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高级中学文学社佳作欣赏

2019-05-05 01:08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老屋月光

老 屋

高一(19)班 张 瑶

每座老屋都累积着一个浓厚的沉淀的故事。

——题记

轻轻启开半掩着的窗,微凉的秋风携来一片枯黄的树叶,拂过我的脸颊。脑海中蓦地浮现出那条青石板路,耳畔竟隐隐响起那串银铃般的笑声......

奶奶屋门前的石板路,由厚厚的、大小不一的石块交错铺设而成。石块的边缘已然浑圆,仿佛已见证了人世的沧桑,上面依稀还可见淡淡苔痕。石缝间偶有几株柔嫩的小花探出头来,微风摇曳,那娇美的身姿扭动着,惹人喜爱。路尽头是片平坦肥沃的庄稼地,每至成熟丰收的时节,田地上总闪动着辛勤劳作者的身影。

稚嫩的童年里,我便伴着小花聆听风姑娘的浅吟低唱,摊开手掌,渴盼握住倾泻而下的阳光;屏气凝神,欣赏蝉儿们忘我的欢歌。老人们聚在屋前的槐树下,手里轻摇着破旧的蒲扇,嘴里含着浅浅的笑意,话家长里短,谈国家大事,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一派和谐静美。路尽头的耕地上,身着半袖衬衫的农人们精心培育他们幼娃一般的庄稼,挥洒着晶莹的汗珠,眸中满是欢欣和满足。

在这条坑坑洼洼的石板路上,周遭的景致伴着我穿行在岁月的长河里,不觉间走过了无数个春秋冬夏。

可这条石板路,却不再能给予我欢乐了。

前些日子,因为旧城改造的原因,奶奶家的老屋被划进了改造范围中。那天爸爸携我与奶奶到老屋前作最后的停留。还未走进,灰黑的墙上,一个大写的“拆”字就突兀地刺入双眸,让人惊心!再聆听不到风姑娘的浅吟低唱,再没有蝉儿忘情的歌声了。干燥炎热的空气里,只有机器扰人心绪的轰鸣和它周遭腾起的滚滚热浪。石板路被这庞然大物碾压成粉末,混合在空气中。我仔细嗅着,想要辨出往昔石板路的气息,却只有呛鼻的刺痛。

闭目,再睁开,依然是不变的惨状。眼角的泪将落未落,丝丝痛楚在心头酝酿。汇聚、发酵、蔓延......一个分外清晰的声音在呐喊:时光,为什么要带走曾经一代人静好的岁月,去换取另一代人的城市潮流?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个“老屋的故事”发生,也不知道还能有多少个老屋依旧存在。抛却城市的喧嚣,只能在缓缓流逝的岁月里细细体味自己的一点欢愉。我想,老屋需要轻慢的节奏,整个社会更是需要舒缓的步伐去前进。它并非滞塞不前,也并非坐等其成,而是在和谐的状态下,创造更多的财富,建设崭新的社会。可如今,浮躁的气息充斥了社会,也占据了人们的心灵。发展太过追求“快速”,忽视了其他,却未曾想天平欲要平衡,还得两边重量相等,前进和生态、传统,一样都不能漠视,否则无异于“揠苗助长”。社会唯有走在适宜的节奏上,才能得到真正的繁荣。

简单的老屋的故事,背后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症结”。它是社会的症结,亦是当今人心的症结。它的出现,有影响,也有意义所在。也许经历此事,人们就可以懂得放慢脚步。

每座老屋都累积着一个浓厚的沉淀的故事。我希望不只是老屋,还有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都能避免被摧残的命运,并且能有迎接日出、享受日落的一隅,静观岁月流逝,缓缓落幕……

[点 评]

文章情感细腻,挖掘深刻。读来如同秋夜的蟋蟀在呢喃,如同山间的流水在低吟。面对家乡的改变,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对老屋的那一份眷念,那一份不舍在笔下流淌,感人至深。文章语言优美,富有文采,有一定的文学功底。

(指导教师:封公建)

生命的哭声

高一(22)班 黄韵玲

家住乡镇,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个小花园。花园外层是一圈绿得滴水的灌木丛,像是骑士一般,守护着园内的花草树木。我的童年也被它们点染得五颜六色。

我家的花园有一棵枸杞,结果时分,赤绿相间,红得小巧,红得优雅,为我们和邻居的茶酒作了不少贡献。风轻轻溜过,如同风铃摇晃,我听到了生命的笑声,恰似一群玲珑的蝴蝶在丛中打闹。

童年中的许多笑声与它共享。鄰居门口有一丛喇叭花,从蕊到瓣,蕴出一片芳香,有粉的,有紫的,引得蝴蝶翩飞。另一丛中有一棵无花果树,结果不多,黑紫色的皮大衣裹在外面,掰成几瓣,分着吃,甜到心坎。这一丛丛的生命,也让这一排人家分享了岁月的温馨。

好景不长。一天,被叫作“拖拉机”“挖掘机”的怪物来到这里,“人行道”这个名词渐渐流传开。机器声音震天,震得一丛丛的生命发抖、发颤。它们恐惧、无奈,任凭着命运的宰割。

门口的那棵小枸杞被连根拔起,根系的泥土砸碎在水泥地上,撒落地上的枸杞,是它不甘的泪;弱不经风的牵牛花被撕扯在一边,花朵落在地上,那一层花色衣皮披上一层阴霾,掉落地上的花蕊,是它被撕碎的心;灌木丛被挖掘机铲到空中,机铲张狂着,咬碎了那消失殆尽的绿色;无花果也同样没有幸免于难,被抛在一边,树叶有气无力的耷拉着。

大人们微微蹙眉,我紧攥着母亲的衣服,听到他们对人行道的议论纷纷,“建什么人行道啊,就这样不也挺好的嘛。”“哪晓得啊,唉,可惜了我的枸杞了。”“人行道,人行道!建好了能有什么用”……

一段时间过后,人行道如同工人说的一样,美观、整洁。每隔一段距离植了棵树,每棵树一圈瓷道围着,显得冷清了许多。这段距离,树是永远跨不过去的吧。

叶落做土,花开几簇,泪少泪少泪无数。

[点 评]

本文从美丽的花园写起,花园中那些可爱的植物因为建人行道而被摧残,自己梦境也破碎了。小作者直面生活,不乏感悟、思考,人行道的美观取代不了邻里间的温馨,含蓄蕴藉,不温不火;赋予哭声以生命,深化了理解生命,爱护生命,尊重生命的主题。

(指导教师:孙 跃)

高一(23)班 徐 涛

天渐渐向晚,夕阳垂下灿艳的光芒,云霞被映得奇丽无比。于是,天际便以深邃的魅力勾住我的心魂,使我常沉醉于其中的广阔、辽远。

校园也被抹上了诗意的光华,金辉流转在草林中,腾放着安详而绚丽的意境。蜿蜒的丛中小径,多被幽碧青藤缠曲,倒是别有一番韵味。那青藤干枯而遒勁,纵曲绵延,不时会有片藤叶摇曳着――也泛着夕阳的灿辉。

夕阳褪下了身影,夜幕翩然到来。此时我常会到林中走走,也不仅仅是走走。一个人撷了心事,然后在一个清光寂寥的夜色里思索,为的是把自己的内心找到,紧捉在手中。月光温润、洁白,映得云天外一片清朗,亦映照在一个清醒的灵魂上。园中草的气息,花的清香和香樟树的馨香一同交织,凝汇成一根碧滢的丝,牵动着我的心灵。园中的优美景物,不再显得疏冷,它们已成为我的衷心挚友。晚风轻拂,月光盈盈,挚友们虔诚地掬着我寂寥的心,带向丰盈美好的去处。

在夜园中,我与神圣的同伴倾诉心中蕴积的过往伤痛,盘结胸口的感情烦扰。月光抚摸着我的面颊,清风婉柔地撩拂我的发梢,庄严和平的一切……灵魂容不下半点俗扰,心灵的湖水净澈得一如皎洁的月光!林园西南,排着一座石廊,质朴而古老。底砖陈旧,暗然无光,石座也沙化严重,石柱上裂缝丝丝缕缕,整体俨然一个颓危的石廊。我皱了皱眉头,后退了几步。霎然间,我脑海中耀闪过一道明光,意识便不自觉地转向石廊。疾步回走,端坐在石座上,觉着心中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欣然地舒眉,轻轻地合上双眸,笑容变得轻朗,意绪秀逸起来。年代久远的长廊,不以矫饰动人,偏以质朴的深情,洗礼着校园的浮躁。

我在星辉斑斓里动情地放歌,弃绝了虚假的冷漠,只恣意享受着生命的哲思之美。邃静的绿园里添了蝉声,飘飘袅袅,忽又沉沉苍劲,丝丝在我心魂之湖驰荡。在这微茫的寂夜里,在这宁和的园丛里,空气里也盘缠着辽远的回忆、甜美的惆怅、闪光的希冀;它们升腾、幻化,炼成灵闪的晶石,又继续升腾,升腾,点缀在了无垠的夜空之中……

至长廊尽头,繁华美丽的街灯映照着;光洁的一席之地!辉煌的灯点浸入恬静的夜湖之中,湖面闪耀着金色,惊叹之余,竟忘了月亮犹未在水中。置身之景不同,心情定会是不同的。此时我微微怔忡,思绪停止晃动,心中宛然有什么情愫在发芽生长。抬首凝眸,一轮当空,清洁的笑靥,月光依旧。

奇怪得很,富贵华美的喧嚣,仅在如是的夜晚消翳退却。我拣采诗人的夜眸,把夜色酿为酒,细数着往昔微醺的岁月。邀明月,让回忆皎洁……

我独坐着冥想,寂寞中有不可言传的和谐,深深蕴伏于灵魂的微纤之中。

[点 评]

灵魂,是这篇文章的线索;由夕阳到皎洁夜色,行文里透着淡淡的哀思和超然,使人不禁掩卷沉思;语言优美,内涵丰富。

(指导教师:潘龙美)

琴 友

高一(24)班 孙艺睿

与你相遇,是在一间杂乱的乐室里。在那么多那么多的乐器里,我一眼就看见了你,谁知一眼便跨过了十年。那时,你躺在午后明媚的阳光中,散发着淡淡的檀木香,周身晕着慵懒的光圈,粒粒的尘埃,在你头顶浮动。老师用指腹轻轻滑过你的弦,你呢喃出声,音如流水。

那是我第一次见你,老师告诉我,你的名字,叫做筝,又叫做瑶琴。

瑶,多么好听的名字,像一个女子的名。清面墨发,亭亭在那里,长长的水袖随风舞动。老师坐在你的面前,细若无骨的玉指在琴弦上游走,勾拖弹摇,奏成一律又一律。优柔缥缈,婉转流连。就像一个女子在舞动,翩若惊鸿。于是,人们亲切的唤你,瑶,瑶。

我立在你前面,听着你的曲,想着你的名。是王昌龄的”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是苏轼的“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是吴融的“始似五更残月里,凄凄切切清露蝉”;是汉侯瑾的“散清商而流转兮,若将分而复续,纷旷落以繁奏,逸遗世而越俗”。千年以来,被这么多文人墨客所歌所咏的,是你的德与品呀!他们恨那些彻夜笙歌,酒醉灯迷,不想看国家的沦落,他们的泪滴在你的身上,将你的心冲刷的越来越亮。

不知何时,你的声变得铿锵有力,变得高亢急促,余音绕梁,犹如兵器之间的碰撞。

筝横为乐,立地为兵。谁又能想到,在阳光下静谧如斯的你,曾是纵横沙场的一件兵器?你被那些粗糙的手握住,身上沾染了点点鲜血,你用你的声呐喊。我想,三国时,司马懿的大军兵临城下,孔明抚住的也应该是你吧?我隐约的看见了没落在你的柔中的刚。

嵇康曾说过:”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你从容,优雅,高洁。你的声由感而发。怎能与那些乱耳之丝竹相提并论呢?自我与你相遇,你便教我你的品与德,用你的声告诉我是非善恶,于我如同良师益友。如今,与你相识已十载有余,我做你教我做的人。

[点 评]

本文从与美琴初逢写起,写出了琴的柔情,琴的傲骨,琴的高雅,赞颂了琴的品德。琴,优柔婉转,又铿锵有力。琴,是佳人的纤纤柔情,是爱国志士的铁骨丹心。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内涵丰富,具有较强的文学功底。

(指导教师:赵迎银)

小吃回忆

高一(24)班  汤皓翔

早起,和爸爸出去吃早饭。

爸爸出门时略带兴奋地对我说:“我带你去一个陌生的老地方。”我寻思着,“陌生的老地方?”老地方又何谓陌生呢?我对这早饭越发感兴趣了。

爸爸开车驶过一栋栋高楼大厦,地方渐渐偏远,建筑物也渐渐低矮。我终于没忍住好奇,问道:“到底要去哪?”“中大街。”

中大街?哦,我想起来了。我幼时住的地方离那很近,那是我幼时最常去的街道了,我对那儿的巷道和门市还颇有印象。

我这么想着,中大街已到了。说是“中大街”,其实也不大。在大道纵横的城市,这只能当小街道。街上的人车来来往往,挤挤拥拥,行车也不是很方便。但爸爸似乎并不着急,悠哉悠哉地候着。我对爸爸的举动有点疑惑且不满了:跑了几公里地方,就为了在这个地方吃早餐?

等了许久,终于找到个车位。下了车,脚下的瓦砖路和大道的水泥路,给我一种陌生又熟悉的感觉。我打量着周围,记忆慢慢填充着我的脑海:依稀記得那里有个米线馆,以前常经不住诱惑攒钱去大饱口福,但现在没有了;我还记得那里有个皮革铺,以前常常和小伙伴们在那玩,但现在也没了。十年过去,中大街变了好多,以至于我忘了这还有我的母校,小学时背着书包路过的每一个门面,现在好像都不在了。

随着爸爸的脚步,我们到了一家小吃店。我仰望那招牌。“XXX小吃”,感觉莫名的熟悉。啊,我小时候最常去的早餐馆!它变了好多,原来是木制的招牌,现在是不锈钢;原来门面小,现在宽了不少。

还没进去,只听一阵爽朗的笑声:“您来啦!”我循声望去,是一位老伯,正和爸爸打招呼,那眯着的眼,憨厚的笑容,我记得了,他是这里的老板。不过,他原来人高马大,现在却手捂着腰,半驼着背。他热情地打着招呼,问道:“您现在住哪啊?”“离着远得很,城东头呢。”“那您来可要多吃点儿,别饭钱还不够油钱呢。”说罢,又是爽朗的大笑。

我一掀开隔帘,就被热气扑了个满怀。店面规模不大,但满当当的人,想找个空位都不容易。店内人声鼎沸,吃客们一边吃一边热切地交谈着。那老伯进来,问我爸:“老规矩吗?”我爸一愣,随即笑道:“不了,我今天带儿子来的。”老伯目光转向我:“这是贵公子啊,都这么高了。”亲切的话语,让我温暖了不少。待老伯去拿包子,我问爸:“‘老规矩是什么?”我爸笑了:“哎,这老板记忆力好,以前我来吃早点,一碗汤和四个包子,好几年过去了,他还记着呐。”我恍然大悟。

爸环顾着店,接着说:“这店,我二十来年前来老灌中教书就在这,都近三十年了,中大街没倒下去的餐馆也就这家了。”我惊异于这家老店的毅力了。三十年的风风雨雨,时代变迁,这老店还是那样。再看看吃客,老少俱全,都和身边的人攀谈着,谈得亲切热乎。还真是奇怪:整店吃客竟然没几个看手机的。

汤和包子来了,我轻舀起一勺汤,一入口,熟悉的味道就熏染着我的感官,我记得它,我记得它!但我说不出来,似乎是只可品味不可言传的熟悉。我无法用酸甜苦辣来描述,真的熟悉,但我说不出来!

一顿餐就在这熟悉的回韵中慢慢进行。我脑海中溢满了思绪,像自小的玩具,像那米线馆,像那皮革店,像那中大街……

悠悠走出去,回首一望,那小吃店,它还是那样。

[点 评]

小作者开门见山,通过简单朴实却饱含感情在话语来记叙了与爸爸吃早饭的事情,将情感寄托在一家曾经常去的小吃店,描写了老板的热情友善,表达了对幼时记忆的怀念,对物是人非的感慨。感情真挚,令人深思。

(指导老师:赵迎银)

记忆里,那片星光

高一(17)班  孙艺文

我用月光编织成船,撑起云雾的帆,在茫茫黑夜里,打捞起一汪星辰。月光逐渐暗淡,星辰熠熠闪光。

我曾到过千灯这个古镇。那儿有着淡墨晕染的墙,浸透人们的喜怒哀乐,我踏上平石的路,感受来自小路底下,阵阵有力的呐喊。黛色的瓦当,当雨点滴落,叮叮当当,浸润雨的空灵,悠悠千年,在这雨打瓦当声中,过来了。这儿美得像是一个梦。

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抑制不住那颗欢喜的心,在这个小镇转啊转。扑向美景,扑向美物,似乎都想成为那明亮皎洁的月光。

黑夜逐渐吞噬了白昼,我把手电筒当作拐杖,拄着一束光漫步于镇上,凉风一遍又一遍拂过我的面庞,好不惬意。可突然地,我的拐杖断了,那束光没有了。行走之路变得艰难。大大小小的石头向我跑来,东一块,西一块。它们是无拘无束自由身,我根本管不了它们。你要让它东行,它偏西进,让它南下,它偏北上。我一路磕磕碰碰,疼痛感逐渐袭来。

“哒哒哒”脚步声逐渐接近,我的身前身后,洒满了光辉。我回头,看清了那个脚步声。那似乎是个送信人,怀里抱着一沓信与报纸,急促促地跑着,怀里的纸沙沙响。周围的美景,涌动的光香,都与他无关的,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急促地跑过我的身旁,灯光一点点消失,又一点点聚集,他又跑了回来。递给我一个手电筒,没有过多的言语,甚至连我的一句“谢谢”还未说出口,他已不见。

我从小路走到外面喧嚣的街道上。人们的吵闹声立即把我淹没,每个都在以吵闹来极力证明自己是街道的中心,是最皎洁明亮的月光,吸引着他人的目光。

我仿佛在角落又看见了他。是的,是他,那个手电筒,那个脚步声。他还是急促地跑着,穿过一片又一片人海。我们隔着街道,他望不真切我,我望不真切他。但我却好像听到了“哒哒哒”的脚步声。我的心中回荡着这样的声音。我想,他一定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哪怕只是送信,他也活在自己的快乐里,与他人是无关的。他,似乎是漆黑夜空中的那片星光。

街道上的人们,就像是皎洁无暇的月光,盖住了那片星光。可即便如此,星光依旧熠熠生辉,它浸透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他就是我记忆中的那片星光。而我,不愿做月光,只愿做星辰。渺小,却有力量。

[点 评]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摹声等多种修辞手法,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且平添了一种艺术美感。作者极富想象力,如“我用月光编织成船,撑起云雾的帆,在茫茫黑夜里,打捞起一汪星辰”,如诗如画,想象大胆;再如“黑夜逐渐吞噬了白昼,我把手电筒当作拐杖,拄着一束光漫步于镇上”,形象可感,灵动逼真。类似的语句随处可见,足见作者的语言功力。

(指导教师:焦庆康)

猜你喜欢
老屋月光
中秋的月光
睡在月光里
老屋回忆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月光碎落了
故乡的老屋
老屋枣树
月光改变了我
老屋
我愿是一缕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