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中激发学生灵动思维的有效策略

2019-05-04 13:56华莹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激发有效策略初中英语

华莹

[摘   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自己的智慧引导学生打开思维,让课堂成为学生大脑的练兵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灵动思维的策略有:头脑风暴,开启发散思维;小组讨论,培养批判思维;适当拓展,启发深度思维;鼓励输出,训练创新思维。

[关键词]初中英语;激发;灵动思维;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0-0037-02

目前,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有一种不良现象:教师教得很苦,每天逼着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学得很累,天天在题海中挣扎,没有丝毫乐趣可言,然而虽然学得这么辛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教师让学生思考一些开放式问题时,他们几乎没有自己的想法,不是支支吾吾半天答不上来,就是生搬硬套书本内容。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任务。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主要从课堂实例出发,探讨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灵动思维的有效策略。

一、头脑风暴,开启发散思维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是一种有效的就特定主题集中注意力与思想进行创造性沟通的方式,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实践证明,在英语教学中恰当使用头脑风暴游戏,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处于兴奋的学习状态,有利于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发展。

[案例1]某位教师在执教7A Unit 3 “Welcome to our school” Reading 1的一堂公开课时,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有关学校的flash,接着她马上抛出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chool?”引发学生思考。在得到beautiful/modern/nice等答案后,执教老师呈现了一张学校地图,询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on it?因为地图只是呈现了学校的概貌,学生是看不见学校内部设施的,于是执教老师采用了头脑风暴法,要求学生用“Is there a/an... in your school?”这个句型来猜测学校里到底有什么。学生纷纷开动脑筋,搜索与之相关的信息。以这样的方式开始一节公开课,既开启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为接下来的学习进行了有效的铺垫,很好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记得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头脑风暴法,既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相互启发中激活集体智慧,又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复现、运用语言材料,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发散训练使学生思路灵活,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和流畅性,真正起到“点燃火把”的作用。

二、小组讨论,培养批判思维

小组活动将教师的课堂主导权移交给学生,增加了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机会。待吸收的知识经由学生间的深入互动,得以细节化和系统化,同时,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构建也更加充分和完善。

[案例2]某位教师在执教8A Unit 4 “DIY” Reading 1的一堂公开课时,在教授完课本内容后,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Is DIY good or bad? 要求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然后选取部分学生开展一个小型辩论赛。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们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活动中,大家热情高涨,集思廣益,各抒己见,在最后的辩论赛中,正反方代表的表现可谓是可圈可点。下面是当时的辩论片段:

正方辩手1:I think DIY is good, because it can save money.

反方辩手1:But it wastes time. You know time is money.(全场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正方辩手2:I think you will be happy if you can do it yourself.

反方辩手2:But I dont think it is an easy thing.(欢呼声)

反方辩手3:And if you fail, maybe you will lose heart.

正方辩手3:But we can learn something from the mistake and everybody knows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执教老师竖起了大拇指)

整堂课就在这紧张而快乐的气氛中结束了。从这堂课,我们看到了小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在学生彼此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让他们的思维越来越缜密。

三、适当拓展,启发深度思维

拓展活动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或模拟的生活场景中巩固和运用所学语言。顾名思义,它所呈现的活动既要体现本节课所学,又要体现知识的迁移,即能够高于所学或者让学生触类旁通,因此它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深度思维。

[案例3]某位教师在执教7A 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 Welcome to the unit的一堂公开课时,通过巧妙的构思引领学生进入主题。在基于文本的基础上,跳出文本,拓展各种蔬菜中所含维生素的种类以及此类维生素对人们的益处,再让学生结合生活,按颜色说水果,使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此外,本节课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执教老师也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是有目的地尽可能进行拓展,并且在问题的最后再加问一句“Why?”,以此带动学生思考。在授课的各个环节中,执教老师又为学生拓展了适当数量的单词、词组,一一呈现在黑板上。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总是担心学生不能消化新知识,因而有意无意地避免过多涉及课外内容。然而在这堂课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不仅学到了英语知识,还掌握了一些生活常识,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相信课后当他们再遇到这类蔬菜或水果时,肯定会想到英语课上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实现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的紧密结合。

四、鼓励输出,训练创新思维

在英语课教学中,语言输出是体现课堂效能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拓宽思路,积极营造创新的氛围,巧设创新探究的机会,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案例4]某位教师在执教9A Unit 6 “TV programmes” Task “Creating a TV drama script”的一堂公开课时,在教授完课本内容后,要求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Could the twins open the back door of the minibus with the knife? Did the twins succeed in getting out of the minibus? How did they do it? What happened to the burglars at last? What happened to the twins? 然后要求学生给课文编一个reasonable ending。学生在教師问题的引导下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再将自己的思想创造性地表达出来,给出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结局。为了给予学生广阔的拓展空间,执教老师紧接着呈现了一张银行抢劫案的图片,要求学生根据画面内容,通过观察,展开想象,编写一个故事,同时执教老师也给出了一些tips(clerk/bank manager/robber/mask/rob the bank of money/press an alarm button)作为辅助。经过讨论、自查、互查等环节,学生对图片的内涵进行了深层挖掘,大胆创新,有的学生甚至一反常理,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个喜剧,听课教师无不为学生们的创新拍手叫好。由此可见,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善思乐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跳出书本知识的框架,学活知识。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针对英语学科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适时、适度地将思维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始终。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有耐心,要肯花时间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要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让学生的思维在英语课堂中灵动起来,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   参   考   文   献   ]

袁桂舫.用“大脑风暴法”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2(4):39-41.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激发有效策略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