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原则探讨

2019-05-10 06:41姚海全
新媒体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新闻摄影

姚海全

摘  要  真实性是新闻摄影的基本要求。文章阐述新闻摄影真实性原则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健全责任制度、加强人才培养、完善法律行规以及增加反馈渠道几个方面着重探讨数字时代确保新闻摄影真实性的方法,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性的参考意见,为新闻行业营造一个真实、权威、和谐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  数据时代;新闻摄影;真实性原则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5-0137-02

所谓新闻摄影,即是利用实际的摄影图片达到对新闻内容的宣传和报道的目的,常见的方法为抓拍,主要作用是阐述事实、传播新闻和造成影响。但是,为了达到宣传效果,有些摄影记者弄虚作假或断章取义,通过虚假或片面的摄影图片获得关注度,严重影响了新闻行业的正常秩序。

1  新闻摄影真实性原则

1.1  总体真实

总体真实是指摄影不可断章取义,应反映事件的完整状态,群众可以通过图片初步了解其发展规律,从客观、真实、公平的角度上阐述事实,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揭露真相。具体而言,新闻摄影要整体把控,而不是片面表达事件误导群众,而且摄影记者要凭借自身的分析力和推断力从事物表面领略其本质状态,加以诠释。

1.2  具体真实

具体真实即是从事物原有状态去反映其本质现象,换言之是保持被拍摄对象、场景和事物的原貌,切不可为制造噱头故意更改、删减或捏造事实。新闻摄影对象要求真场景、真事件和真人物,将事情发生的某一环节通过摄影的方式记录下来,属于随机事件而不是计划周密才生成的事件。后期处理时要确保摄影图片的完整度和清晰度,以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总体真实要与具体真实共同进行才能达到满足新闻真实性要求的目的。

2  新闻摄影缺少真实性的原因

首先,科技发展。随着科技发展的推进,新闻摄影也被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传统新闻摄影多采用原貌反应客观事物的表象,但科技发展使图片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润色和优化,强化构图的真实感和美观度,还能从色调上把控整体环境,起到气氛烘托的效果。但是科技的发展也存在一定弊端,图片的真实性难以确保,各种修图技术能达到无痕“P图”的效果,会误导群众,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1]。

其次,社会环境。新闻体制下,商业化运作逐渐推进,各种媒体争相涌入市场,为满足新时期的群众需求,媒体相互之间也生成了恶性竞争。施拉姆曾言娱乐属于媒介的一种功能,而当前环境的部分媒体为娱乐大众开始弄虚作假,在商业化利益的驱使下寻找大众关注点并尽可能的靠近与受众需求,这种不遗余力的迎合手段会造成虚假图片大肆传播,影响了媒体传播的正常秩序。

最后,制度缺失。媒体宣传要保证自律性,摄影记者要坚持职业道德原则,自我约束,规范行为。当这种自律意识无法全面渗透在新闻领域时,科学的监管手段就极为必要,但目前相关法律行规还存在漏洞,强制性不够,难以达到有效监管的目的,所以制度缺失也是导致新闻摄影失真的原因之一。

3  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真实性原则的坚持对策

3.1  健全责任制度

数字时代,新闻媒体应健全责任制度,对发布的新闻内容负责,摄影记者也应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保证图片的真实性。具体而言,摄影记者的职责在于新闻图片的内容是否属实、表达内容是否具体、是否存在侵权行为、是否过度炒作、是否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三观等。新闻单位应将责任具体到个人,当存在虚假炒作的情况时将立即追究责任,对摄影记者起到约束和警示作用。除此之外,新闻编辑在选取图片时也会影响到真实性原则,所以在筛选阶段应确保新闻图片的可靠性。

一方面,新闻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衡量娱乐性、重要性、即时性和接近性之间的比重分配,从社会、文化和经济等多种角度把控新闻内容和特点。数字时代,网络平台为群众也创造了发布新闻的渠道,这也导致各种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此时新闻工作者更要人情现实,牢记使命,划清是与非、善与恶、对与错之间的界限,营造真实的创作环境[2]。另一方面,新闻工作者应掌握实际情况,切不可断章取义。例如2013年8月某报纸的一则新闻引发了热议,内容是清洁工在炎热的天气中暑,小女孩为其撑伞遮阳,路人冷漠以对。当群众被女孩感动纷纷指责冷漠路人时,事件忽然反转,该报社在第二日的报道上发布了一则新闻,内容是女孩撑伞图片为摆拍,清洁工和女孩皆是演员,图片也只是雨伞广告的一个场景。由此可见,图片相比于文字更能使人信服,但虚假图片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极其恶劣,当图片被操控的如戏剧般夸张时往往会获得较多关注度,使媒体完成自身炒作。报刊记者由于没有了解真相产生了虚假新闻,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

3.2  加强人才培养

首先,新闻单位要落实从业人员培训教育,强化其对新闻伦理的认识和理解,还要与高校之间展开合作,注重实习生素质和品格的培養,形成良好的职业对接。

其次,编辑是选取图片并生成新闻的主体,也是新闻传播之前的重要把关人,所以要提升其鉴别能力,对图片和文字保持敏感性,能正确判断图片的真实与否,通过图片的拍摄日期、形式、属性能推断出其与事件之间是否存在出入,体现新闻工作的严谨性。

最后,要保持新闻单位与从业者关系的规范性。现阶段,新闻从业人员的流动性较强,部分入职人员在长时间的工作后仍未得到工作证或者记者证,其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在这种影响下其心理上出现极强的危机感,可能会在工作中受到利益驱使弄虚作假,导致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受到了威胁。所以,新闻单位应“以人为本”,从员工的角度出发,为其提供基本保障,使其对单位存在归属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将个人发展与单位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3.3  完善法律行规

为维持新闻行业的正常秩序,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发挥其强制性和权威性,使监管人员有法可依,新闻工作者也能在法律的制约下强化自律意识,为图片的真实性提供保障。我国现有新闻相关法律较多,但是对于虚假新闻或者虚假图片方面的条例规定较少,主要靠社会的舆论谴责控制,难以发挥强制性的监管作用,无形之中助长了造假者的气焰。因此,我国应有针对性地完善法律和行规,严肃处理虚假新闻图片,避免其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形成虚假当道的不良之风。

数字时代新闻媒体行业还要统一规范要求,自發形成群体观念,将真实性原则作为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在内部通过完备的规章制度约束从业者行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对于表现出色、严谨认真的员工予以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对于弄虚作假、断章取义的员工视情节轻重予以惩罚或

辞退。

3.4  增加反馈渠道

新闻创作要求满足受众需求,而单向性的传播新闻内容无法达到真正的受众目的,所以要借助数字化手段加强群众与媒体的互动性,从中获得反馈用于改进新闻内容。当观众积极参与到反馈中时,才能真正意义上发挥其纠正和监督作用,监控新闻图片的真实性,而群众也应提高审美水平,不将新闻图片引领到为娱乐而娱乐的尴尬境地。群众应抵制各种低俗、虚假、片面新闻,学会分辨是非对错,关注媒体的虚假行为,发挥其社会监督作用,从受害者转变为监控者,从被动接受新闻内容转变为主动筛选真实信息,使新闻媒体的虚假图片无法引起社会舆论,自然整体的真实性就会有所提升[3]。为实现群众身份的转变,媒体要增加反馈渠道,从传统的新闻下方举报电话到官方网站的投诉信箱,让群众真正意义上参与到新闻媒体工作中,将虚假图片暴露在大众眼前,通过反馈桥梁监督媒体,一旦出现虚假新闻要及时上报,媒体要根据群众意见详细核实,通过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鼓励群众积极反馈举报,为新闻的真实性提供保障。

4  结论

总而言之,对新闻媒体行业而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有利亦有弊,新闻工作者应坚守初心,将真实性作为职业道德底线,保证内容的权威性、真实性和可信性,客观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应健全责任制度,强化人才培养,通过完备的法律行规和群众监督达到确保真实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潘江,容晨.数字化时代新闻摄影实践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无线互联科技,2015(24):74-75.

[2]仲冬竹.关于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原则的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14,5(6):87-88.

[3]高瑞.论数字化背景下新闻图片真实性的困境及出路[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新闻摄影
新闻摄影中不同的拍摄角度及效果
新闻摄影发展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对策
从抗洪救灾报道看新闻摄影的全媒体创新
新闻写作的叙事视角探讨
从《忠诚与求实》的拍摄谈新闻摄影的突破
新闻摄影应用于公安宣传工作路径探析
网络时代新闻摄影的新发展
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的挑战与对策
数字化时代新闻摄影实践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视觉创新:县市媒体转型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