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患者应用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9-05-07 08:26崔艳魁程鹏
中国疗养医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脑血管畸形脑出血

崔艳魁 程鹏

在脑血管类疾病中脑出血是十分常见的,其发生率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出上升趋势,运动功能以及语言功能逐渐丧失、消化系统出现功能障碍为其主要的临床表现[1]。诱发脑出血有着多种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酗酒、情绪波动过大以及劳累过度等,而脑血管畸形也是其中之一,患者发病后如果未施以科学有效的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大大提升致残率和致死率[2-3]。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依然以保守治疗为主,虽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十分有限,患者的致残以及致死风险无法得到有效控制[4]。鉴于此,本院开展了此次手术疗法应用于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的治疗研究,旨在进一步明确其实际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52例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保守组和手术组两组,每组各26例。所有患者皆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经由影像学检查皆已确诊为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其中保守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19~77岁,平均年龄(36.34±4.73)岁;合并症:3例高血脂,7例高血压,8例高血糖;5例意识清醒者,10例患者伴有嗜睡症状,11例兼有嗜睡症状和意识障碍。手术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20 ~76 岁,平均年龄(36.58±4.48)岁;合并症:7例高血脂,8例高血压,4例高血糖;5例意识清醒者,11例患者伴有嗜睡症状,10例兼有嗜睡症状和意识障碍。两组患者以上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保守组 对该组患者实施传统保守治疗方法,首先要确保患者获得充足的休息,对其呼吸道加以清洁,同时开展降颅内压、营养支持、脱水治疗以及纠正酸碱失衡等对症治疗。在治疗期间严禁患者进行幅度较大的运动,尽量卧床休息,以防止因过度刺激出血点而复发。

1.2.2 手术组 首先对该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控制病情后开展手术治疗。手术前对其实际病况加以评估,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进一步明确出血点和出血量,制定符合患者实际病情进展的手术治疗方案[5]。手术准备完成后对其进行开颅,在显微镜的辅助下切除畸形脑血管部位,如患者存在较大出血量的情况,首先要立即应用骨瓣减压手术对其进行减压治疗,然后将颅内血肿有效清除后切除畸形脑血管部位,若患者病情较长同时伴有脑疝,要对其进行分段治疗,Ⅰ期消除血肿,并于术后恰当时间内(通常在1个月左右之后)进行Ⅱ期畸形脑血管切除术治疗[6]。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①详细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引发的不良结局情况,不良结局包括死亡、致残以及复发,计算不良结局发生率并比较。②使用NIHSS测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共计35分,评分越低表示其缺损程度越轻,反之越重;使用BI测评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共计100分,评分越低表示其生活能力越差,反之越强。③治疗效果分为无效、有效以及显效三个层次,其中显效为患者治疗后癫痫、出血、头痛、神经功能障碍以及意识障碍等不良临床症状皆消失,NIHSS评分的降低幅度超过50%,同时可自主进行全部的日常活动;有效为患者治疗后上述不良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NIHSS评分的降低幅度低于50%但高于20%,同时可自主进行较为基本的日常活动;无效为患者治疗后上述不良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有所加重或死亡[7]。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收集数据皆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率表示治疗效果和不良结局发生率,行卡方检验,采用(±s)表示治疗前后的BI评分及NIHSS评分,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I评分及NIHS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两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手术组的改善幅度高于保守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I评分及NIHSS 评分比较(±s)单位: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I评分及NIHSS 评分比较(±s)单位:分

?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保守组与手术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5.38%、92.31%,保守组显著低于手术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的不良结局情况比较保守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结局发生率为30.77%,手术组为7.69%,手术组低于保守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的不良结局情况比较(n)

3 讨论

形成脑血管畸形主要与先天性颅内囊性动脉瘤、静脉血管瘤、动静脉畸形等病因有关,是脑血管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8-9]。脑血管畸形患者往往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癫痫以及精神异常等不良症状,对其生命安全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没有及时有效治疗畸形脑血管而导致血管破裂,致残率以及致死率会显著提升[10-11]。发病急切、病情进展快是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的突出表现,而且患者第一次发病时很难确定是否是脑血管异常所引起的,对患者脑部组织在很短时间内就可形成巨大威胁并导致出现极为严重的损伤[12]。当前,对于该病症的治疗一般以传统保守治疗为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病情,但治疗效果十分有限,且易反复发作导致患者致残或者死亡[13]。鉴于此,本院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并尽最大可能的挽救患者生命为出发点,开展了此次对比研究,以便明确手术治疗应用于此的突出价值。

对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患者应用手术治疗,可尽早将其脑内血肿有效清除,使其神经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从根本上讲,实施开颅手术后能够有效减少脑内血肿组织对正常脑组织造成的损伤,扼制对脑组织的实质性损伤,控制病情进一步恶化,而切除畸形脑血管后,可有效防止再次出现出血病症[14-1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手术组治疗前的BI评分及NIHSS评分分别为(45.63±11.02)分、(10.43±3.01)分,保守组分别为(45.03±11.78)分、(10.36±3.08)分,两组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治疗后的BI评分及NIHSS评分分别为(77.74±6.62)分、(5.07±1.34)分,保守组分别为(58.54±5.31)分、(7.08±3.22)分,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手术组的改善幅度高于保守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手术治疗方案相较于传统保守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同时手术组患者治疗后显效及有效人数之和为24例,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2.31%,而保守组治疗后无效人数多达9例,治疗总有效率低至65.38%,手术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过保守组将近30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手术治疗能够有效促使治疗效果的提升,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另外手术组患者治疗后出现死亡、致残以及复发等不良结局的人数比为0∶1∶1,不良结局发生率为7.69%(2/26),而保守组出现上述不良结局的人数比为1∶3∶4,不良结局发生率高达30.77%(8/26),提示手术治疗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优化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命,降低出现不良结局的概率。

综上所述,在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治疗过程中应用手术治疗方案,相较于传统保守治疗能够达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脑血管畸形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实时动态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