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视角下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研究

2019-04-30 11:11刘玉龙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优势视角就业竞争力贫困大学生

刘玉龙

【摘 要】就业问题是民生之本,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就业问题,也陆续出台了很多促进就业的政策。大学生是我国就业群体中的主力,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高校日常工作中的主要任务;而在我国大学生群体当中,贫困大学生又占据了一定的比例,由于生长环境以及思维角度的限制,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普遍不高,这给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笔者结合工作经验,立足传统“问题视角”的缺陷,提出了“优势视角”的概念,分析了采用“优势视角”的必要性以及优势视角下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优势视角;策略

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教育公平的不断实现,近年来,越来越多贫困地区的贫困大学生依靠国家政策的支持,顺利进入高校学习、生活,享受同等的教育权益,可以说,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写了贫困大学生的人生。如果说,进入高校是人生的第一大机遇的话,那么就业则是决定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我国政府格外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高校也普遍将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社会形势的飞速变化以及高校就业指导理念以及手段的僵化,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特别是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效果并不理想。

一、传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问题视角”之我见

所谓的“问题视角”,就是指高校在进行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时,往往抱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态度,总是会倾向于单纯考虑贫困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如经济困难、签约率偏低、岗位满意度低等,并为其争取更多的经济支持和资源输出,这种类似于“施舍”式的帮助方式,会给贫困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困扰。

(一)增加贫困大学生的精神压力

以“问题视角”帮助贫困大学生,很可能会给其贴上“贫困生”的标签,使贫困大学生在借助国家和高校救助时,往往存在较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同时还会臆想别人对于自己的异样眼光,这些情绪的频繁出现,会导致大学生不能辩证地看待自身条件,他们往往过多关注自己的先天不足,从而给自己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心理,如自卑、焦虑、抵触、嫉妒、不自信等等,从而最终产生消极人格。同时,这种标签化、问题导向的解决方案,也会导致贫困大学生心安理得地享受政策的各项照顾,并产生一定的惯性心理,一旦毕业之后失去了政策的支持,他们往往更加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面对生活和工作的无力感也会更加强烈[1]。

(二)不利于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以问题为导向的传统贫困大学生救助模式,往往倾向于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但是对于其精神的帮助却严重不足。大多数贫困大学生来自我国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他们的生活范围较为狭隘,接触的社会事物也不多,这就造成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差,思维的发散性也不强,这是造成其就业竞争力不高的根本原因。以经济扶持为主的扶助政策,不利于改变贫困大学生的固化思维,反而容易使其丧失了主观能动性,失去了主动创新、积极上进的勇气和能力,他们不善于利用社会的支持,也不能充分挖掘自身拥有的发展资源,这就使得贫困大学生毕业之后,仍旧不能在事业上有所突破,也较难改变现有的生活困境。

二、高校就业指导坚持“优势视角”的必要性分析

笔者认为,对于当前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应在现有经济帮助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其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并更加重视提升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能量,从而使高校就业指导活动由当前的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向另辟蹊径,不断改革贫困大学生的思维模式,提升其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能力的方向转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优势视角”。所谓优势视角,就是指每个人都有一种先天的优势能力,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能力来解决遇到的困境,并在潜力激发的前提下,不断利用自身资源来创造新的生活。“优势视角”运用到大学生创业指导,以及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当中,具有积极的意义。首先,在优势视角之下,贫困大学生勤劳、诚实等优势被充分挖掘和展示,他们的个体差异性得到充分的尊重,更多的贫困大学生可以正视自身的优势,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信,这对于他们的优势发挥大有裨益。其次,在优势视角之下,高校的贫困大学生扶助理念有了彻底的变革,这种扶助已经从传統的解决表面问题,开始向挖掘深层动能转变,更多隐藏在学生思想深处的激情被挖掘出来,更多学生先天拥有的自然资源被提炼出来,更多大学生开始学会站在自身优势的角度去思考、去实践,这对于他们就业竞争力、创业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

三、优势视角下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策略

(一)以人为本,提升就业竞争力培养的针对性

不同的贫困大学生有自己不同的人生轨迹和生活状况,高校在进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时,不宜“一视同仁”,而是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服务。高校应该摒弃过去“贴标签”式的培养方式,给与学生足够的尊重、理解和关心,并加强与贫困大学生的日常联系,从而增进了解与情感,使贫困大学生能够真正地敞开心扉,提出自己面临的困境,展示自己的优势、能力、潜力和现有资源,使高校的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更加地有的放矢[2]。

(二)注重思维拓展和技能培养,不断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高校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帮扶方式,真正从全面能力培养出发,使每一位贫困大学生都能正确认识并且相信自己的先天优势,认可这种优势对于其就业竞争力的提升的积极意义。高校应该多多组织讲座、学习、实践等校内外活动,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与人交流、参与社会的机会,不断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其思想深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事业观,从而使其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及时调整心态,养成较强的抗压、抗挫能力。

(三)搭建立体服务网络,注重优势资源开发

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是一个社会性的话题,高校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服务职责,以及自身在贫困大学生就业服务网络搭建中的主要作用,并不断加强与企业、与家庭、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探索为贫困大学生服务的更好路径[3]。比如,某些贫困大学生出身农村贫困地区,但是他们的家乡具有先天农业优势,农产品丰富且质量较好,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发散自己的思维,提出就业或者创业的有关构想。根据他们的构想,高校以及辅导教师可以联系企业或者相关培训机构,为贫困大学生提供相应的辅导服务:有的大学生想开设网店销售自己家乡的农产品,高校就可以提供相应的市场营销知识、网络运用知识以及产品交易知识培训,从而使大学生掌握网店运营的能力;高校还可以联系一些电商平台,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场地,从而使贫困大学生更加熟悉商业流程,这既能为其后期就业、创业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也能辅助大学生为自己的家乡做出更多的贡献。

四、结语

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与培养,不能单纯着眼于浅层化的、表面化的手段,而是应该立足于大学生的客观条件与内在需求,通过能力的培养、潜力的调动以及资源的利用,实现大学生就业勇气、就业能力的大程度提升。

【参考文献】

[1]史艳敏.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干预方法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3-85.

[2]杨志增.探索提升高校贫困生就业竞争力的方法和路径[J].高教学刊,2018,(14):60-62,65.

[3]王翠平,谢少群,熊泳妍, 等.精准扶贫理念下地方高校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6):100-102.

猜你喜欢
优势视角就业竞争力贫困大学生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优势视角在学校社会工作中的作用探析
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的贫困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