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时代的数学:会说话的旗帜

2019-05-13 01:58夏织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小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米处传递信息旗子

夏织

旗帜,是一种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在现代生活中,人们有时还要借助小旗帜来进行通信联络。比如,开运动会时,发令员常常举起小旗帜与计时员联系;乘坐轻轨、地铁时,你也会看到车站工作人员拿着小旗帜在站台上进行指挥;导游们也喜欢挥舞小旗帜招呼团里的人。

通信的历史

在大航海时代,船只往往会成群结队出航。比如哥伦布的探险船队有3艘船;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探险船队由5艘远洋海船组成……如果打起仗来,需要的船只就更多了。那么,在茫茫大海之上,这些船只如何互相通信呢?又如何与岸上的人进行信息沟通呢?

要知道,有线电报是1837年发明的,有线电话是1860年发明的,无线电报是1895年发明的,至于大家很熟悉的手机、网络等都是20世纪才出现的。

古代的通信方法

通信是什么?就是人类彼此沟通,传送信息的手段。远古人类大都是通过声音来传递信息,人们面对面的交谈,通过听觉得到信息,这使得人和人之间的协作变得密切起来。

通过口腔发出来的声音,就算高声喊叫,传播距离也很有限,隔得远一点就听不清楚了。在电信技术出现之前,声音在空气中无法传播到很远的地方。

声音传播的数学原理

声音的传播距离有限,这是因为音量是按倒数平方定律衰减的。怎么理解这件事呢?我们来看一个数学模型。

倒数平方定律衰减

假如某声源位于室外一个没有任何障碍物的大空间中,以它为球心,在半径分别为2米、4米、8米处围绕这个声源建造许多假想的球面。

距离和分贝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声音的大小是用分贝来计算的。根据分贝的定义,人们计算后发现,每当离开声源的距离加倍时,声压级就下降6分贝,这种关系称为倒数平方定律。

因此,假设某声源发出的声音在1米处是90分贝,那么在2米处会变成90-6=84分贝,在4米处会比2米处再低6分贝,也就是84-6=78分贝,在8米处会变成78-6=72分贝。

除此外,根据平方倒数关系还可以总结出一条规则:当离声源的距离增大(或减小)10倍。声音就要减小(或增加)20分贝。

飞机发动机的噪音

我们再来看一个实际的例子。飞机发动时噪音很大,比如当一架波音737飞机启动时,足巨离其50米的地方,听到的噪音约为110分贝。那么,我们需要站到多远处听到的飞机噪音才能低于70分贝呢?利用刚才提过的规则,当离声源的距离增大(或减小)10倍,声压级就要减小(或增大)20分贝。因此,在理想环境下,距离飞机5千米后你还能听到70分贝的声音,这正是国家规定距离机场1千米内不能修建住房的原因之一。

人声的距离

那么,人说话的声音有多大呢?人类嗓音的大小范围较为宽泛,科学家在1米处的距离测量了人的声音,发现如下事实:

当人非常用力地高声叫嚷,声音能超过80分贝;成年男子大声说话,声音约为75分贝;普通说话,声音约为65分贝;低声说话,声音约为45分贝。

假设一个人大声对着另外一个人呼唤,其声音是80分贝,那么这个声音传播多远后会低于20分贝?因为低于20分贝后声音就非常轻了,在自然环境下已经不容易听到。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声音最多传播1千米,之后就不容易被听到了。

声音的衰减

上面讨论的两种情况只是理想情况,实际上声音在扩散过程中的衰减比我们计算的还要大得多。因为自然环境下的树木、建筑物、围墙、土坡等都能引起声音的快速衰减;除此外,空气中的温度、湿度、风速也会产生影响,比如当风很大时,说话声就不太容易被听清。

为了防止声音向四周播散,人们学会了用两个手掌合拢起来,圈住嘴部,提高叫喊的效果。然而即便如此,人的声音也很难传递到几百米外的地方。

目视通信的出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越来越多,人们对远距离通信的需求提高,但是声音传递的距离并没有相应提高。于是,另外一种远距离通信手段——目视通信应运而生了。

目视通信就是用眼睛看的通信方式,手势、闪光、烟火都属于目视通信。古代中国边境的士兵为了更快地传递敌人来犯的信息,会在烽火台上点燃“燃料”。点燃时的烟很大,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就这样,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地点燃,敌人来犯的消息就被很快地传递出去。

传递信息的旗帜

除了烽火狼烟外,目视通信的另一种——旗帜也出现了。早在2000多年前,北方匈奴不断入侵,汉王朝為了及时击退入侵者,最快速度地调集军队,就用红布和白布做成旌旗挂在城墙上,按敌人的多少和远近来调整旌旗的数量。

每当高高的城楼上出现表示紧急情况的旌旗时,远处的驻军就赶来接应。这或许是人类最早用旗子来进行通信的方法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一直沿用此法。

郑和下西洋

用旗帜传递信息这个有效的方法后来也被借用到海上通信。

比如,明朝时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船队有船舶两百多艘、船员两万余名,船与船之间往往距离很远。海上风浪又大,彼此互通消息,就成为一件很难的事情。

船员们充分利用当时已有的各种视听传递工具进行海上通信,船队通信技术达到了较高水平。他们白天靠挥动旗帜和变换颜色来传递信号,晚上则依靠灯笼的升降变化来传递信息。

旗语的来历

郑和下西洋的几十年后,欧洲人开始了大航海时代,开始用旗帜来传递信息。大约在公元]7世纪,船舰之间为了通信联络的需要,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特的语言——旗语。

通信时,水手站在船上,手持两面不同颜色的小旗子——白的、黄的或鲜红色的,高高举起一面旗子是一种信号,举起两面旗子代表另一种信号,在空中挥舞,又是一种信号……这样利用不同颜色的旗子和不同的动作,就可以传达各种不同的信息了。

旗语通信的距离

旗语通信有许多好处,旗语是一种目视通信,传播距离比声音通信的距离远得多。前面说过,声音最多只能传播几百米,可视觉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在海上时,因为风的影响,声音的传播更是有限。

一般来说,船队在海上航行时,船和船之间的距离至少要保持5~10链(航海時常用来计算船与船之间距离的单位量,大航海时期,由于一段主锚的锚缆长度有100多米,因此1链=100多米;现在,1链等于十分之一海里,合185.2米)的距离,声音无法在两船之间传递信息。

视力的极限

那么,人能看到多远的旗帜呢?决定我们能看多远的,是眼睛最小视角的大小。所谓最小视角,就是人的眼睛能分辨出两点间的最小距离所形成的视角。

每个人的最小视角的大小不同,如果一个人的视力是5.0,那他的最小视角就是1分,写成1。如果一个人的视力是4,9,他的最小视角是1.25分,写成1.25;如果一个人的视力是4.0,他的最小视角是10分,写成10。

什么是1视角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视力是1.0,那你就能看清5米外大于等于1.46毫米的物体。同理可知,站在500米外,可以看清大于等于14.6厘米的物体;站在]000米外,可以看清大于等于29.2厘米的物体。为了方便通信,船上所用的旗帜的面积都比较大,足以让两三千米外的人看清楚。

旗帜的大小

从17世纪到19世纪,旗语逐渐规范起来。信号旗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组合方式进行排列,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意思,用以海上航行时船与船之间的通讯。

现代的舰船上通常备有几套国际上通用的挂旗,它由各色旗纱制成,每套40面,其中26面方形或燕尾形旗代表26个英文字母,10面尖形旗代表数字,还有3面尖形代替旗、1面呈梯形的答应旗。把这些小旗子按照明码或密码的次序挂到桅杆上,就可以表示一定内容的语言了。

旗语的其他用途

船上的旗语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公元18世纪末,法国人布普在旗语的启示下发明了一种远距离通信器——扬旗通信器。这在现代化的通信手段——电报、电话发明以前,是一种比较先进的通信方法了。

这种扬旗通信器现在看来并不复杂。它是在一根高高的杆子的上端,装置上三块能活动的薄板,每一块薄板上都系着一条细绳,通讯员就握着细绳的另一端进行操纵。只要牵动细绳,薄板就会随之改变位置,当三块薄板同时向各方转动时,就可以组成各不同的形状,形成各种符号,表达不同的含义。

这种扬旗通信器对后世影响很大,后来,铁路沿线使用的扬旗系统也是在它的启示下创建的。

猜你喜欢
米处传递信息旗子
岔路口
在多风的夜晚
走钢索的人
舞台字幕与表演不同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弹球入门
滑雪比赛
完形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