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测试与评估

2019-04-30 11:11张新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体能耐力力量

张新

【摘 要】在竞技体育的发展过程中,体能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而体能测试与评估是体能训练的基础。本文从身体形态,力量、耐力、速度等运动素质以及FMS功能筛查等方面测评进行介绍。

【关键词】体能;力量;速度;耐力;FMS

测试指标及流程:

一、身高

测试方法:受测者拖鞋站立,双脚与肩同宽,挺胸、抬头、下巴微收、目视前方,测量地面到头顶的距离。

二、体重

测试方法:受试者拖鞋、避免穿较厚重的衣服,站在电子秤上,待数字稳定后记录数值。

三、皮褶厚度

1、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测量

(1)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位充分裸露。

(2)测试者站在被测人员的背面,找到肩峰、尺骨鹰嘴(肘部骨性突起)部位,并用油笔标记出右臂后面从肩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点处上方约两2CM处。

(3)用左手拇指和食、中指将被测部位皮肤和下皮组织夹提起来。

(4)在该皮褶提起点的下方1CM处用皮褶计测量其厚度,把右拇指松开皮褶卡计钳柄,使钳尖部充分夹住皮褶,皮褶卡计应与上臂垂直,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要连续测3次,记录以毫米(mm)为单位,精确到0.1mm。

2、肩胛下角皮褶厚度测量

(1)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位充分裸露,测试者站在被测试人员的背面。

(2)测试人员用油笔标出右肩胛下角位置。

(3)在右肩胛骨下角下方1cm处,顺自然皮褶方向(即皮褶走向与脊柱成45度),用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将被测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夹提起来,其余操作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测量方法。

3、脐旁皮褶厚度测定

取肚脐右侧2cm处,将皮肤连同皮下组织于正中线平行捏起,不要用力加压,用皮褶计测量距拇指1cm处的皮褶厚度。

4、评估

皮褶总厚度=肱三头肌中部+肩胛骨下角+脐旁

5、注意事项:

(1)受试者自然站立,肌肉不要紧张,体重平均落在两腿上。

(2)把皮肤与下皮组织一起夹提起来,但不能把肌肉提夹住。

四、FMS测试方法及流程

1、深蹲

(1)目的

深蹲可以检测身体两侧的对称性,髋、膝以及脚踝的灵活性,头上举木杆可以检测身体两侧的对称性、以及肩部和胸椎的灵活性和对称性。

(2)方法

站立开始,双脚打开与肩同宽,双手头上握杆,屈肘90°,大臂和木杆与地面平行。双手抓木杆在头后最大限度伸直手臂。运动员慢慢的做下蹲姿势。下蹲过程中,脚后跟不要离地(如果无法实现,可在脚跟下垫一木板),]抬头挺胸向前,木杆始终在头上。有3次机会完成测试动作。

(3)评分

1)3分:上身与胫骨平行或接近垂直;股骨低于水平线;膝与脚成一条直线;木杆在脚的正上方。

2)2分:不能完全满足以上条件,但仍能完成动作,或在足跟下加垫木板的前提下能完成动作。

3)1分:脚跟下垫上木板之后还不能按要求完成动作。

4)0分:测试过程中身体任何部位出现疼痛。

2、跨栏架步

(1)目的

評价髋、膝、踝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身体核心部位的控制能力以及身体两侧在运动中的对称性。

(2)方法

1)运动员双脚并拢脚尖接触测试板。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调整测试绳的高度(与运动员的胫骨粗隆同高),双手握测试杆置于肩上并与地面平行。

运动员缓慢抬起一腿跨过栏杆,重心放在支撑腿上,并保持身体稳定。

3)缓慢恢复到起始姿势,运动员有三次机会完成测试。

4)一侧腿测试完毕,换另一侧腿进行测试,分别记录两侧得分。

(3)评分

1)3分:髋、膝、踝关节在矢状面内成一直线;腰部几乎没有明显移动;双手握测试杆保持与地面平行。

2)2分:髋、膝、踝关节在矢状面上不成一条直线;腰部有移动;双手握测试杆与地面不平行。

3)1分:脚碰到测试绳、身体失去平衡。

4)0分:测试过程中任何时候,运动员感觉身体某部位出现疼痛。

3、直线箭步蹲

(1)目的

评价髋、膝、踝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股四头肌的柔韧性

(2)方法

1)测量地面至运动员胫骨粗隆的高度。

2)以右脚为例,运动员左脚踩在测试板的起始线上,将测试杆放在身体后部,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测试杆,测试杆紧贴头部、脊柱和骶骨,并垂直于地面。

3)在测试板上量取与运动员胫骨粗隆高度相同的距离并标记,然后右脚向前迈出一步,足跟落在标记线上,随后下蹲至后膝接触测试板,双脚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员有三次机会完成测试。

4)两侧上下肢交换,再次完成测试,分别记录两侧得分。

(3)评分

1)3分:躯干基本没有晃动;保持双脚踩在测试板上;后膝接触测试板。

2)2分:躯干出现晃动;不能保持双脚踩在测试板上;后膝不能接触测试板。

3)1分:失去平衡。

4)0分:测试过程中任何时候,运动员感觉身体某部位出现疼痛。

4、肩部灵活性

(1)目的

评价双侧肩关节活动范围,以及一侧肩关节的伸展、外旋和内收与另一侧的屈曲、外旋和外展,以及两侧对称的能力。

(2)方法

1)测量腕横纹至中指尖之间的距离,即为运动员手的长度。

2)运动员站立位,一只握拳由下向上以手背贴后背部,尽力向上够;另一手握拳由上向下以手掌贴后背部,尽力向下摸;记录两手最近点之间的距离。

3)上下交换双手位置,重复以上测试,分别记录两次得分。

(3)评分

1)3分:上下两手间距离小于一只手长度。

2)2分:上下两手间距离大于一只手长度,而小于1.5只手长度。

3)1分:上下两手间距离大于1.5只手长度。

4)0分:测试过程中任何身体部位出现疼痛。

注意:手臂放置一次到位

5、仰卧直腿上抬

(1)目的

评价骨盆的稳定性和大腿后部肌群及小腿肌群的主动柔韧性。

(2)方法

1)运动员仰卧,平躺于瑜伽垫上,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掌心向下,把测试板放于膝关节正下方。

2)另一侧腿主动上抬,脚踝背屈,膝关节伸直。

3)保持身体平直,下方腿始终与测试板接触;将测试杆垂直地面放于髂前上棘与髌骨中点处,测试腿足背屈匀速上抬。观察测试腿脚踝所在位置。

4)一侧腿测试完毕,换另一侧腿进行测试,分别记录两次得分。

(3)评分

1)3分:测试腿脚踝位于大腿中点上方。

2)2分:测试腿脚踝位于大腿中点与膝关节之间。

3)1分:测试腿脚踝位于膝关节下方。

4)0分:测试过程中任何时候,受试者任何某部位现疼痛。

6、躯干稳定性俯卧撑

(1)目的评价脊柱的稳定性,双侧对称性和肩带的稳定性。

(2)方法

1)运动员俯卧,两手与肩同宽撑地,腰椎保持自然伸直姿势;

2)男运动员双手位置与头顶平行,女运动员与下颌平行,身体各部位同时撑起,腰椎始终保持自然伸直姿势;

3)男性运动员如果不能完成此动作,可以将双手放在与下颌平行位置,再完成一次动作;如果女性运动员不能完成此动作,可以将双手放在与肩部平行位置,再完成一次动作。

(3)评分

1)3分:标准俯卧姿势完成动作;全过程保持身体整体推起,没有塌腰。

2)2分:降低难度完成动作,全过程整体推起,无塌腰。

3)1分:不能按照要求完成动作。

4)0分:测试过程中任何时候,运动员感觉身体某部位出现疼痛。

7、体旋稳定性

(1)目的

评价上下肢在联合动作中,骨盆、核心区和肩带在多个平面上的稳定性。

(2)方法

1)运动员俯身跪于垫子上,腰椎保持自然伸直;在双手与双膝之间放置测试板并保持接触。

2)运动员抬起同侧手和腿,使身体保持在同一个水平面内,腰椎自然伸直,手膝足在同一条直线上。

3)运动员的肘与膝在平面内屈曲靠拢并接触,然后恢复起始姿势。

4)运动员可以尝试3次来完成测试动作;如果运动员不能完成同侧动作,可以同时上抬对侧肢体的方式(成对角线)完成测试动作。

5)测试完成后交换对侧肢体进行相同动作测试,分别记录两侧得分。

(3)评分

1)3分:运动员能以同侧肢体上抬方式完成标准测试动作,同时保持腰椎自然伸直姿势,躯干与地面平行,肘膝与测试板边线在同一平面内。

2)2分:运动员能以对侧肢体上抬方式完成标准测试动作,同时保持腰椎自然伸直姿势,躯干与地面平行,肘膝与测试板边线在同一平面内。

3)1分:运动员不能以对侧肢体上抬方式完成标准测试动作。

4)0分:测试过程中任何时候,测试者任何部位出现疼痛。

五、弱链测试

1、仰桥腿外展测试

1.1目的

检查后部两侧运动链是否平衡

1.2方法

(1)调整圈带的高度,与运动员膝关节的高度平齐。

(2)运动员仰卧于垫上,双手交叉抱于胸前,将一只脚置于圈带上,然后将臀部抬离垫子,两脚并拢,使身体保持在一个平面上,仅肩部接触垫子。

(3)运动员慢慢外展另一侧腿至45°后开始计时,当运动员无法保持该动作时停止并记录时间。

(4)同样方法测试另一侧,比较两侧时间的差异。

2、俯桥腿外展测试

2.1目的

检查前部两侧运动链是否平衡

2.2方法

(1)调整圈带的高度,与运动员膝关节的高度平齐。

(2)运动员俯卧于垫上,屈肘90°用前臂支撑上体,将一只脚置于圈带上,然后将骨盆抬离垫子,两脚并拢,使身体保持在一个平面上,仅前臂接触垫子。

(3)运动员慢慢外展另一侧腿至45°后开始计时,当运动员身体出现明显晃动时停止并记录时间。

(4)同样方法测试另一侧,比较两侧时间的差异。

3、侧桥腿外展测试

3.1目的

检查两外侧运动链是否平衡

3.2方法

(1)调整圈带的高度,与运动员膝关节的高度平齐。

(2)运动员侧卧于垫上,用前臂支撑上体,双脚并拢置于圈带上,然后将骨盆抬离垫子,使躯干保持在一條直线上,仅前臂接触垫子,然后慢慢外展上侧腿并保持住。

(3)记录开始测试至身体开始出现明显晃动的时间。

(4)同样方法测试另一侧,比较两侧时间之间的差异。

六、八级腹桥测试

1、目的

核心脊柱力量

2、方法

第一级

受试者用肘撑地,呈腹桥,头、肩、髋、膝、踝关节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时间要求坚持60秒。

第二级

在第一级的基础上抬起右手,头、右手、肩、髋、膝、踝关节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时间要求坚持15秒。

第三级

收回右手,在第一级的基础上抬起左手,头、左手、肩、髋、膝、踝关节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时间要求坚持15秒。

第四级

收回左手,在第一级的基础上抬起右腿,头、肩、髋、右腿保持在一个平面上,时间要求坚持15秒。

第五级

收回右腿,在第一级的基础上抬起左腿,头、肩、髋、左腿保持在一个平面上,时间要求坚持15秒。

第六级

收回左腿,在第一级的基础上抬起左手右腿,头、左手、肩、髋、右腿与水平面平行,时间要求坚持15秒。

第七级

收回左手右腿,在第一级的基础上抬起右手左腿,头、左手、肩、髋、右腿与水平面平行,时间要求坚持15秒。

第八级

收回右手左腿,回到第一级动作,时间要求坚持30秒。

七、下肢爆发力

1、方法

(1)首先测量受试者站立,手臂上举到最高点的距离。

(2)受试者原地屈髋屈膝下蹲,然后迅速向上摆动手臂上跳,测量手指摸到最高点的距离。

(3)两个数据的差即是跳跃高度

八、基础力量

1、最大力量

1.1方法

(1)受试者采用合适的负荷重复10次动作进行热身,休息1分钟。

(2)在第一步基础上增加5%~10%的负荷,重复5次动作进行热身,休息2分钟。

(3)估计一个次最大重量(约在第二步使用负荷的基础上增加%5~10%),重复2~3次动作,休息2~4分钟。

(4)试举1RM的重量(约在第三步使用负荷的基础上增加5%),休息2~4分钟。

1.2 注意

(1)如果试举失败,减小2.5%~5%(或5~10磅)的负荷,如果试举成功,增加2.5%~5%(或5~10磅)的负荷,重新进行1RM试举。

(2)休息2~4分钟。

(3)继续增加或减小负荷,直至测试出受试者能够用正确动作完成1次的最大负荷。注意1RM测试应该在五次试举之内完成。

1.3动作要求

(1)1RM卧推

受试者平躺于卧推凳上,头部、肩部、臀部与凳面接触,双脚分开平置于地面,手持杠铃,握距略宽于肩,两肘分开,测试开始后将杠铃下放至贴近胸部,然后快速推起至两臂伸直,注意整个动作过程中腰部不得拱起。

(2)1RM深蹲

受试者将杠铃扛起,置于斜方肌上,手扶杠铃保持稳定,双脚与肩同宽或略比肩宽,脚尖向前,测试开始后下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然后快速蹲起置膝关节伸直,注意测试过程中保持背部平直,膝关节沿着脚尖方向下蹲,膝关节的投影不超过脚尖。

2、力量耐力

2.1卧推

测试方法:根据测得卧推最大力量计算出卧推的80%重量,以80%的负荷无间歇的完成最大次数的标准卧推。

动作要求:同测1RM卧推

2.2深蹲

测试方法:根据测得深蹲最大力量计算出深蹲的80%负荷重量,以80%的负荷无间歇的完成最大次数的标准卧推。

动作要求:同测1RM深蹲

2.3、引体向上

测试方法:双手宽卧于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手臂伸直、两脚踝扣在一起,用力将身体拉起至下巴水平高度超过单杠,下放身体至手臂伸直,以此重复。身体不可摆动借力,双手脱离单杠或脚部落地算测试结束。

九、六角形跳跃

1、测试方法

(1)用胶带或者鞋带在地面上摆成一个六角形,边长不少于60.5CM,每个角保持120度。

(2)受试者必须站在六角形的内沿线内,必须双脚完成。当听到口令后,迅速双脚跳到外面,再迅速倒跳回六角形中心,接着跳出另一边。依次循环三周记录测试用时。

(3)休息3~5分钟再测另一个方向,即顺时针和逆时针都测。

十、35米冲刺跑

1、测试方法

(1)受试者热身,充分牵拉各部位。

(2)准备场地,器材、表格等

(3)正式通知运动员进行测试、通知受试者听到信号后以最快速度冲过终点。

(4)测试一次后休息2~3分钟进行第二次测试,记录成绩最好的一次。

十一、闭眼单足平衡站立

1、测试方法

(1)记录受试者的个人信息,待受试者准

备好后,进行正式测试。

(2)受试者听到口令后,提起一只脚至膝关节处,闭眼,尽可能长时间的控制身体平衡,直到出现脚移动或抬起脚着地,测试结束。

(3)间歇2~3分钟后,交换双脚,完成另一只脚的平衡控制测试。

十二、YO-YO间歇恢复测试

1、测试方法

(1)所谓YO-YO间歇性恢复测试,就是要求队员在相距20米的两个标志物之间,以不断增进的速度进行间歇的折返跑。

(2)队员在完成每个折返跑(2×20米)后有5秒的间歇时间。节奏由音频媒体播放的声音信号控制,当声音响起时运动员必须跑回到线上。

(3)YO-YO测试过程中起点和终点需安排工作人员观察,做记录,第一次违规时要有明确的口令警告,使队员和另一端的测试者都能听到,队员第二次违规则被淘汰出测试,记录不能达到要求之前的完成最后一次成绩。

(4)场地的两端要有足够的缓冲距离,场地具备足够的摩擦力。

2、对比评估

(1)计算

最大摄氧量=距离(米)×0.084+36.4(YO-YO间歇恢复测试水平Ⅰ)

最大摄氧量=距离(米)×0.0136+45.3(YO-YO间歇恢复测试水平Ⅱ)

【参考文献】

[1]孫莉莉.美国功能动作测试(FMS)概述[J].体育科研,2011,32(05):29-32.

[2]张清,刘志国,杨弢,鲍娟,李珊珊.6~8岁骨龄不同体型女性儿童体脂率测量方法比较[J].解剖学报,2017,48(01):92-98.

[3]李玉章,吴瑛.运动能力测量与评价实验学教程.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体能耐力力量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对警察体能教学训练课的评价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
如何在小场地上进行耐力跑
巧用球类练习发展耐力十法
从自然中吸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