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偷走孩子的睡眠

2019-05-10 03:31吴秀娟
湖南教育·A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作业质量孩子

吴秀娟

“我国6到17周岁的青少年儿童中,超六成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近日,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青少年睡眠质量令人堪忧。究竟是谁偷走了孩子的睡眠?怎样让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身心发展两不误?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学生“睡不饱”呈生活常态

“晚上,到了该睡觉的点,总要喊上好几轮才上床;早晨起床,更是恨不能挨到最后一刻,再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向学校……”谈及家中正读初一的儿子龙哲宇(化名),邵阳市民龙先生笑称他是“起床特困户”,常是一副睡眼惺忪、无精打采的模样。

在中小学校园里,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3月17日,《白皮书》新鲜出炉。一项对6到17周岁的青少年儿童大数据调查显示,睡眠不足8小时的占比达62.9%,13到17周岁青少年儿童睡眠不足8小时的占比达81.2%,6到12周岁的这一比例为32.2%。56%的青少年儿童是起床困难户,而起床后一身轻松、精力充沛的只占18%。

《白皮书》通过对青少年的睡眠时长、睡眠障碍、醒后状态分析得出结论:我国青少年儿童的睡眠状况评分为67.14分。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理事长高雪梅解释说,“这是一个刚刚及格的分数。”由此可见,我国青少年儿童的睡眠质量不容乐观。

其实,早在2008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就明确规定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一边是学生“睡不饱”呈生活常态,一边是白纸黑字的明文规定,显然,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摆在眼前。

然而,比这种差距更令人不安的是,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也随之敲响了警钟。抑郁、肥胖、躁动等症状“盯”上了那些睡眠质量差的孩子。相关数据显示,36.5%睡眠质量差的孩子会出现肥胖症,而在睡眠状况好的孩子中,这一比例仅为3.7%。40.5%睡眠质量差的青少年儿童会出现神经衰弱或抑郁,在睡眠状况好的孩子中,这一比例仅为1.4%。

“睡眠是人的基本生命活动,良好的睡眠能促进大脑发育生长,消除疲劳,恢复精力、体力,对记忆力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医学部睡眠医学中心主任韩芳坦言,睡眠质量的好坏对孩子身心健康意义重大。长期睡眠不足,会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健康状况、认知能力、情绪和身体发育等有直接的负面影响。

谁偷走了孩子的睡眠

本该酣睡到天明的孩子,为什么会越睡越少,越睡越不安稳?究竟是谁偷走了孩子的睡眠时间?

《白皮书》揭晓了答案——课业压力是影响孩子睡眠的第一因素(67.3%),其次是3C产品(27.1%),噪音、声、光等睡眠环境占24.8%,家长的睡眠习惯占19%。

做试卷、写作文、背单词、算习题,台灯下不乏学生伏案完成作业的身影。要是遇上难题、怪题或是自己不擅长的科目,难免抓耳挠腮,绞尽脑汁,不知不觉间延长了写作业的时间。

在长沙高新区金桥小学校长赵华看来,过重的学业负担是偷走学生睡眠时间的“主犯”。随着学生学段的升高,所学科目增多,与之相应的作业量也会增加。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过重的学业负担不一定都是学校给的,校外培训机构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下午放学后,学生走出校门,没来得及卸下书包,又匆匆奔赴各大校外培训机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培训自不必说,在校内作业之外又增加了辅导班布置的作业。与此同时,机器人、绘画等兴趣班也挤占了一席之地,“白+黑”“5+2”成了学生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些负担从校内延伸到校外,都压在了学生身上,“合谋”偷走了学生的睡眠时间。只有将学生从沉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才能让他们多一些睡眠时间。

如果说一些学生、家长希望借助“拼时间”的方式来提高学业成绩,以下这组数据则给了人们更多的思考——从学习成绩来看,睡眠状况好的孩子中,分别有45.4%、34.1%的孩子在班级排名中位于前5%和6%-20%;在睡眠质量差的孩子中,有41.9%的学生排名在班级的75%以后。

“并不是说把睡眠时间挤占用于学习、写作业,就能取得正面的效果;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孩子学习时间越长,甚至挤占了睡眠时间,收获就越大,这里还有一个效率的问题。”韩芳提醒道。

写不完的作业、开不完的小差、刷不完的抖音……在龙先生的印象中,儿子几乎很少在十二点以前睡过觉,房间里的灯常常从“昨天”亮到“今天”。如果说学业负担过重是客观环境使然,那么被电脑、手机、IPAD等电子设备偷走的时间则源于学生自己意志力薄弱,经不起电子产品的诱惑。玩游戏时,孩子总想着这一局是最后一局,可最后一局永远遥遥无期;刷抖音时,一个个短视频接连着看下来,一晃眼就到了深夜。即便家长千叮万嘱,也敌不过孩子见招拆招式的“捉迷藏”。

此外,不良的入睡习惯、嘈杂的家庭睡眠环境等也在无形之中成了时间的小偷,偷走了本该属于孩子的睡眠时间。

还孩子以健康的睡眠

真正把睡眠还给孩子,这条路究竟有多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够单单依靠某一方的力量,还需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联手,综合施治。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就要求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教师要严格依照大纲和课程表教学,严控作业数量和难度。”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谈及减负话题时说,负担重如山,孩子就不能健康成长。

近年来,教育部门“减负令”频出。2018年颁布的《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30条)更是被视为“史上最严减负令”,旨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呼吁家庭履行教育监护责任,强化政府管理監督。从一纸禁令到具体实践,如何确保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不走样、不变形,关键还得在落实上下功夫。

为了让孩子多睡一会,各地教育部门也开始了自己的尝试与探索。2016年下学期开始,长沙市城区学校将上课时间从八点调整为八点半。上课时间推迟,学生相应地有了更多的睡眠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晚上“睡不饱”、早餐“吃不好”的问题,上学的脚步也变得从容起来。

“家长应正视自己的教育焦虑,合理调整对儿女的教育期待。”衡阳市华岳实验中学校长贺建成认为,孩子的睡眠质量得不到保障,还与家长急功近利的心态有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可以理解,但不能以牺牲孩子的健康为代价,盲目追求高分数。对于孩子来说,人格的完整与身心的健康比成绩更重要。

“健康比分数更可贵。我们的教育是塑造人的,身心健康是根本,充分睡眠是保障。”教育学者李镇西毫不讳言保障学生睡眠时间的重要性。

青少年正值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吃得饱,睡得好,才有强健的体魄为未来人生打下基础。这看似是一桩小事,但对每一个家庭来说却事关重大,它更关系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为一时的分数高低而牺牲未来生活的根基,难免有舍本逐末之嫌。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坦言,都说健康是第一位的,但这个理念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还包括评价方式的改变,怎么评价学生、怎么评价学校、怎么评价老师,都要把身体健康的因素真正考虑进去。

猜你喜欢
作业质量孩子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快来写作业
作业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睡个好觉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