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治国理政辩证法思想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

2019-05-04 13:53尹海博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时代价值内涵

[摘要]习近平不但一贯倡导人们积极研究辩证法,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善于应用辩证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观点、新方法,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应对了种种挑战。本文从习近平辩证法思想主要内容与时代意义两个方面对习近平治国理政的辩证法思想进行阐述。研究习近平在治国理政中展现出来的辩证法思想不仅可以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智慧,而且能够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有更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辩证法思想;内涵;时代价值

[作者简介]尹海博(1994-),女,汉族,山东聊城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 D61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19)04-0013-04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①习近平在《在浙江省委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学习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这首闪烁着辩证智慧的诗句。今日中国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也存在很大挑战,一方面经济发展形势良好,另一方面经济结构存在深层次矛盾;一面人民总体收入不断提高,一面民生保障还存在诸多问题……借用这首诗,习近平指出在发展前景良好的形势下,应注重坚持“兢慎”,唯有这样才能不会因小失大,使“中国号”发展巨轮高扬风帆,一路前进。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不论是在地方任职还是中央工作中一以贯之的辩证思维。

一、习近平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坚持联系观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在中国发展历程中,一度把经济建设作为重心,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生态问题。经过近4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生态遗留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习近平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许多论述,提出了许多新论断。这些新论断运用辩证思维处理生态问题,开辟了运用辩证法解决环境问题的新篇章。

解决生态问题,不是某一个地区、某一个行业的问题,而是要全面考虑到人与自然之间,世界各国之间、各民族之间,当代与后代之间的共依共生,在事物的普遍联系中寻求解决之道。

1、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与民族间的生态互相联系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人民已从单纯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转移到经济与生态环境等要素齐头并进,推进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然而,众多国家在治理环境问题时仍存有孤立思维,通过将污染严重企业转移至别国这种牺牲他国利益的行为,达到发展自己国家经济与保持生态健康的目的。他们没有认识到不同国家之间、不同民族之间、同一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生态环境是相互联系、共依共生的统一整体,一国生态出现问题,必然也会影响别国。只有从全球生态整体出发,坚持联系观点,每位成员共同面对问题,共同承担责任,生态问题才能长久发展。针对国际上出现关于生态利益的角逐,习近平强调各国应承担共同的责任,中国愿意和世界各国一起面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从全球生态大局出发,整体谋划,这正是习近平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观点解决生态问题所得出的科学结论。

2、当代人与未来人之间的生态互相联系

习近平指出,生态环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②推进建设生态文明事业要放远眼光,将当代人与子孙后代对环境的需求联系起来,不仅要满足当代人追求生态环境质量的愿望,还要清醒认识到资源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不可独占,也不可霸占。对于生态文明问题应该计划长远,并非一劳永逸而要久久为功。要以当前自然环境条件为基点,以生态环境永续发展为准则,坚持多方面協调治理,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积极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当代更造福子孙后代。

3、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联系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要素相互依赖,相互连结,不可分割。在处理某社会问题时要以联系观点看问题,不仅要考虑问题要素,还要考虑与问题要素相联系的其他要素。2013年7月18日,习近平在致信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时强调,中国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③这意味着不仅要加强环境问题的防治与治理,还要从经济、政治等要素入手,使这些要素与生态要素良性互动。

(二)坚持发展观点,正确看待经济新常态

世界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所以,要以事物发展为动力,坚定信念,用正确态度对待新生事物,使其获得成长、发展,同时也要清醒事物发展过程不会一帆风顺,要做好面对危机的准备。

自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现状,作出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判断。经济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事物,它的出现是客观规律起作用的结果,不因人的意志而改变。经济发展新常态作为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新在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对市场与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进行准确科学定位;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新常态作为新事物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适应当今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尊重了人民大众的利益,必将受到人民的支持,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要在认识适应新常态的基础上,推动其平稳发展成长,还要下大决心引领新常态,冷静面对这条道路上的种种挑战。

(三)坚持辩证统一观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小康梦与中国梦

坚持“小康梦”与“中国梦”的辩证统一,体现了辩证法中的质变量变理论。量变是缓慢的不明显的变化。质变是客观对象本质发生变化,是事物的飞跃。质变与量变辩证统一,量变是必要准备,质变是必然结果,客观对象发生质变之后又会展开新的量变,如此交替运转,持续发展。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量的积累,同时要抓住机会达成客观对象的质变。就中国发展大局来看,实现“小康梦”是趋向于“中国梦”过程中量的积累,“中国梦”则是中国发展过程中质的飞跃。小康梦是中国梦的第一乐章,中国梦是小康梦的续曲和高潮。只有实现“小康梦”才能实现“中国梦”,完成“小康梦”不断积累,不懈前进,把握当前有利时机,达成飞跃,必然会实现“中国梦”。“小康梦”是“中国梦”三级跳的第二跳。单从时间上说,“小康梦”将在2020年党的百岁诞辰前夕实现,“中国梦”基本实现则是2049年新中国百年华诞时。当前,“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④努力实现“小康梦”是完成复兴梦的重大关键点,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期目标和前提条件。在实现“小康梦”的关键五年里,要放眼“中国梦”,让二者在相互激荡中不断深化,不断推进。

2、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坚持与突破

习近平指出:“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放思想是首要的。”⑤解放思想,是从自身思想观念出发,革除定势思维,清除不符合实际的、落后于时代的思想藩篱,摆脱各种不必要的条条框框处理问题。实事求是就是强调,解放思想并不是没有准则和依据完全凭主观做决定,而要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根据客观实际做出符合客观情况的决定,依据客观事实处理问题。在当代中国,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脱离这个实际。必须运用辩证法关于肯定与否定的关系,坚持肯定中包括否定,否定中也包括肯定的辩证否定观。既不循规蹈矩安于现状,又不超越现实全面否定,辩证对待“立”与“破”,使全面深化改革顺利进行。

3、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权与法

权与法的关系问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必须处理好的重要问题。依法治国,既要坚持党的领导,又要使党的各项活动和决策都在法律的允许的范围内运行。依法治国重点在于治“权”。不受制约、既能生法、又能废法的权力,必然极大损害全面依法治国的严肃性。任何绝对的权力最终必然导致腐败或者其他滥用权力的行为发生。任何授权都应依据一定的法律规定而获得,法律可以对一切人格化的权力加以制约。依法治国必然要求掌握着各种大大小小权力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摆脱疏通关系、满足需求、行政强制等习惯做法。“每个党组织、每个领导干部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不能把党的领导干部作为个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挡箭牌。”习近平的讲话明确回答了对“权大还是法大”这个领导干部必须清醒认识的问题。

4、部分与整体的辩证统一: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关键少数”与全面从严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运用辩证法中整体与部分的观点处理好“关键少数”与全面从严的关系。整体与部分作为同一客观事物的两个层面彼此存在差异。客观事物的全部是事物的整体;客观事物的各个组成要素是部分。整体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主导,而部分在客观对象发展中由整体来支配。诸多部分构成了整体,离开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也需在整体提供的载体中才能存在,没有整体,部分也就失去了价值与意义。同时,在构成整体的诸多部分中,有一个或几个部分是至关重要的,这一个或一些部分的存在或发展影响着其他部分的存在和发展,甚至影响或决定着整体的存在与发展。因此,在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时,既要注重整体的重要性,从大局着眼,统筹全局,使全局良性互动运转,同时,也不可以忽视部分的作用,对于主要部分应妥善处理与对待,做到抓全局又抓局部。

全面从严治党整体进程中,“关键少数”即领导干部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组成部分,对整个全面从严治党进程起到决定作用。习近平指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就等于抓住了“牛鼻子”。领导干部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其职能是决策重大事项,依法执政引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其职责能力执行好坏关系着人民利益的实现,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因此,必须确保“关键少数”依法执政,同时还应注意全面从严治党进程的整体性,既发挥“关键少数”的带头作用,又集中整体力量合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整体进程。如此,将“关键少数”与全面从严紧密结合,推进全面從严治党。

(四)坚持矛盾问题精髓观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问题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共性与个性相依相生,不可分离,在某种情况下会互相转化。有关矛盾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理论是全面准确把握矛盾理论以及认识辩证运动的关键。习近平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的共性与中国特殊实践的个性融汇贯通,独立自主发展社会主义,这是创造性将唯物辩证思维用于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思想结晶。

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⑥在国家发展问题上,各个国家具有各自独特的发展道路,而中国发展道路与其既有共通之处,又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个性,即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但同时,中国梦具有与世界各国发展理念相同的共性。习近平多次宣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⑦所以,这个梦想既是中国人民的梦想,也是国际社会的梦。今日中国,已与世界相互交融、互相依赖、紧密相联,中国通过自身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完成自己的飞跃,也带动了国际社会的发展,中国的持续繁荣需要和谐安定的国际环境,而国际社会整体进步同样依赖于中国能够提供的广大市场。习近平紧紧抓住战略机遇,将辩证思维融入中国梦,持续推动中国协调可持续的繁荣,推动中国和国际社会开展广泛合作,为建立互利共赢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习近平辩证法思想的时代意义

(一)为社会形成良好的学风提供了典范

1、坚持理论学习与哲学思考

习近平爱读书,在农村插队期间,他曾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只为求得一本《浮士德》。就是凭借这样的求学精神,习近平在青少年时代坚持理论学习与哲学思考,通过日复一日的对马克思主义及众多书籍的广泛涉猎,积累了大量的治国理政经验与智慧。在2009年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中,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读书,要坚持阅读与思考的统一,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开动脑筋,对现实中的疑惑进行深入思考。理论学习与哲学思考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长期的知识积累沉淀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

2、注重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习近平不仅坚持理论学习与哲学思考,更提倡学以致用。习近平多次强调“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普遍真理只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殊实践相结合才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习近平提倡全民读书学理论,并不是读死书,死读书,成为老学究、书呆子,而在于把学到的理论用以指导实践。习近平在地方任职期间发表了众多作品,如《之江新语》《摆脱贫困》,这是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福建、浙江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代表性著作。他多次指出:“领导干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⑧。

(二)为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思维方法

1、解决复杂问题要有辩证眼光

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的矛盾、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唯物辩证法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是解决众多纷繁复杂的问题的钥匙。辩证思维即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解决问题,就是解决矛盾。只有认识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面性及其之间的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与特殊,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次方面,运用归纳和演绎、从抽象到具体、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等辩证思维方法处理改革发展的众多问题,才能既统筹全局,又使各环节协调推进。从而面临复杂改革形势,做到进退有度,静观其变,从容不迫。

2、谋划重大问题要有战略思维

党的十八大报告曾有33次提到“战略”一词,新时期树立战略思维尤其重要。战略思维是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实际运用,是指从整体出发,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以这种思维方法为指导能够具备战略全局观以及洞察力、预见性。世界纳含万物,变动不居,若只顾当前局部利益,不能放眼长远,统筹全局,居安思危,面临改革发展众多挑战则不免失足。在关系国家长远生存与整体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必须树立战略思维。习近平发表了众多讲话,深刻把握了当今国际国内发展大势,善于以战略思维为指导处理各种问题,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战略家。

3、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树立问题意识

问题是矛盾在现实中的表现形式,问题的实质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存在的矛盾,矛盾无时无刻不在,问题也无时无刻不在。2013年11月,习近平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课题,应当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抓住重大问题,推动解决中国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增强问题意识,善于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党执政的能力,增强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保持对形势的科学估计,做到励精图治,永远处于主动地位,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4、深化改革开放要有创新意识

创新就是由肯定走向自我否定,就是扬弃,就是不断超越自我,是发展,是进步。习近平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事物内部存在的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运动反映了事物辩证否定和自我发展的特征。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全面深化改革客观上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面对新时期繁重的发展任务和复杂的发展矛盾,树立创新意识尤为重要。只有善于解放思想,敢于抛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旧方法,勇于创新,实事求是,树立符合客观实际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才能紧跟改革步伐,使中国成为改革浪潮中的弄潮儿。

总之,习近平的辩证法思想不仅内容极其丰富深邃,而且具有形象性、全面性、实践性很强的特点,一定要认真学习和运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胜利推向前进。

[注释]

①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年版:第283-284页.

②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年版:第233页.

③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11页.

④“四个全面”党员干部读本.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版:第84页.

⑤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87页.

⑥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74页.

⑦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16页.

⑧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年版:第296页.

[参考文献]

[1]孙正聿.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

[3]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6]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7]“四个全面”党员干部读本[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8]江澤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9]陶传友等.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底蕴[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8.

[10]辛向阳.治国理政新布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11]杨光斌.习近平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12]田明,陈培永.辩证法的真谛[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时代价值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略述《岁月生香》的壶中内涵
内涵漫画
习近平廉政思想的时代价值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自选动作拓展改革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