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9-05-09 01:46孙婧
医药前沿 2019年8期
关键词:早搏房颤类药物

孙婧

(舟山市普陀区东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 舟山 316000)

作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类型,冠心病患者一般伴有心律失常症状,若未能有效控制治疗,可能引发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临床治疗中,常见治疗方法以药物控制为主,如他汀类药物应用,可帮助患者改善各项指标,取得的疗效较为显著[1]。本次研究将以2016年6月-2018年6月冠心病伴有心律失常患者118例为对象,分析不同药物应用下取得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6月-2018年6月,医院管理的冠心病伴有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18例患者依据用药情况分组,其中对照组59例患者年龄平均(57.5±4.0)岁,男性与女性分别为36例、23例,室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律失常分别为35例、24例。观察组患者59例年龄平均(58.0±4.2)岁,男性与女性分别为37例、22例,室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律失常分别为38例、21例。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可做比较研究。

1.2 方法

均进行个体化用药治疗,对照组用药期间采用倍他乐克(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5391;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用药每日50mg剂量,早晚服用两次,联合患者病情在用药剂量上调整。观察组患者临床用药选择辛伐他汀(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749,广州南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用药初始剂量保持每日10mg,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最大剂量为20mg以内。两组患者临床用药时间均为3个疗程,每疗程2周。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心脏早搏治疗情况观察,选择《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为参照,具体评价指标包括:①早搏次数减少达到90%以上完全消失,无阵发性房颤情况,视为显效;②患者心脏早搏次数减少达到,50%~90%,且阵发性房颤发作明显减少,视为有效;③心脏早搏次数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且阵发性房颤仍较为严重,视为无效;④房颤次数增加,心脏早搏次数增加,为恶化。取其中显效与有效例数纳入有效率计算中。

1.4 疗效观察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评价通过患者血压、心率、心律以及不良反应等综合表现进行观察,若患者各项症状指标恢复正常,且用药无不良反应,视为显效,若各项症状指标改善明显,且无不良反应,为有效;若各项症状指标均未见改善,且用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如心悸症状等,视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效果评价观察,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4.92%、76.27%,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早搏次数观察对比

早搏次数治疗情况观察,治疗有效率观察组96.61%,相比对照组74.5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早搏次数治疗情况观察比较[n(%)]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动脉内膜有粥样脂类物质积聚,随病情发展将出现呼吸困难、心力衰竭与心绞痛症状。通过大多临床研究资料可发现,冠心病患者一般合并有心律失常表现,表现为心脏跳动节律异常。若控制治疗不当,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可能性较高。临床治疗中,以药物应用为主,如倍他乐克,其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改善心律失常症状层面,有β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功能。另外他汀类药物,其在帮助降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控制炎症与血栓等方面效果均较为理想。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引发的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在治疗整体效果以及早搏次数治疗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用药期间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这些均能反映出他汀类药物临床用药期间,在帮助患者治疗方面可取得显著效果。

综上,冠心病伴有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治疗中,药物选择他汀类药物,对帮助改善患者早搏次数的效果理想,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应作为主要临床用药方案。

猜你喜欢
早搏房颤类药物
老年房颤患者,日常有哪些注意事项
查出早搏,不等于得了心脏病
预防房颤有九“招”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查出早搏,不等于得了心脏病
查出早搏,不等于得了心脏病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早搏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