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防城地区的革命斗争及经验启示

2019-05-04 13:53肖怀茂韦慧兰姚静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革命斗争经验启示

肖怀茂 韦慧兰 姚静

[摘要]大革命时期(1919—1929年),防城地区在广东南路特委的领导下,以钟竹筠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开展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他们信仰坚定,敢于牺牲,给边境地区人民留下了丰富的革命遗产,对继往开来的中国共产党走好新长征路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革命时期;防城地区;革命斗争;经验启示

[作者简介]肖怀茂(1982-),男,汉族,广西融水人,中共防城港市委党校,教师,本科,研究方向:黨史党建。韦慧兰(1985-),女,瑶族,广西宾阳人,广西防城港市第三中学,教师,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姚静(1987-),女,汉族,湖南人,中共东兴市委党史研究室,科员,本科,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中图分类号] D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19)04-0019-03

防城人民历来具有光荣的的革命传统,特别是在大革命时期①,中国共产党在防城地区开展卓有成效的革命斗争,是广东南路(后简称“南路”)②地区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树立了南路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描绘了一幅幅边境地区革命斗争的英雄画面,谱写了一曲曲勇于牺牲的英雄之歌,留下了一页页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

一、清室倾颓,民国未兴——五四运动前的防城地区

(一)列强尽侵,畸形发展。19世纪七八十年代,法国侵略越南,后经中法战争,懦弱无能的清政府被迫与法国签署了多个不平等条约,中国西南门户被打开,时广东钦廉地区一度沦成法国的势力范围,今天,东兴市内较多的法式建筑风格就是历史的侧面印记。法国在越南芒街建设陶瓷厂、发电厂、食品厂,成立搬运公司、轮船公司和开办银行,与越南芒街一河之隔的东兴,也因而促进地方工业及各行各业发展,客观上也推动了工人阶级队伍在防城地区的壮大,到20世纪初东兴因较为繁荣,有“小香港”之称。但工人中多是深受资本家压迫的产业工人、码头搬运工人,市场中,“市面流动大多是西纸(法币),国币贬值,国货受斥,烟帮群起,纷纷武装到云南一带贩运烟土,再运回东兴销往国外。东兴因此一度出现畸形的繁荣,烟馆、妓院、赌场等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应运而生。”③

(二)辛亥洗礼,革命萌芽。1907年3月到次年5月间,爆发了钦、廉、上思起义;随后辛亥革命的巨大影响,动摇了满清王朝在防城地区的统治基础,为后来防城地区较大规模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群众武装反抗注入了革命意识。

辛亥革命后的现状,更是推动了中国人重新思考探索救亡图存的新路径。受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防城的教育进行了改革,创设了新式学堂。防城地区的青年学生开始接触并阅读宣传新文化思想的《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等刊物。

二、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防城地区的革命斗争

(一)历史新页——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防城地区的影响。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爱国学生运动。地处南方的广东,革命气氛浓烈,防城地区的进步青年学生深受感染和影响,纷纷响应,积极批判封建思想,揭露和抨击旧军阀的封建统治,宣扬民主和科学。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从此焕然一新。它吸引了防城地区一批热血进步青年前往广州等地求索。1923年9月防城县东兴镇的李成通、邱祥霞等赴广州等地求学,寻求革命真理,接受革命理想,并于当年年底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12月,他们向防城地区各所中学寄发《向导》《中国青年》等革命刊物,从此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思想开始传入防城地区。年底,李成通、邱祥霞、雷慧贞、李培云、郑永祥等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不断为东兴中小学老师、同学和亲友寄送《中国青年》《光明》等革命刊物。东兴初级中学师生黄胞民、易一德、麦球英、张甫碧、易永言等人开始阅读《共产主义ABC》《布尔什维克》等进步书籍,马克思主义通过他们迅速传入,对防城地区革命产生了深刻影响,推动了工农运动、青年学生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为防城地区的地方党组织建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二)风云渐涌——防城地区工人运动的兴起。辛亥革命后,防城工业有了一定发展,部分工厂应运而生,手工作坊也相继出现。“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已拥有企业数十家,工人达700多人。”④防城地区的工人阶级革命意识增强,战斗力提升。1926年3月,当时的防城县东兴赤色总工会在东兴松波街陈园成立,各行业的会员达4000多人,党组织派进步的知识青年黄胞民、易一德、麦球英、易永言等深入总工会与基层工人相结合,协助东兴工会开展各种活动,组织了一系列的斗争。1926年6月,省港大罢工的消息传到了防城,东兴的工人和青年学生自发组织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性反帝、反殖民地示威游行,声援省港大罢工。

(三)尖峰时刻——中国共产党防城地区党组织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防城地区党组织的建立,是防城地区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的开始。从此,防城地区的革命斗争进入到了有组织有计划的历史新阶段。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南路地区的黄学增、韩盈、黄广渊、彭中英、黄平民、钟竹筠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或共青团等革命组织。1924年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后,他们陆续返回南路地区从事农民运动和革命运动。1926年,南路地区各县市党组织发展迅速,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南路地委,辖下党员共超千人。

1926年6月至7月间,南路特委派出中国共产党党员韩盈、薛经辉、潘兆銮到防城地区开展工作。1926年9月,中国共产党南路党支部指定杨枝水和南路办事处妇女部长钟竹筠负责防城东兴的建党工作。为了更广泛宣传党的主张、宣传马列主义,广泛发动群众,培养工人入党骨干,钟竹筠还在东兴举办宣传速成讲习班,招收了学员60多人,先后发展了黄胞民、易一德、麦球英、易永言、张甫碧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月,中国共产党防城县第一党支部——东兴支部成立,共有党员9名,钟竹筠任党支部书记。

支部成立后,注重和广州党组织的联系,并派员到广州学习;同时注重发现、培养和吸收先进分子,领导工农开展斗争。

(四)决不投降——大革命失败后坚持斗争。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结束。大革命失败后全国陷入了白色恐怖的大屠杀氛围之中。钦廉地区的党组织遭到了严重破坏,大批共产党员、革命志士被逮捕、屠杀。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东兴支部通知所属党员进行隐蔽,开展秘密斗争;支部书记钟竹筠继续在东兴开展工作。

5月下旬,钟竹筠的丈夫、中国共产党遂溪县委书记韩盈惨遭杀害。9月15日,国民党广东省政府通缉黄学增、王克鸥。1927年9月下旬,钟竹筠在东兴被秘密逮捕,连夜用船押往北海,这时家中留有3岁幼儿。她在狱中,对敌斗争表现坚强,敌人对她采取严刑拷打,金钱地位引诱,迫嫁移亲等种种软硬兼施手段,要她供出组织上的秘密,可是她宁死不屈,铿锵的回答:“要斩要杀由你们,要我屈服,办不到。”1929年5月30日国民党反动派在北海西炮台将她残忍杀害。行刑前,钟竹筠挺胸昂首,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从容就义,为共产主义信仰献出26岁年轻生命。

在钟竹筠被捕后,中国共产党东兴支部被迫停止了活动,工农运动受挫,工会党员干部谭则歌、干部罗敬清被捕惨遭杀害,总工会党员干部陈廉颂等不得不撤离防城地区,其他活动全部转入地下。

1928年1月邱祥霞、黄胞民、易一德、张甫碧等人转回东兴秘密开展党组织的重建活动。1928年2月底中国共产党南路特委批准,3月间重建东兴党部,“辖东兴、防城总工会2个支部,共有党员21人”⑤。很快,工会得到了恢复,重建了农会,一定程度上提振了革命斗争的气势。

(五)国际特色——芒街工人运动。“越南海宁省(今广宁省)芒街市,与东兴镇隔北仑河相望,由一条中法合资修建的国际铁桥相连。”⑥“当时芒街有居民近万人,百分之八九十是中国人。”⑦芒街当时工人达数千人,其中以华侨工人居多,部分工人生活处境极为凄惨。受东兴工人运动的影响和推动,在越南芒街数量最多的陶瓷工人在陈伦国的带领下成立了3000多人的陶瓷工会,其受东兴总工会的领导。后来,越南芒街碗厂2名工人谭则歌、陈伦国加入了东兴支部,成为共产党党员。

三、缅怀革命,寄意后生——经验启示

(一)坚持崇高的理想信念,为理想不怕牺牲。大革命時期中国共产党在防城地区进行革命斗争,以钟竹筠为代表的共产党员怀着崇高的理想信念,为了共产主义信仰,为了解放劳苦人民,在敌强我弱、环境极其险恶的条件下,并没有丧失信心,仍然以理想信念为指引,始终以革命必胜的信念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有的抛弃良好的家庭出生,投身革命,他们前仆后继,不怕牺牲,在敌人屠刀面前坚贞不屈,很多献出宝贵的年轻生命,为边疆革命人民树立了光辉榜样,鼓励边疆革命人民继续前进。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灵活有效的开展工作。防城地区的共产党员很多在广州对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思想有过系统的学习,回到防城后,把在广州学习到的革命斗争经验很好的与防城实际相结合,发展党的力量,成立发展壮大工会,带领青年学生,领导各界群众有效开展了革命斗争。同时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组织芒街工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较早在华侨群众中宣传马列主义和动员华侨加入革命行列,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也为后来支持和鼓舞越南人民抗法斗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有着高尚的无产阶级共产国际主义精神。

(三)重视革命人才培养,造就薪火相传的革命骨干。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防城地区进行革命斗争中,当时的党员和党组织十分重视革命接班人的培养问题。在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中,派遣进步知识青年黄胞民、易一德、麦球英、易永言、麦建堂等深入总工会与基层工人打成一片,协助东兴工会开展各种工会活动,引导他们争取自身解放,推动工人不断斗争、善于斗争,为防城地区党组织的建设作了人才准备。1926年9月杨枝水、钟竹筠到防城开展工作后,组织进步师生开展学生运动,利用“妇女解放协会”直接与妇女界积极分子接触,培养妇女运动骨干,物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等等。后来证明,正是培养了这些革命骨干力量,才确保了防城地区在大革命失败后革命斗争的薪火相传。

今天,站在和平年代的新长征路上,重新梳理研究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防城地区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无论是对作为党员干部的个体,还是地方党组织建设,乃至对不忘初心的中国共产党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大革命时期:本文特指1919—1929年.

②广东南路:包括两阳(阳江、阳春)、高州、雷州、钦廉四属(合浦、灵山、防城、钦县)等15县,以及一度由省直辖的北海等市.这些地区位于广东的南部,故称为广东南路.

③中国共产党防城港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防城港历史[M].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11:10.

④中国共产党防城港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防城港历史[M].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11:20.

⑤中国共产党东兴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东兴历史[M].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9:90.

⑥中国共产党东兴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东兴历史[M].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9:50.

⑦中国共产党东兴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东兴历史[M].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9:52.

猜你喜欢
革命斗争经验启示
浅议陇右革命精神
陶铸在连江领导革命斗争的故事
中国古代官德培育及其启示
税务代理制度的美日经验
人民教育家柳湜研究
鄂豫陕镇安苏区的革命斗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经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