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的围手术期个体化和人性化护理效果观察

2019-05-09 01:46姜波
医药前沿 2019年8期
关键词:个体化围术人性化

姜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中心1病区 江苏 南京 210000)

肝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升高,需进一步提升临床诊断水平。近年来,肝癌切除术的微创技术逐渐成熟,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实施效果良好,但是其围手术期护理要求仍较高,因而必须总结一套高效可靠的护理措施[1]。为此,本次研究选择2018年1-12月在本院行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的3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了围术期护理的实施方法与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12月在本院行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的3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本组患者术中均可见肝脏肿瘤,腹腔内未见转移灶及脏器明显异常,术中诊断为肝癌,行肝癌切除术。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1~76岁,平均58.50±17.54岁,病程2~13月,平均6.48±4.46月。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0~74岁,平均57.14±17.03岁,病程2~13月,平均6.48±4.46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常规肝癌切除术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检查与准备、肝癌切除术中配合、术后体征监测、其他治疗配合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个体化和人性化围术期护理,具体如下。

1.2.1 术前访视与指导 患者对手术了解有限,因为较为恐惧和紧张;因而应在术前对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宣传,说明患者的病情情况、手术方式,讲解手术的原理、过程和安全性,使患者正确认识手术,积极配合治疗。术前1d,手术室护理人员深入病房,关怀及问候患者,给予患者情感关怀和鼓励,说明本院优良的医疗技术,指导患者放松心情,保证睡眠和休息,以保证手术效果。

1.2.2 术中人性化护理 术中4h或2h,指导患者口服葡萄糖或静注葡萄糖;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提前调整好手术室温湿度,术中使用的冲洗液及输液液体适当加温,避免患者术中出现寒颤、低体温反应。患者入室后,热情接待患者,帮助患者摆好手术体位,说明麻醉后感受等,使患者放松即刻。配合麻醉师完成麻醉后,立即消毒铺巾,密切配合医师进行手术操作,术中标本采样后立即送检;密切观察患者临床体征,随时处理术中危险情况,配合医师避免手术时间延长[2]。

1.2.3 术后疼痛干预 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调整至舒适体位;观察和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及时通知医师,按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参照癌痛三阶梯法给药,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及时处理避免引发严重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肝癌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讨论

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临床诊疗难度较大,对于确诊且符合手术指征者,应尽早实施手术治疗。但是,肝癌切除术复杂且创伤性大,现代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虽然属于微创术式,但是手术操作难度仍较大,其临床护理要求也较高,需有效的护理支持[2]。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相关文献报道显示,除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外,应关注患者的个体化需求,给予患者人性化的关怀,以保证手术效果[3]。为此,本院总结了一套个体化和人性化围术期护理措施,临床实践结果显示,观察组肝癌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个体化和人性化围术期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临床应用可行性强,有助于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应用于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可能有助于降低并发症风险。但本文观察显示,两种护理方法无显著差异。还需扩大样本,继续观察。

猜你喜欢
个体化围术人性化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人性化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