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旁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2019-05-09 01:46徐洪
医药前沿 2019年8期
关键词:尿潴留优良率乙组

徐洪

(成都市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501)

在临床普外科中,腹股沟疝的发生几率较高,随着医学各方面技术的不断进步,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出现,提高了治疗成功的几率,其常见的麻醉方式有硬膜外麻醉、局部麻醉等。腰椎旁神经阻滞是通过合理选择节段脊神经根,然后开展麻醉工作;目前关于硬膜外麻醉同其的麻醉效果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1]。鉴于此,本文就我院接受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开展腰椎旁神经阻滞、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对比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到我院接受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102例患者,随机划分为甲组、乙组,分别51例。甲组中男性、女性例数分别29例、22例,年龄收集区间40~82岁,平均(54.98±3.49)岁,其中18例直疝,26例斜疝,7例股疝。乙组中男性、女性例数分别30例、21例,年龄收集区间41~82岁,平均(55.01±3.50)岁,其中17例直疝,28例斜疝,6例股疝。均对本次研究知情,签订同意书,组间各项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所选择研究对象在麻醉之前的半小时行0.5mg长托宁、0.1g苯巴比妥钠肌内注射,进入手术室之后需要对心率等多项生命体征指标进行实时监测,行常规吸氧,并将外周静脉开放,在实施麻醉之前的15min需要将500mL乳酸林格氏溶液输入。

1.2.1 甲组 接受硬膜外麻醉:于T12~L1间隙行穿刺,将4mL空气注入,在硬膜外针的帮助下将硬膜外麻醉导管置入,在其顶端位置处进行置管,硬膜外腔需要留出4cm,然后将导管进行固定;保持平卧位,予以3ml利多卡因(2%),观察5min,如果不存在全脊麻情况,则需要予以3mg/kg利多卡因,到达麻醉平面后,每间隔30min予以2mg/kg进行维持。

1.2.2 乙组 接受腰椎旁神经阻滞:保持右侧卧位,在进行操作之前需要对L1、T10、T12等棘突进行标准,每一个标记点均向手术侧开约为2.5cm的位置作为穿刺点,然后使用腰麻穿刺针进针,当同横突触碰之后,需要调节针尖的方向(头侧、尾侧),当针尖滑过之后需要进针,长度约为1cm,进行回抽,如果未出血,则需要于每一个椎旁阻滞点将5mL罗哌卡因(浓度为0.5%)注入。

1.3 评判指标

统计麻醉效果(起效时间、术后伤口疼痛时间以及尿潴留情况)、麻醉优良率情况,并进行评价与对比。麻醉优良率:(1)在手术过程中不需要另外使用辅助的镇痛以及镇静类药物,为优;(2)手术过程中需要另外增加辅助的镇痛以及镇静类药物,为良;(3)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更换麻醉方式,或者需要增加局部麻醉使用药物,为差。术后伤口疼痛时间为:手术完毕一直到伤口开始疼痛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麻醉优良率情况对比

甲组麻醉优良率为88.24%,乙组为98.03%,对比乙组优良率更高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麻醉优良率情况对比[n(%)]

2.2 麻醉效果对比

乙组起效时间、术后伤口疼痛时间以及尿潴留情况均显著优于甲组(P<0.05),详见表2。

表2 麻醉效果对比(±s)

表2 麻醉效果对比(±s)

组别 例数 起效时间(min) 术后伤口疼痛时间(h) 尿潴留(次数)乙组 51 14.68±3.49 15.36±1.48 4.06±0.36甲组 51 19.65±4.02 9.18±2.09 17.68±2.36 t 6.667 17.233 40.743 P 0.001 0.001 0.001

3.讨论

对于接受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其麻醉方式有全身麻醉、局部麻醉、硬膜外麻醉等,其中应用最为普遍的则是硬膜外麻醉方式,但是其会受到较多的限制,并且同术者的技术、临床经验等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2]。分析硬膜外麻醉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是其麻醉阻滞的范围是较窄的,牵拉反应以及肌肉松弛情况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多通过增加麻醉药物的注射速度等方式进行处理,但是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还会增加发生局麻药物中毒的几率。硬膜外麻醉还会引发呼吸抑制、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而且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或者老年患者而言,且适用范围会受到限制。

本研究结果显示,乙组麻醉效果(起效时间、疼痛时间以及尿潴留情况)、麻醉优良率情况均显著优于甲组,分析出现此结果的原因是应用腰椎旁神经阻滞,其是在脊神经处椎间孔位置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同硬膜外麻醉方式进行对比,其具有较多的优势,例如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而且限制较少,对于老年病患或者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患,均是耐受的,因此适应症较宽;除此之外,在手术过程中,不会对患者的下肢运动情况造成影响,因此当完成术后之后,其便能够下床进行活动;还能够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尤其是尿潴留,因此能够促进病患康复[3]。

综上所述,对于接受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而言,选择腰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更客观,不仅对机体多项功能的影响较小,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尿潴留优良率乙组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Ecological adaptation of Reaumuria soongorica root system architecture to arid environments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