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预防直肠癌并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术中压疮的效果评价

2019-05-09 11:48王琼钟林春张铃宝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4期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护理干预直肠癌

王琼 钟林春 张铃宝

[摘要] 目的 探讨直肠癌并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时实施护理干预对术中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 对肛肠科80例直肠癌并糖尿病患者(2017年1月—2018年8月)实施腹腔镜手术,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n=40)和干预组(n=40),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组运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方式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术后即刻血糖水平(6.9±0.5)mmol/L显著低于常规组(8.2±0.5)mmol/L(t=11.628,P<0.001)。干预组术中压疮发生率2.5%明顯低于常规组17.5%(χ2=5.000,P=0.025)。结论 直肠癌并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时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术中压疮,并提升血糖控制效果。

[关键词] 直肠癌;糖尿病;腹腔镜手术;护理干预;术中压疮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2(b)-0118-02

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致死率较高,腹腔镜手术是直肠癌患者治疗的常用方式,可有效切除肿瘤病灶,延缓患者病情进展。但目前直肠癌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且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极易出现术中压疮状况,而糖尿病患者机体糖代谢紊乱,出现术中压疮状况后,极易出现创面破溃、感染,增加患者身心痛苦,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及疾病归转,也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因此,在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治疗中需积极预防术中压疮的发生。该研究对肛肠科40例直肠癌并糖尿病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时运用了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期间肛肠科80例直肠癌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n=40)和对干预组(n=40),常规组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57.6岁(s=10.6);性别分布:男/女为24/16;干预组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7.7岁(s=10.2);性别分布:男/女为23/17。

对常规组与干预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此研究课题。

纳入病例:实施病理检查确诊为直肠癌患者;糖尿病患者,患者空腹血糖≥7.8 mmol/L和(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符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指征患者;患者自愿配合治疗及护理,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意识清醒患者。排除病例:存在其他慢性病患者;其他系统及组织严重病变患者;中途退出研究患者;采取其他手术方法治疗患者;手术配合度较差、精神、交流障碍患者;治疗配合度较差患者。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实施腹腔镜手术,在全麻下实施直肠癌根治术。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患者实施常规术前检查、手术准备,术前加强患者的血糖控制,并在术中做好护理配合。

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运用护理干预:①加强术前评估:术前及时对患者进行整体评估,了解患者压疮风险,并根据患者实际压疮风险进行知识宣讲,向患者介绍术中压疮风险及压疮发生的原因、危害等,提升患者及家属的重视。②血糖控制:在患者术前严格控制血糖,术中严密监测患者血糖变化状况,术中根据患者实际状况采取短效胰岛素辅助控制血糖,对于血糖降低患者,可给予患者适量补充葡萄糖,预防低血糖状况,保持患者术中血糖水平处于6.8~11.2 mmol/L。③体位护理:术中根据患者实际身体状况为患者调整体位,减少对高危压疮部位的压迫,可在受压部位采取凝胶垫、海绵软垫辅助减少压迫,术中进行体位摆放时,禁止拖拽患者身体[1]。④皮肤护理:术中对患者进行皮肤清洁消毒后,需及时将皮肤上多余消毒液清除,保持患者皮肤干燥。⑤保温护理:术中加强室温调整,保持室温处于22~24℃,严密监护患者体温状况,保持术中冲洗液、输注液体温度处于37℃,减少热量散失,对于非术区采取毛毯遮盖,积极预防术中低体温[2-3]。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种方式下患者血糖变化状况。在患者术前10 min、术后即刻评价。

②对比两种方式下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状况。压疮程度分期为:Ⅰ期:出现红肿,且指压不变白;Ⅱ期:真皮部分缺损,呈浅表溃疡;Ⅲ期:全皮层呈缺损,未暴露深部组织;Ⅳ期:真皮部分缺损,暴露肌肉、骨骼、肌腱等深部组织。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血糖变化状况分析

干预组术后即刻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下表1。

2.2  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状况分析

干预组术中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下表2。

3  讨论

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中发生压疮的风险较高,主要原因为:①患者手术时间较长,且多采取截石位,术中需根据手术状况进行体位调整,肢体调整时易与手术床单摩擦,导致皮肤损伤;②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体质差,对应激反应耐受较差;③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机体处于高消耗状态,营养状态多较差,压疮风险高;④手术过程中消毒液等相关液体流向受压部位,导致受压部位皮肤潮湿,并破坏皮肤表面保护屏障,导致皮肤受压时摩擦损伤加大,易发压疮;⑤患者术中体温下降引起血流减慢、凝血功能受到影响,易导致皮肤损伤,加重压疮风险;⑥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常引起周围神经及微血管病变,影响皮肤感觉及血液循环,且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发压疮。而患者术中压疮的发生会给患者术后恢复过程造成极大影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出现术中压疮状况时,创面愈合难度增加,感染风险增高,会进一步影响患者预后[4-5]。因此,预防患者压疮发生是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中护理的重点内容。

该研究对干预组运用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术中压疮发生率2.5%明显低于常规组17.5%,说明通过护理干预过程可有效预防患者术中压疮状况。分析原因是:在护理干预中,针对患者术中压疮的原因实施针对性干预,通过术前评估过程可及时了解患者压疮风险,便于为患者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对高危压疮患者进行重点监护,降低压疮风险;通过术前知识宣教过程可提升患者对于术中压疮的认知,便于患者配合护理;在术中护理中,加强对患者的血糖控制、体位护理、皮肤护理、保温护理等,可针对性通过控制血糖波动、减少局部皮肤压力、减少皮肤摩擦力、预防受压部位皮肤潮湿、预防低体温等处理减少患者术中压疮危险因素,从而可有效预防压疮,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皮肤损伤程度,便于患者术后早日恢复[6-7]。血糖控制是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期间的重点护理内容,根据该研究结果干预组术后即刻血糖水平(6.9±0.5)mmol/L显著低于常规组(8.2±0.5)mmol/L,且常规组术后即刻血糖较术前10 min显著升高,而干预组无明显变化,分析原因是术中手术应激损伤将引起血糖明显升高,而干预组通过短效胰岛素处理可及时控制血糖应激性升高状况,从而保证血糖控制效果,使手术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直肠癌并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时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术中压疮,并提升血糖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  尹春梅,邓方园,王利群,等.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效果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36):4094-4095,4096.

[2]  张玲玲.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恢复的效果评价[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6):927-929.

[3]  黄雅玲.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疼痛的观察及效果评价[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8):1237-1239.

[4]  赵明明,王英南,胡楠楠,等.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腹会阴联合根治术的护理配合[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4):648-649.

[5]  申玉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中护理关键点质控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0):186-188.

[6]  徐舒婷.糖尿病足患者并发压疮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J].皮肤病与性病,2018,40(2):297-298.

[7]  陳海燕,胡细玲,郑跃,等.21例高龄乳房外湿疹样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0):1201-1203.

猜你喜欢
腹腔镜手术护理干预直肠癌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对比微创手术与传统宫外孕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