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2019-05-06 02:41谭学锋梁锦贞
广西中医药 2019年2期
关键词:盆腔炎包块灌肠

赖 斌,谭学锋,梁锦贞

(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西 景德镇 333000)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但它往往又不容易治愈,普遍认为其发病由多种因素引起,比如宫腔术后感染、急性期治疗不彻底、性生活不洁、流产等,其临床表现主要有白带异常、下腹部疼痛、下腹坠胀、月经不规则、不孕等症状,不但病程较长而且病情往往难以痊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已成为影响女性健康的重大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尽管很多患者反复使用抗生素,但由于盆腔血液循环较差,药物很难达到有效浓度,疗效不理想,而且绝大多数的抗生素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有耐药性产生的风险,病情容易反复,越来越不为患者所接受。近3年来我院运用梁锦贞主任医师自拟红藤汤灌肠联合热敏灸治疗慢性盆腔炎,与抗生素治疗组对照,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景德镇第一人民医院2016—2018年中医科及妇产科诊治、均符合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年龄22~54(36.5±8.9)岁;病程 6个月至 7年,≤3年 10例,3.1~5年16例,>5年9例;未婚10例,已婚25例。对照组35 例,年龄 23~53(36.9±8.7)岁;病程 7 个月至 8 年,<3年9例,3.1~5年18例,>5年 8例;未婚11例,已婚2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妇产科学》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诊断标准[1]:①不正常的阴道分泌物;②既往有或者没有急性盆腔炎的病史;③B超检查发现异常回声或者不规则的液性暗区及子宫直肠窝发现积液;④一般在月经前后和劳累后出现或加重的下腹部及腰骶部的酸胀坠痛;⑤查体发现存在子宫体压痛、触痛,或触及包块及条索状增厚。中医辨证分型属湿热瘀滞型,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少腹痛,时作时止,腰酸,带下量多,色黄,伴乏力神倦,四肢沉重,舌苔薄黄腻,质偏红,脉细或滑。

1.3 准入标准 ①符合前述诊断标准;②无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③年龄18~60岁;④停用其它药物及辅助疗法。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肾脏、心血管系统、造血系统、肝脏等严重的原发疾病、精神系统疾病;②对研究药物过敏者;③正处于哺乳期或者妊娠期的妇女;④存在原发性痛经、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急性期、结核性盆腔炎、盆腔静脉瘀血或其他妇科肿瘤的患者;⑤慢性阑尾炎所致下腹痛;⑥子宫内膜息肉、功能失调性出血、宫外孕、外伤等所致的阴道不规则出血者;⑦临床资料不完善、治疗效果很难判定及未能按规定完成整个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①中药灌肠:予自拟红藤汤灌肠。方药组成:红藤30 g,蒲公英30 g,当归20 g,蒲黄30 g,五灵脂30 g。用法:由本院煎药室煎制,煎煮2次,取100 ml,每日上午灌肠机灌肠。患者尽可能地排空大便,体位一般选取侧卧位,然后把灌肠导管慢慢插入肛门大约13~16 cm,然后将药液缓缓推入肛门,保留灌肠,灌肠后侧卧30~60 min。药液温度37~40℃(将药液滴到手背上,有温热感即可),每日1次,于月经干净后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②热敏灸:在任脉、督脉循行部位及下腹局部寻找热敏点,在热敏点施灸,按敏消量足原则,即每次艾灸要达到个体化的消除穴位敏化状态的饱和灸量,这时穴位的热敏态转化为消敏态(即非热敏态),治疗时间每次10~60 min不等,每日1次,于月经干净后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 静脉滴注甲硝唑注射液,每次100 ml,每天2次;静脉滴注青霉素,每次200万U,每天2次。在月经干净后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

两组治疗期间均需注意休息,规律饮食和睡眠。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症状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的评分方法[2]:有子宫一侧或双侧增厚、压痛记5分;子宫活动受限、压痛记5分;输卵管条索状压痛记5分;下腹部疼痛下坠感记3分;经期腹痛加重记1分;带下增多记1分;低热疲乏记1分;病程每增加1年记0.5分。②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检测血浆黏度、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变化情况。③盆腔B超: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检测子宫附件包块大小(最大直径)及盆腔积液(深度)变化。④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不适、头晕乏力、便血等不良反应。

3.2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拟定。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少,检查结果基本正常,症状积分为0分。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少,检查结果改善,治疗后症状评分比治疗前下降。无效:检查结果、症状积分及临床症状均无改善。

3.3 统计学处理方法 全部数据均使用SPSS16.0统计学处理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3.4.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35例中,治愈20例(57.14%),有效13例(37.14%),无效2例(5.71%),总有效率是94.29%;对照组35例中,治愈13例(37.14%),有效12例(34.28%),无效10例(28.57%),总有效率是71.4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经Ridit分析,u=2.0761,P<0.05)。

3.4.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子宫附件包块大小及盆腔积液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包块大小及盆腔积液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包块大小及盆腔积液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1;下同

组 别 n 症状评分(分)包块大小(cm)盆腔积液(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5 16.54±2.05 4.98±1.52①② 3.12±0.63 0.88±0.32①② 32.38±5.32 4.68±1.53①②对照组 35 16.43±2.01 9.69±1.94① 3.09±0.77 2.56±0.30① 33.19±5.28 17.65±5.88①

治疗10天后症状评分、包块大小及盆腔积液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4.3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黏度、血沉及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黏度、血沉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黏度、血沉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比较 (±s)

组 别 n 血浆黏度(mpa·s)血沉(mm/h)C反应蛋白(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5 2.63±0.14 1.21±0.13①② 66.32±20.79 23.48±6.87①② 33.58±7.92 4.98±2.03①②对照组 35 2.62±0.15 2.25±0.18① 61.60±18.91 42.65±5.63① 34.79±6.88 11.85±3.88①

两组治疗10天后血浆黏度、血沉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治疗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4.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组发生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1例,占2.85%;对照组发生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7例,占20.0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较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282,P>0.05)。

4 讨 论

中医学中并没有盆腔炎的病名,但是按照其临床特点可将慢性盆腔炎归于带下病、痛经、热入血室、妇人腹痛、无子等疾病范畴。它的病机可以归纳为冲任阻滞和胞脉失畅两种。而它的常见原因主要有气虚血瘀、肝郁气滞、湿热瘀滞、寒湿凝滞等[3]。本研究病例均属于湿热瘀滞型慢性盆腔炎,湿热之邪未清,郁积胞宫,与气血壅滞于胞宫冲任,致气血失和,伤气耗血,冲任受损,阻碍冲任、胞宫,故见湿热瘀滞之象,故而发病。本病总属本虚标实之证,治宜补虚泻实,扶正祛邪以标本兼顾。热敏灸[4]是一种全新的艾灸疗法,它主要是由江西省中医院陈日新主任团队在传统的艾灸基础上,按照经络理论为纲,根据艾条温和灸的方法来刺激身体特殊的反应点,采用热敏化穴位来进行施灸,诱导经气感传,使经气通畅运行,以致气至病所,从而达到调理冲任、温化寒湿、行气化瘀、培补脾胃、温补阳气、活血通络的作用,而且能使药物通透性增强而起更佳疗效。热敏灸通过局部选穴原则,诱导经气感传,把灸感传导至病变所在(盆腔)[5]。中药灌肠[6]药物可通过直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局部吸收快,起效时间快,药物直接到达盆腔,改善盆腔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渗出液吸收,从而加快炎性产物的清除,消除盆腔局部的炎症,发挥止痛、消炎、加快组织修复的效应。本研究的中药灌肠方自拟红藤汤中红藤、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化湿、消肿散结之功,蒲黄、五灵脂、当归三药都具活血行气、化瘀止痛之功,五药合参,共起化瘀散结、止痛化湿、清热解毒的功效,达到消瘀邪、通冲任治本之目的。

血浆黏度约为全血黏度的1/8~1/4,是反映血液流动性的指标之一,通常血浆黏度主要与其高分子化合物的变化,诸如纤维蛋白原、巨球蛋白和糖类等浓度增加有关,由于血浆中蛋白含量的异常升高,使血浆黏度升高,从而使血液黏度升高,血液黏度增加导致血流不畅,甚至阻断,可反映瘀血存在。血沉作为红细胞间聚集性的指标,可以反映身体内部的某些疾病,见于各种炎症(急、慢性炎症,如结核、结缔组织病、风湿热等)。C反应蛋白是指肺炎球菌细胞壁C多糖蛋白,为一种急性时相(期)蛋白,当机体突遇紧张、组织损伤和各种炎症刺激等急时相反应时,C反应蛋白被肝细胞大量分泌入血,是感染性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C反应蛋白和血沉两项指标都是炎症和组织损伤的非特异性标志物[7],它们均为急性时相反应物,并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8],是反映炎症活动、炎症感染和疗效的客观指标[9]。慢性盆腔炎发病时因病灶病原体活动引起病灶组织损伤、坏死进而导致血液中的巨球蛋白、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增加,促进了红细胞聚集,血沉增快,表现为血浆黏度、血沉、C反应蛋白呈高水平表达,治疗中当病灶内病原体减少或消灭时,血液中的巨球蛋白、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等随之减少,红细胞聚集及血浆黏度降低,因此表现为血浆黏度、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或正常[10]。

本临床观察结果显示:热敏灸联合中药灌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西药抗生素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经过10天治疗后均取得良好疗效,而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热敏灸联合中药灌肠治疗组发生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率为2.85%,西药抗生素对照组发生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率为20.00%,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治疗组。而且热敏灸联合中药灌肠治疗组能够显著降低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症状评分、血浆黏度、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减小包块大小及减少盆腔积液,并优于对照组。综上可知,热敏灸联合中药灌肠,两者可发挥协同作用,可有效发挥清热祛湿、活血通络、解毒散结、化瘀止痛的功效,明显改善盆腔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炎症吸收和消退,其疗效比西药抗生素效果更佳,而且此法安全有效,简单易行,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盆腔炎包块灌肠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以腹部包块为首发表现的子宫内膜癌一例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