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高职护理儿童保健教学中的实践

2019-05-10 10:37孙亚男谢林峰刘珈利罗梅慈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学龄期人际沟通教学法

孙亚男, 谢林峰, 刘珈利, 罗梅慈

在中国“一带一路”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下,现代科学知识快速发展,新的专业知识不断涌现,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大容量、多层次、新知识体系快速更新的要求[1]。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2]。高职护理传统教学法日渐滞后尤为凸显,高职护理教学改革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发起于西方医学领域,不但被广泛应用于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3-4],今年来也被我国医学本科院校引进得到广泛地推广,目前已成为全球医学院校最主要的教学模式。

PBL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紧紧围绕问题进行学习,问题是培养综合思考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材料和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在探讨解决的问题中获得了知识和能力,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她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将PBL教学法应用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保健指导的课程中,其目的是为了探究PBL教学法对培养高职护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护理人文关怀知识、护理人文关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效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四川护理职业学院2015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2个班级,共123人,分别为对照组62人和观察组61人。两组学生均为女生,均由同一教师授课。观察组平均年龄(18±1)岁;入学成绩平均(72±2)分。对照组平均年龄(18±1)岁;入学成绩平均(72±2)分。两组学生在年龄、入学成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授课仍沿用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首先给出教学目标和任务,然后一一讲授相关的学习内容,老师成为课堂的中心和主导者,学生以信息输入为主,被动接受知识。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法,在讲授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保健指导的课程相关章节前,授课教师通过微信群、E-mail、QQ群等方式,提前布置课前预习任务。(1)师生课前准备:授课社区护理儿童保健的教师将实验班级进行随机分组,按10人为1组,约分6组;任课教师提前1周将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保健指导的学习任务和典型的案例提供给学生。(2)执行相关课程具体内容:首先,授课教师需要2~3 min回顾课前所了解到的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保健指导相关案例,然后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对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这一特殊人群进行保健指导等,所提出的问题必须以学生现有的知识为基础,必须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其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团队组合,通过充分发挥小组成员集体的力量,紧紧围绕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查阅资料,大约需要42~43 min。每位小组成员可以分享自己团队课前所收集的文献等资料,共同解决本次课程自己小组所遇见的问题,授课教师作为场外教练,积极引导小组的每位同学积极发言。继而,需要30~35 min来完成各小组的成果汇总,每小组推举小组代表汇报问题解决的情况,授课教师应积极鼓励其他小组成员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最后,师生需要3~5 min点评每个小组问题解决的情况。

1.3 效果评价方法 编制了由19个条目组成的PBL量表,其中学习兴趣4个条目,人际沟通能力5个条目,团队合作能力6个条目,人文关怀能力4个条目。总量表及各维度Cronhach′s α系数均>0.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测量量表对两组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学习兴趣和人文关怀能力的测量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量表测量结果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z=-4.915,-2.242,-2.342,P<0.05。

表1结果表明,观察组在改变高职护生的学习兴趣、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能力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护理人文关怀能力方面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PBL教学法比传统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方面更显优势。首先,PBL教学法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征,打破了传统教学法中教师固守权威现象,利于培养学生学习;PBL以问题为基础,问题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这与传统教学法“灌输”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问题的探求过程充满挑战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利于培养学生对未知知识的学习兴趣。其次,PBL教学法中问题以临床的真实病例为脚本,使学生置身于解决真实问题的情景中,在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能将现有的护理基础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继而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枯燥无味,激发护生的好奇、神秘、陌生、成就感等积极力量,提高了学习兴趣,激发了求知欲望[5]。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可知,PBL教学法可以提升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首先,在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保健指导内容的讲授过程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授课法,结合儿科护理工作中所面对特殊的沟通对象,选取典型的案例作为课题讨论的重点,和学生共同探索解决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保健指导中遇见的问题方案。在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发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由讨论,以搭建教学活动中师生平等交流思想的平台,使护生有表达自己的观点空间,进而有交流的意愿;本教学法以小组为单位,为学生营造了的宽松人际交流的氛围,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交流的尊重,提高了人际交流的效力;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与儿童沟通的知识技巧,了解到儿童保健指导工作可能存在的实际问题,以讨论的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也将每个护士置身于人际沟通的环境中,这也有效地锻炼护生表述和交流能力,为提升护生们人际沟通能力提供了保证,与有的学者认为PBL教学法提高了护生的人文沟通能力[6]相一致。其次,PBL教学法以小组单位的交流方式实现人人交流有关。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的讨论活动贯穿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加上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方式,为每位学生创造了发言机会的客观条件。本研究以每10人为1组,小组人数规模的限定,这使得每位学生的口语训练有了保证,同时也为训练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创造了客观环境。通过学习体会、展示学习成果等方式,进一步为护生们创造了一条实现思想碰撞和信息交流的途径,有助于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7]。

以小组为单位的PBL在教学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彼此的合作成为了一种必然,这增强了在探索问题过程,学生间的团队合作性和互补性,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在培养护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方面与传统的教学法不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也是一种合作式的小组学习,学生通过分享资料和集体讨论,共同发现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集体观念[8]。以小组为单位,护生共同面对资料检索遇到的问题,共同分享资料查阅的成果,互通有无,这为培养护生的团队合力创造了机会。在课堂点评时,每个小组为一个团队,每位小组成员都要为自己的小组积极贡献力量,激发了护生们的团队意识。对优秀的小组给予奖励时,使得每位护生从团队效益中获利,进一步激发了护生们的团队成就感和幸福感。

本课题研究结显示,在培养学生的护理人文关怀能力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性不显著。有学者将单纯的PBL教学和PBL结合PDCA的混合教学法进行比较研究,其结果指出单纯的PBL教学观察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人文关怀、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评价也高于PBL结合PDCA的混合教学法[9]的结论与本研究结果不矛盾,而更进一步证实了PBL教学法与培养学生的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这可能与本研究中的学生还没有接触临床有关,因为当护生主动与患者的接触,有效沟通增加,护生的亲和力才能得到明显的提升[10]。

综上所述,PBL教学法的开展,有利于培养高职护生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同时也增强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能力。尽管从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该教学法在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方面不显著,这可能因本研究的样本量有限有关,需要扩大样本量,有待进一步探究。总之,PBL教学法对提高高职护生的整体素质有着显著的效果,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学龄期人际沟通教学法
学龄期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低年级本科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调查研究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综合干预改善学龄期住院患儿医疗恐惧的效果
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表现对比分析
护理干预对学龄期哮喘儿童氧驱动雾化吸入的效果
当代大学生人际沟通的有效性问题研究
人际沟通技巧在对台传播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