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标改造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实践

2019-05-11 07:36王富兴
石油工程建设 2019年2期
关键词:交底承包商事故

王富兴

中国石化集团天津石化公司,天津 300270

1 项目概况

某石化公司为使外排污水指标达到新的地方环保排放标准,计划在原污水处理场新建外排污水深度治理提标改造装置(以下简称提标改造装置)。该项目分为烯烃污水和炼油化工污水改造两部分,装置设计处理能力分别为150 m3/h 和550 m3/h,预计投资1.8 亿元。共涉及24 处建、构筑物建设以及电气、仪表、管道、设备的安装调试,施工周期长,作业人员多,作业面狭小,涉及高风险作业多,个别部位及时段涉及交叉作业,安全管理难度较大。项目的安全管理目标为零事故、零伤亡。

2 项目施工风险分析

2.1 运用JHA进行分析

由项目部、施工方、车间各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小组,按照项目施工工序,运用JHA(工作危害分析)方法对项目涉及的拆除作业、桩基作业、基坑开挖、混凝土作业、钢结构安装、调节罐安装、设备安装、设备调试等各个阶段的施工作业进行风险分析。因项目建设地点处于生产危化品的企业,依据GB3087-2014《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的要求,重点对工程施工中的高处作业、起重作业、临时用电等特殊作业进行分析,通过JHA分析,对识别出的风险度大于10 的作业内容确定为高风险作业,并制订安全控制措施(见表1)。

表1 提标改造项目高风险作业清单

2.2 运用FTA进行风险分析

据统计,工程施工中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率最高且危险性极大。高处坠落事故是由于高处作业引起的,故针对本项目的高处作业运用事故树分析方法(FTA)进行定性分析。

根据本项目导致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常见原因,以高处坠落事故为该事故树的顶上事件T,找到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基本事件X,根据事件的逻辑关系,建立高处坠落事故的事故树[1](见图1)。

图1 高处坠落事故的事故树

对于该系统而言,事故树中或门越多,整个系统的危险因素越多,以下从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两方面分析高处坠落事故。

2.2.1 最小割集的求解

割集是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割集中引起顶上事件发生的充分必要条件的基本事件集合为最小割集。它表明这些基本事件发生都会引起顶上事件发生,反映系统的危险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最小割集越多,系统的危险性越大[2]。

本事故树的最小割集:(X1·X10)、(X1·X6)、( X1·X7)、( X1·X8)、( X1·X9)、(X2·X10)、(X2·X6)、(X2·X7)、(X2·X8)、(X2·X9)、(X3·X10)、(X3·X6)、(X3·X7)、(X3·X8)、(X3·X9)、(X4·X10)、(X4·X6)、(X4·X7)、(X4·X8)、(X4·X9)、(X5·X10)、(X5·X6)、(X5·X7)、(X5·X8)、(X5·X9)。

利用布尔代数求得该事故树的最小割集有25个,说明该事故有25 种发生模式。

2.2.2 最小径集的求解

径集反映了与割集相反的意义。最小径集则是顶上事件不发生所必须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集合。它表示这些基本事件不发生,顶上事件就不会发生,反映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有几个径集就会有几个消除事故的途径,从而为选择消除事故的措施提供了依据[3]。

本事故树的最小径集有2个:(X1·X2·X3·X4·X5)、(X6·X7·X8·X9·X10)。

通过对本事故树的定性分析,得出此事故树的最小割集有25个,最小径集有2个,说明高处坠落事故是极易发生的,但只要做好最小径集方案中的任何一个,就可以避免事故发生。

2.2.3 高处作业安全管控措施

高处作业安全管控措施见表2。

表2 高处作业安全管控措施

2.3 职业健康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

2.3.1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分析

针对本项目存在的对作业人员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和作业工序进行识别,编制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见表3)。

2.3.2 预防措施

(1)针对全部作业工序逐项识别,确定有害作业及危害因素,制订防治计划,指定专人负责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并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表3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

(2)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改善劳动条件,对作业场所的有害因素从源头予以控制,达到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3)为从事有害作业的人员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易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的作业场所除采取防护措施外,配备应急防范装备和医疗急救用品,并设有专(兼)职急救人员。

(4)对从事有害作业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和定期的职业性健康检查。对有职业禁忌症的人员,不得安排从事与其相关的作业。

(5)从事有害作业的人员接受建设方开展的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

通过上述风险分析,识别出了高处作业的风险点并制订了高处坠落事故的管控措施,作为项目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的重点内容,并通过各种管理手段予以落实。

3 施工前安全准备

施工前安全准备工作包括:成立提标改造项目部,设立HSE 组织网络;对承包商、分包商施工资质及HSE 资质严格审查;完成承包商作业人员入场三级安全教育,完成特种作业人员的验证、备案;完成现场监护人、作业票证签发人培训考核工作,持证上岗;完成现场承包商作业人员体检工作,办理《外来人员进出入证》;完成项目施工方案的编写、审核、审批工作;完成安全危害因素的辨识、风险评估,制订安全措施;与承包商签订“现场作业HSE 承诺书”。

4 现场安全管控

4.1 建立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和检查体系

(1)建立分包商、承包商、项目监理、属地单位、项目部(建设方)五级安全管理组织架构,明确每个层级的安全管理内容及管理责任。

(2)建立施工方、属地单位、工程部、公司督察大队四级检查体系,明确各层级的检查频次。

(3)建立例会通报制度,每周召开项目例会,会上通报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及处罚情况。

4.2 机具入场检验

工程涉及的各承包商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机具,包括起重吊车、叉车、配电箱、各类焊机、发电机、手持式电动工具、电动压力泵等电动、机械传动类工机具,均需进行入场验证,施工机具经监理方、施工方验证合格,张贴合格标识,方能进场使用。

4.3 安全技术交底

(1)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其内容必须具体、明确、有针对性。交底分工种、分部分项进行。

(2)工程开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安全技术措施等向项目管理人员、各分包商负责人和主要管理人员进行综合性的详细交底。

(3)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及特殊风险的作业前,各专业施工员对所管辖区域内的施工班组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安全技术交底内容包括:工程项目施工作业特点、工程项目施工作业中的危险点、针对危险点采取的防范措施、作业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环境保护注意事项、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防护标准、一旦发生事故如何采取避险和急救措施。安全工程师和专职安全员监督、检查交底情况,安全资料员按照交底内容汇总存档。

(4)各班组长每天通过班前“安全喊话”,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作业人员在“安全喊话”记录上签字。

(5)各级安全技术交底应有书面记录,记录中要求保留交底时间、内容、交底人以及接受交底人的签字,接受交底人必须本人签字,不得他人代签。

4.4 班前喊话

现场办公区设置班前喊话讲台,施工员、专职安全员及各专业班组长于每班工作前必须对班组作业人员进行不少于15 min 的班前喊话,并做好记录,履行签字手续。班前喊话由施工员组织,专职安全员参加,各专业班组长负责。班前喊话内容主要包括:班组安全生产须知;工作中的危险点和应采取的安全对策;上一班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整改措施。属地车间安全管理人员全程参加喊话过程,并对安全注意事项进行补充,施工队伍做好记录,喊话结束后,所有施工人员签字确认。通过喊话过程,一方面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另一方面,促使甲乙双方在安全管理方面达成共识,便于现场管理。

4.5 承包商建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网络

按照50∶1 的比例在施工区域设置专职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持有安全资质证书),专职负责现场检修的作业安全;不足50人的,按不少于1人设置专职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按照5∶1 的比例在施工区域设置兼职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提高施工队伍遵守安全的自觉性,实现纵向监管。

4.6 安全设施、作业环境验收

对施工现场脚手架、临边防护设施等安全设施在投入使用前,由施工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检查验收,经验收合格,悬挂许可标牌后,方可使用,工程监理对投用情况进行检查确认。

4.7 旁站监督

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对于重点及高风险作业,由施工负责人、工程监理、专职安全员在现场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旁站监督,确保安全措施的有效落实,直至该作业完毕。

4.8 作业全过程视频监控

项目作业区域设置固定式视频监控设施,采取多点位、多角度、全覆盖的方式对现场进行监控,对监控有难度的个别点位或作业采用移动式视频监控设施,所有的高风险作业必须全过程视频监控,包括各类票证的现场签发及安全措施确认、安全交底等环节。安全监督人员定期回放视频,查找违章现象,并进行考核。

4.9 承包商及作业人员黑名单

本项目施工现场实行黑名单制度,对于在各种日常安全检查中发现的违章问题,将违章者姓名、违章的具体行为进行详细记录,对违规行为情节较重或屡教不改者的承包商或个人列入黑名单并清除出场。列入“黑名单”的承包商不得承揽公司工程建设活动,且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加入公司诚信体系;列入“黑名单”的个人,1 ~5年内不得在公司工程项目中从事原岗位工作。

4.10 应急演练

施工方要针对作业内容及可能产生的事故制订应急预案,内容包括极端天气处置、人员紧急疏散、人员中毒和受伤处置等,每月进行应急预案演练,并对预案演练情况进行评价及改进。

5 结束语

该项目于2016年10月开工建设,2017年12月建设完成,历时15个月,参与项目建设的承包商总人数2 753人,施工总工时144 000 h。此项目涉及动火、临时用电、高处、起重、破土、受限空间等高风险特殊作业,共计1 388 项次,针对此项目开展现场安全监督检查648 次,发现问题1 263 项,处罚29人次,8人列入黑名单。整体项目实现零事故、零伤亡,圆满完成了既定的安全管理目标。

猜你喜欢
交底承包商事故
基于问卷调查的施工技术交底现状分析与对策
学中文
浅析水利工程技术交底的内容及应注意的事项①
施工交底标准化探讨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探析安全技术交底
PBC模式 养护管理机构与承包商的“双赢”
核电厂承包商安全管理考评体系的创建及应用
承包商如何做好FIDIC建造合同条件下的工程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