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

2019-04-30 11:11黄伟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体制改革行政管理重点

黄伟

【摘 要】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市场构造产生的巨大改变,处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过渡阶段政府,需要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在深入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尽可能的确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向,同时根据我国当前行政管理体制特色,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而加快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核心;重点

一、行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通过改革,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1]。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运行干预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仍比较薄弱;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和效率不高的问题仍比较突出;政府机构设置不尽合理,行政运行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完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二、行政体制改革的特点

进一步加大行政体制改革的力度,是改进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效手段之一。第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拥有十分明显的社会主义特色,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主要对象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我国处于并且长时间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原则以及方向,还有社会主义建设当作前提,社会主义这一特点是改革阶段最突出的特点。第二,渐进性特点,改革是需要长时间坚持的,政府一定要对市场经济和国家制度以及发展方向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这样才可以进行改革工作。同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难度较大,改革工作重点受到国际情形的影响。最近几年,想要达到国际环境发展提出的需求,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转型的阶段,促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难度增加。除此之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定要确保处理好社会正义和效益二者的关系,这也导致改革更加困难[2]。

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核心及重点

(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公共行政体制

因为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行政体制改革存在极大的缺点,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一直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之前的行政体制已经没有办法满足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并且由于市场经济带来的影响,行政管理体制一定要转变成公共管理体制,公共管理体制则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个管理的基本原则,实施公共群众统一的意志,确保公共权利能够合理的行使。在新时代的中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经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政治问题,不仅要使行政管理的体制改革目标明确化,还要突出公众的意识,以便行使公共权力,继而使社会公共需求得到满足。在该体制的管理下,政府将执行公共意志,并且从事公共事务。通过明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建设公共行政体制的目标,为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打下基础,使政府尽快完成职能转变,继而有利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二)构建民主法治体系,实现民主法治管理

公共行政管理体制遵循民主这一管理原则,将法治当作管理工作的安全保证,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成公共管理体制,一定要增强社会民主法治构建,新的世纪社会对于管理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必须要坚持三公原则,这也是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成民主法治必须经历的过程。我国行政管理工作存在官僚主义现象,想要确保经济和政治以及文化等一系列的建设能够有效的进行,一定要注重民主法治建设。以民主为基础进行公共行政体制建设,需要依靠法律提供保障。所以,民主法治管理的实现将成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的重点内容。从根本上来讲,只有实现民主才能够使公众形成公共意识。而在民主监督和公民授权之下,政府权力的公正性才能得到保障。为了落实该项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以便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力,从而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等目标。在此基础上,政府管理才能够转变成民主法治,政府行政的科学性也将得到增强。因此,实现民主法治管理,是确保人民能够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能够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打下基础。

(三)落实合理分权制度,有效解决社会矛盾

在过去的行政管理体制下,行政部门的权力过分集中,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实行了一系列权力下放政策,从而推动了国家经济发展。但是,权力下放只是对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进行调整,无法从根本上克服权力集中带来的弊端。所以,为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实现合理分权,从而实现新的制度设计。从转型国家的体制改革经验来看,权力下放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经阶段。当该项改革内容得到全面推进后,管理体制的内在矛盾会得到凸显,从而导致社会管理权力与政治权力不协调。面对这一情况,通过落实合理分权制度,来进一步深化改革。为达成这一目标,就需要在宪法上体现公民权力,通过将纵向分权和横向分权结合起来实现地方关系与中央关系的调整。在此基礎上,遵循民主法治建设要求,理顺各种权力关系,通过完善政府组织,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进而实现法定化的职权划分。

(四)明确政府职能定位,完成政府职能转变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除了需要完成政府职能转变,还要明确政府职能定位。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近年来,我国政府开始向社会管理、经济调节、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的方向实现职能转变。但是,实现职能转变只能使各级政府进行自身职能的履行,容易导致其权力运行偏离公共利益。而实现各级政府职能的科学定位,则能够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并为依法行政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本质上来讲,政府应该明确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为其基本的职能。在此基础上,各级政府才能够消除彼此的职能重叠,使政府职能得到有效履行。具体来讲,就是中央政府需要加强宏观管理,以便制定国家的战略规划和标准规范,继而使国家法治的统一得到维护。而地方政府需要确保法律法规的落实,并且实现对所属地区社会事务的统筹管理和执法监督。

(五)改善管理构造,优化行政管理结构

在社会经济体制转型阶段,我国实施了精简机构的改革工作。但从历史经验角度来看,并非是规模越小的政府机构的效能就越高。所以,还应该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确定政府规模,优化政府结构。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政府的效能。所以,应注重行政管理结构的优化,通过提升政府效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其次,还要对政府的层级结构进行优化,从而通过减少政府層级使政府的纵向组织链条得到缩短,使政府的内部责权关系得到理顺。通过优化政府结构,不仅能够减少领导层级和职数,还能避免职责交叉,从而使政府工作得以高效开展。

(六)加强法治制度建设,保障依法行政

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原则。必须严格依法行政,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监督机制,强化责任追究,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一是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规范行政决策行为,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工作。健全行政执法体制和程序。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和行政补偿制度。二是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健全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三是健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度。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政府层级监督,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的作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接受司法机关实施的监督[3]。高度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及时发布信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四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完善公务员管理配套制度和措施,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强化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加强政风建设和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四、结论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已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想要使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还要明确改革深化的重点和核心,从而使改革工作得到整体推进。通过本文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核心以及重点的进一步探索和阐述,使我们了解到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及重点就在于转变成公共管理体制,转变成民主法治,科学配置管理职权,改善管理构造,只有采取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加快管理体制改革的速度,进而将行政管理的职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罗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4):19.

[2]黄文平.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 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J].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前瞻――第三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2.

[3]邢亮.抓住重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J].法制与社会,2011(32).

猜你喜欢
体制改革行政管理重点
重点推荐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县级政府依法行政的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