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的都是谎言

2019-05-05 01:08唐小红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耳顺荨麻大雾

唐小红

冯娜出生在高原,在强紫外线的光照下生活长达二十年,直到外出读大学至今,辗转蛰居于平原雨林十来年。从云南到岭南,浓厚的阳光到丰沛的雨水,都是一种浓度极高的自然之境。由此生养出来的性格中,也必定有其浓烈的成分,无法消化的时候,文字充当了最合适的过滤介质。滤下来的那部分成诗成文,成为诗人呼与吸之间最活跃的符号,也即诗人观照己身及周身的最好明证。

我们的诗人向来对空间转换带来的微妙变化有着敏锐的觉知,地理迁徙的物理体验无疑会最先触达诗人的神经元,勾起一切携带敏感因子的细胞。从冯娜以往的作品中往往可以勾勒出些许地理轮廓,而此时,在濡湿温热的环境里久居的诗人,突然撞见起了“大雾的北方”——

清晨出门的人是我

一个从高山辨认平原的人

大雾就是全部的北方

即使在创伤中也只能试探它的边沿

我猜想它至少活过了耳顺的年纪

那些荨麻、棉花、呼啸沉进大地的钻井

都通通被施以迷途

我还是看见了北方的心痛

被铁轨攥紧 松开 松开 攥紧

大雾弥漫

每一块好肉都钻心刺骨

过路的人是我

——说谎的人是我

本诗写于2014年,即诗人北上在首都师范大学驻校时期。眼前混沌迷离的陌生地,让诗人该如何辨认来时及将行的方向?无法在雾中窥得全貌的北方,只伸出一些模糊的边边角角,可以让诗人依循判断,“大雾”究竟因何而起,又何以浓烈至此?

大雾不仅是北方的皮肤,还是它的心脏,诗人以它律动的脉息频率,果敢地揣测北方的年龄,一定是“活过了耳顺的年纪”——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线索,而且是本诗中唯一的时间线索,诗人在大雾中看到的北方已是历经世事的老年之态,不然何以有能力将一切外来物通通吸纳进肚?闯进来的“荨麻、棉花、呼啸”……都成为了大雾的一部分,而“大雾即北方”,再无他物。看上去空空的北方却是满满当当,什么物质都来安插一脚,血肉模糊中偶然发现的“好肉”,触目惊心,引得诗人“钻心刺骨”。此刻她与北方同在,深刻感受北方的痛。

在“心痛”之后,让我们去关注其中这两个词:(从高山)辨认(平原),(只能)试探(它的边缘),这两个词有很高的内在精神强度。也正是基于此,我们对于“北方的心痛”才可能有新的期待——“北方的心痛”,也即诗人的心痛。

日渐恶劣的雾霾环境一直都是北方最为诟病的地方,但北方没有错,错的另有其人!火车的阵阵呼啸声,是此诗中最为点睛的“意象”。蜿蜒的铁轨本是北方的一部分,但此时浓烈的大雾,无法让人看清轨道的蜿蜒之态。只有火车瞬时而过的呼啸声穿过大雾传来,似远山上的暮鼓晨钟一般地警醒着诗人——北方那些无法言说的痛苦!

诗人将“北方”比拟成一个心脏时刻在律动、痛感分明的生命体,“大雾”似毒瘤一般侵袭了“北方”全身,竟没有一块完整的“好肉”,诗人以此深省叩问,这是一种怎样的毁灭性破坏?這是诗人的人文关怀,却又是一种深深的无奈,她终究只是一个“过路人”。

诗中的“我”只是过路并且说谎,但那些说真话的呢?——荨麻、棉花以及深入大地的钻井、铁轨,它们各自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北方的心痛”。钻井、铁轨这些工业意味浓厚的意象鲜明、有力,进一步感受到诗人对现代工业发展的担忧,这也体现了诗人极高的精神向度。

北方的心痛,被大雾掩盖掉了,但诗人的心痛呢?只能在悬崖边上发出无声呐喊,在山谷间层层回荡,永无止境。而说出来的话就都成了“谎言”——很多时候只能以谎言去揭露现实,这是悲哀,是无奈,也是诗人深深的痛。

[作者通联:湖北石首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耳顺荨麻大雾
小荨麻
可怕的“小白蛇”
何谓耳顺?
耳顺与随喜
再闻费翔先生演唱“故乡的云”
狭叶荨麻总黄酮纯化工艺优化
趣谈大雾的功与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