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及分析

2019-04-30 11:11张玥张宁曹长智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职教师职业倦怠

张玥 张宁 曹长智

【摘 要】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由来已久,不但影响着教师成长,更从根本上削弱了教书育人的能力。论文以河北省高职院校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进行了调查及分析。结果显示高职院校教师存在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在年龄、收入、学校类型、对收入的满意程度等统计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情感衰竭;去个性化;低成就感

一、研究背景及假设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感受现代文明带来的精彩生活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巨大的社会压力。教师作为社会中的重要职业之一,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研究发现,教师这一职业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职业倦怠不仅会给教师本人带来负面影响,还会影响到周围的人,尤其对学生群体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近年来的很多研究发现,高职院校教师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本研究着眼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探究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和影响因素,以期根据成因提出相应对策。

(二)研究假设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通过访谈调查,结合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的分析,提出假设。假设主要有以下两点:

1.高职院校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

2.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在性别、年龄、收入、学校类型、婚姻状况、学历职称等统计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调查内容及样本选择

本研究以高职院校教师为研究对象,以河北省11所高职院校的238名教师为样本,运用随机抽样法展开调查。本研究所选样本涵盖了河北的省会城市、经济发达城市和经济欠发达城市,样本结构全面合理。

三、问卷设计及内容

调查问卷分为2个部分,共32道题目。第一部分是对高职院校教师人口统计学等基本情况的调查,题号是第1题至第10题,共10道题目;第二部分是对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调查,这部分选择的是国际上通用的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ES),包含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低成就感三个维度。

四、调查数据分析

(一)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随着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了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大门。国家對高职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作为高职教育的中流砥柱,其发展将直接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纵深推进。从目前来看,结合很多学者的相关研究,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

1.情感衰竭。当付出过多的情感而得不到有效补充时,就会出现情感衰竭[1]。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教师的情感衰竭问题还是比较明显的。情感衰竭这个维度的选项从分值1到5代表情感衰竭程度越来越严重。选项“非常不符合”和“比较不符合”代表教师不存在情感衰竭;选项“一般符合”代表教师存在轻度情感衰竭;选项“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代表教师存在严重情感衰竭。代表“情感衰竭”这一维度中的所有题目的选项的众数都是“4”,也就是选择“比较符合”这一选项的教师人数是最多的。经过详细统计,有60%的教师感觉到了比较严重的情感衰竭,有21.2%的教师感觉到了轻度情感衰竭,只有不到20%的教师不存在情感衰竭。

2.去个性化。去个性化是指对别人极其冷淡、消极、冷漠的情绪和状态[2]。高职院校教师的去个性化问题比较严重。去个性化这个维度的选项分值从1到5代表去个性化程度越来越严重。选项“非常不符合”和“比较不符合”代表教师不存在去个性化现象;选项“一般符合”代表教师存在轻度去个性化现象;选项“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代表教师存在严重去个性化现象。代表“去个性化”这一维度中的所有题目的选项的众数都是“4”,也就是选择“比较符合”这一选项的教师人数是最多的。经过详细统计,有46%的教师存在比较严重的去个性化现象,13.54%的教师存在轻度去个性化现象,40.46%的教师不存在去个性化现象。

3.低成就感。低成就感是指在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有效反馈和积极评价后所产生的对自我的消极评价和不良反馈[3]。高职院校教师的低成就感状况比较严重。“低成就感”这个维度的选项分值从1到5代表低成就感程度越来越轻。选项“非常不符合”和“比较不符合”代表教师存在严重低成就感状况;选项“一般符合”代表教师存在轻度低成就感状况;选项“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代表教师不存在低成就感状况。代表“低成就感”这一维度中的所有题目的选项的众数都是“2”,也就是选择“比较不符合”这一选项的教师人数是最多的。经过详细统计,有49.38%的教师存在严重的低成就感状况,17.01%的教师存在轻度低成就感状况,33.62%的教师不存在低成就感状况。

(二)差异性分析

1.情感衰竭。统计可得,一些人口统计学变量在教师情感衰竭这一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年龄、学校类型、月收入、对收入的满意程度这几个维度sig<0.05,表示自变项X对因变项Y的解释力或预测力正相关。年老教师比年轻教师的情感衰竭程度更高,民办学校、普通学校教师比公办学校、重点学校教师的情感衰竭程度更高,对月收入满意程度越低的教师情感衰竭程度更高。

2.去个性化。统计可得,一些人口统计学变量在教师去个性化这一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年龄、学校类型、月收入、对收入的满意程度这几个维度sig<0.05,表示年老教师比年轻教师的去个性化程度更高,民办学校、普通学校教师比公办学校、重点学校教师的去个性化程度更高,对月收入满意程度越低的教师去个性化程度越高。

3.低成就感。统计可得,一些人口统计学变量在教师低成就感这一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年龄、对收入的满意程度这两个维度sig<0.05,表示年老的教师比年轻教师的成就感低,对月收入满意程度越低的教师成就感越低。这是显然的,经济收入不能决定性的定位教师职业的价值,但经济收入可以体现社会对教师的价值肯定,从而影响教师对职业的认知。成就感是推动教师职业高尚化的世俗化表征,是从心理基础向思想跃迁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增强教师的职业成就感,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并将这种热情植入课堂教学中,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职业成就感为职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和精神保证。

五、结论

总体上来看,河北省高职院校教师存在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具体表现为为存在较为严重的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偏低。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在性别、年龄、收入、学校类型、婚姻状况、学历职称等统计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在性别、对收入的满意程度、学校类型上差异显著。与年龄较小、对收入满意度高、公办院校、重点院校的教师相比,年龄较大、对收入满意度低、民办院校、普通学校的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更为严重。我们只有通过认真分析职业院校的教师在从事的工作中产生的倦怠心理,找出存在这些不良因素的根源并深刻思考如何改进,才能够使职业院校的教师增强责任感、提高使命感、获得成就感,才能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成长,为树立师风师德,从而减少职业倦怠,为教书育人做出理论和实践的成就。

【参考文献】

[1]王伟杰.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与对策研宄[D].上海:复旦大学,2010.

[2]韩园林.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以某高职院校为例[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3.

[3]胡海涛.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宄[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猜你喜欢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
养老护理员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放射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浅论新时期高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高职教师教学自主权和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