需住户自行开挖、回填,村委会负责维修;住宅院外部分的管道由村委会负责开挖、维修、回填。制度的出台,对长期以来饮水不收费导致的浪费水行为起到了约束作用。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张德贤说:“无论是作为村领导还是普通村民,在今后的工作中,都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并引导村民把绿色生活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从规划设计、环境整治、污染防治、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为突破点,全面推进绿色发展,为美丽中国、美丽乡村作出自己的努力!”

(昌平区文明办)

乐于助人的巡河卫士鞠忠兴

鞠忠兴,1939年生人,朝阳区顺源里社区一名普通社区居民。鞠忠兴退休后,一直热衷于社区的公益事业。他是顺源里社区红袖标维稳队伍的星级志愿者,也是顺洁能志愿服务小分队的中坚力量。

社区的人都称鞠忠兴是一名环保卫士。由于退休前一直在有色金属研究所上班,他深知重金属等化学品对环境的危害不可小觑,所以他的环保意识非常强。2017年,社区管辖区域内亮马河启动河长制管理,鞠忠兴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他说:“我和水有缘,我出生在水乡,现在退休了又住在顺‘源里社区,我还特喜欢这条亮马河。”从此,鞠忠兴开始了巡河工作。他每天早晚都去河道巡查一次。巡查中的他还重点观察河中是否有漂浮物、水质是否清澈、河岸上是否有堆放垃圾等脏乱差现象、河岸旁的排污口是否有排放污水等影响水质情况。如果在巡查中发现有上述问题存在,他会及时上报社区进行解决。巡查时他还随身携带环保垃圾袋,遇到河岸上有少量白色垃圾等小问题他就自行清理。碰到游野泳和钓鱼的人他还及时劝阻提醒大家水深注意安全。有一次,他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小孩趁父母不注意,独自探着身子在河边捞小鱼,便立即走上前去劝阻,小孩的父亲连忙跑过来向他致谢。

鞠忠兴

鞠忠兴还是一位乐于助人的人。楼道里发现小广告了,他会拿着小刀一点点地刮干净;哪家有困难了,他也会第一个上去帮忙,平时帮助行动不便的邻居代买菜品更是他的“业务”范畴。别看鞠叔叔今年79岁高龄,但依然坚持为社区有需要的居民伸出援助之手,用真情温暖着邻里街坊。

从担任河道巡查志愿者至今已过去1年多了,鞠忠兴不管严寒酷暑,不论刮风下雨,每天坚持到河道巡视。每天河道发生的点滴变化他都记在他的小本本上,一本巡查日记都快让他写满了。2018年世界水日,鞠忠兴在日常巡查时碰到记者在河边采访。他热情地为记者介绍亮马河的故事,以及通过河长制治理模式以后亮马河的喜人变化。当天晚上电视上播出了对他的采访,鞠忠兴越发充满了干劲,他还不时地发动居民一起参加到社区的环保建设中来。

这就是顺源里社区的绿色生活好市民鞠忠兴。他待人热情,乐于助人,不以善小而不为,始终坚持环保理念,将公益事业当作自己的事来做。每当被人夸赞的时候,鞠忠兴总是笑着摆摆手说:“别表扬我,这都没什么,能为社区、为邻里、为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高兴。”

(朝阳区文明办)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

猜你喜欢
沈老志愿者垃圾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垃圾去哪了
风起辽海
——沈延毅书法精品展研讨会纪要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他用人格魅力感染身边人
我是小小志愿者
倒垃圾
一股清流绕画坛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