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MP模式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2019-05-09 03:34
四川体育科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走廊西藏民族

李 宇



基于RMP模式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李 宇

成都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610106。

文化旅游是当今世界最高境界的旅游方式,而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是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的新趋势和新热点。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运用RMP理论对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开发的资源、市场、产品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开发的具体设想:以资源特色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文化、休闲、娱乐为主线进行主题、类型、功能及形式创新,构建节庆体育文化探究、节庆体育文化体验、节庆体育文化销售三大旅游品牌,并据此对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开发进行设计且提出策略,为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实现长效、健康的保护与发展,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开发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RMP分析;体育文化旅游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旅游形式,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民族节庆体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与载体。川西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相关地区各级政府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以民族特色体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和合理开发利用为核心,在与产业和市场的结合中实现民族体育文化的有效传承和保护,培育各具特色的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品牌,加快发展特色体育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与体育、旅游的融合发展,优化整合现有民族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完善川西藏羌彝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市场开发。本研究运用RMP理论对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进行资源分析(Resources Analysis)、市场分析(Market Analysis)和产品分析(Product Analysis),旨在提高其节庆体育文化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试图为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1 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的RMP分析

1999年,吴必虎教授提出了以区域旅游产品开发为中心的昂普(RMP)分析理论,即以资源和市场为基础进行R性分析(resources Analysis)和M性分析(market Analysis),然后以旅游产品为中心进行P性分析(product Analysis),并最终提出旅游产品开发框架[1],如图1所示。该模式既体现地方资源特色,又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性旅游产品的旅游规划理论,旨在解决旅游规划中出现的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品定位问题[2]。

图1 RMP(昂普)分析模式(吴必虎,2001)

1.1 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资源(R性)分析

川西藏羌彝走廊地处四川西部的高山高原区,不仅拥有风光独特的国家级风景生态旅游区,享誉中外的九寨沟风景区、泸沽湖等,还有著名的红色旅游纪念景点,如泸定桥、夹金山。另外,川西藏羌彝走廊区域内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孕育了丰富多彩、极具民族风情的民族节庆,如藏族(藏历年、旺果节、欢乐节)、羌族(打靶节、羌历年、转山会)、彝族(火把节、彝族年、都阳节)等节庆开展赛马、斗牛、推杆、射箭、摔跤、跳锅庄、跳盔甲、打陀螺等体育资源进行挖掘整理,以体育旅游特性为蓝本,激发旅游者探索民族节庆体育文化的兴趣,提高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转化度和整合度,为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市场开发提供了优厚的条件和良好的载体。

1.2 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市场(M性)分析

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是满足广大人民休闲娱乐需求的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必将成为调整产业结构的新趋势和发展旅游产业新的支柱。另外,旅游者选择不同旅游产品时,存在着需求弹性方面的显著差别(见表1)。

表1 国内常见旅游产品的需求弹性[3]

由表1所述时间花费、金钱花费、需求层次和需求弹性4个方面因素充分的表达人们对文化旅游的需求愿望,其中文化旅游产品需求弹性表现最为显著。体育文化旅游是集休闲娱乐、健身、艺术、参与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一种新兴旅游产品,既有体育旅游的特性,又有文化旅游的内涵[4]。由此可见,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产品,不仅具有节庆体育旅游的特性,还具有文化旅游产品的品性,属于高级旅游产品,需求弹性很大。

根据《2016年四川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2016年甘孜藏族、凉山彝族和阿坝藏族羌族三大民族自治州的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均呈快速增长趋势。据表2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三大民族自治州共接待海内外游客达9143万人次,同比增长13.76%。据调查,中国民众出游动机中康体健身占37.3%、参加运动占29.3%[5]。以此为依据推算出,2016年川西藏羌彝走廊共接待康体健身、参与运动为目的旅游者达6089.24万人次,说明川西藏羌彝走廊节庆体育文化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表2 2012年—2016年川西藏羌彝走廊三大民族自治州游客人数与总收入及其增长率

注:来源于2012年—2016年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3 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产品(P性)分析

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产品将体育、旅游与节庆文化优化结合,在传统观光旅游的基础上,通过民族节庆活动中的体育项目呈现给游客,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在参与节庆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体育项目使游客体验民族节庆文化的内涵,感受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的魅力,为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探究以文化融入(通过建设点缀、体育设施内涵和解说系统赋予产品文化)与氛围营造(通过建筑形式、街道装饰、服饰、标识系统营造文化氛围)为手段或者通过体育文化项目(如民俗体育文化苑、节庆体育表演等)建设[6],将民族节庆文化产品转化有文可寻、有项目可参与的观光型和体验型旅游产品。总之,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开发,以吸引游客参与为目标,大力推动文化、旅游与体育联姻,将民族传统体育与节庆文化活动及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紧密结合起来,构建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旅游产品模式,打造蕴含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内涵的旅游品牌。

2 基于RMP理论的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开发设想

2.1 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开发思路

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开发以资源特色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文化、休闲、娱乐为主线进行主题、类型、功能及形式创新,构建节庆体育文化探究、节庆体育文化体验、节庆体育文化销售三大旅游品牌(见表3)。

表3 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产品

据表3显示,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产品主要通过挖掘当地民俗、历史、体育文化资源与民族节庆进行有机融合,将走廊内独特的民族体育文化资源与雄厚的科技力量结合起来,可利用科技和三维动画,通过解说员和大屏幕的介绍,渲染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的魅力,激发游客对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的探究热情,给游客一个视觉盛宴。另外,立足于展示和体验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前提下,围绕民族节庆为旅游主题的体验型旅游项目和文化产品,建成独具特色的观赏体验游:让游客融入其中,感知走廊内民族节庆体育文化的本质,感受穿越时空的新奇与快乐的同时,设计销售服装、文化衫、弓箭、羊皮鼓及文化宣传光碟等民族节庆体育文化产品,供游客观赏和购买。

2.2 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开发策略

2.2.1 建立健全政府管理体制,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将行政、市场、人力、资本、自然等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全方位、高标准、规范化的节庆体育文化旅游管理体系,健全完善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发展规律的精简、高效、务实的政府管理体制。另外,根据川西藏羌彝走廊的具体情况,整合不同内容与层次间的法规,构建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快速发展的法律框架,如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产权法、特许经营法规、环境保护与治理法规、反不正当竞争法、体育文化旅游资质认证、体育文化旅游安全保障法规等。

2.2.2 加大区域协调合作 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为保障其良性发展,必须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合作、区域合作以及节庆体育文化旅游相关行业之间的合作:(1)成立以政府领导牵头,体育、旅游、文化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体育文化旅游发展办公室”,统筹考虑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的项目引进、协调与资源整合的问题,制定专项发展规划,有重点、分类别、重特色地打造圈、村、镇、城、节等体育文化旅游示范项目;(2)加强区域体育文化旅游合作,打破行政壁垒,构筑全方位、多层次的体育文化旅游营销网络体系,实现川西藏羌彝走廊内的资源共享、市场共享和利益共享,形成互利共赢局面;(3)各相关政府部门本着“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引导体育文化旅游各相关产业密切配合,消除产业壁垒,使文化、旅游与体育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与相关行业共赢的目的[7]。

2.2.3 拓宽展销渠道,树立品牌形象 搭建互联网+川西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服务平台,利用信息共享平台整合走廊内资源、项目、企业、产品等信息,以整体提升走廊文化企业在营销、销售、开发、法律和公共关系等方面服务水平,同时拟在成都设立川西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精品展区,以实现长期集中对走廊内特色文化产品进行展销。此外,通过参加深圳博会、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北京文博会等大型会展平台,依托已有形象,重打造轻设计、将变与不变等策略相结合,以“绿色开发”和“低碳生态旅游”为主题,扩大走廊内文化品牌影响力,提升藏羌彝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形成具有产业优势、特色优势和创新优势的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核心品牌。

2.2.4 加强高端管理人才培训 为了推进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健康有序地发展。积极举办四川省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交流会暨川港文化产业高端人才培训平台,形成官、学、产、研一体化的组织框架;同时培养一批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及文化产业学科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文化产业政策及法规,具备较强规划、决策、组织、策划、创意、项目实施能力的文化管理人才。争取在川西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域建立起一支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的文化产业管理队伍,以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资源转化利用效率,同时开展《大型文化旅游片——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拍摄制作工作。

3 结 语

随着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消亡危机,如何挖掘、开发、保护和传承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成为亟待解决的热点话题。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开发基于优质的资源条件、民族特色和政策优势,运用昂普(RMP)理论,以市场为导向及游客的需求与体验为突破口,将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产品作为核心进行深度开发与优化,推动了文化、旅游与体育联姻,进一步完善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的市场开发,着力打造其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品牌,提升旅游者对该品牌的认同度,实现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结构的升级。在与产业和市场的结合中较好地实现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的传承及其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将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打造成为四川省最具特色、最负盛名的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旅游品牌之一,为建设世界级文化旅游区提供强力的理论依据。

[1]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240~242.

[2] 吴必虎.区域旅游开发的RMP分析———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1,20(01):103~110.

[3] 雷 波,薛宝琪,范 例.我国体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4(08):24.

[4] 雷 波,范 例,等.我国体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08):22~25.

[5] 于素梅.我国不同群体参与体育旅游的动机调查与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04):47~49.

[6] 陈 炜,张露露.基于钻石模型的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竞争力研究[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04(01):191~197.

[7] 李 宇.基于SCP分析框架下大理州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5:36~45.

A Research o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Ethnic Festivals and Sports Culture in Tibetan,Qiang and Yi Corridors Based on RMP Model

LI Yu

Chengdu University of Sports Institute, Chengdu Sichuan, 610106, China.

Cultural tourism is the highest level of tourism in the world today, and also the new trend and hot spots to develop in tourism.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and logical analysis, and using the RMP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sources, markets and produ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culture tourism of Tibetan, Qiang and Yi corridor in western of Sichuan, and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ide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culture tourism of Tibetan, Qiang and Yi corridor in western of Sichuan:Based on the feature of resources, oriented by marketing demand, with culture,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as the main line to the theme, type, function and form of innovation, build festival sports culture to explore, festival sports cultural experience, sales three tourism brand festival sports culture,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western of Sichuan Tibetan, Qiang and Yi ethnic festivals corridor design and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tourism strategy, festivals in western of Sichuan Tibetan, Qiang and Yi corridor national sports culture and realize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ng-term, healthy, festivals and national sports cul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analysis provide a reference basis.

Tibetan Qiang and Yi Corridors in Western Sichuan Province; Ethnic Festivals and Sports; RMP Analysis; Sports Culture Tourism

1007―6891(2019)02―0092―04

10.13932/j.cnki.sctykx.2019.02.22

G80-054

A

2019-01-05

2019-01-22

2016年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LYC16-32);2016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一般(TY2016213)。

猜你喜欢
走廊西藏民族
都是西藏的“错”
神奇的走廊
我们的民族
走廊上的时光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走廊上
多元民族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