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汤考析

2019-05-13 01:44高常柏周胜元李彦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伤寒论

高常柏 周胜元 李彦

摘要:真武汤方确切记载出自《伤寒论》,其所载真武汤方证共2处,一是《伤寒论》第82条和第316条,本文探讨了真武汤的历史源流、病机及方解,明确了此方原名玄武汤因避讳而改作真武汤,并沿用至今,全面了解此方以便能更好地运用于临床取得良效。

关键词:真武汤;考析;《伤寒论》

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9)04-0051-02

真武汤确切记载出自《伤寒论》,其所载真武汤方证共2处,一是《伤寒论》第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XC20090225.tif]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二是《伤寒论》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此方是医圣张仲景为治少阴阳虚水泛而设的一首名方,具有温肾阳,利水气的功用,而观仲景《伤寒论》113方(禹余粮丸有方无药),大部分方剂命名是以药物出现在方名中的,而真武汤是以当时的一些神灵崇拜作为方剂的名称,这种命名方法寓意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1 真武汤之源流

商·伊尹《汤液经》是一部内容主要是以方剂为主,以道家思想为指导的中医著作,据考,《伤寒论》中许多方剂都源出此书。可惜此书在唐代之后失传,南北朝·陶弘景《辅行诀》一书中保留了《汤液经法》的部分内容,玄武汤隶属于“二旦六神大小汤”之一。六神汤是指青龙汤、白虎汤、朱鸟汤(亦名朱雀)、玄武(亦名真武)、勾陈汤及腾蛇汤;小玄武汤:治天行病,肾气不足,内生虚寒,小便不利,腹中痛,四肢冷者方,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白术二两,干姜三两,附子一枚。大玄武汤:治肾气虚疲,少腹中冷,腰背沉重,四肢冷清,小便不利,大便鸭溏,日十余行,气慢力弱者方,茯苓三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芍药二两,干姜二两,人参二两,炙甘草二两。小玄武汤与张仲景真武汤主治及方药皆相同,因唐避玄宗之讳而改玄武为真武;大玄武汤组成即为张仲景真武汤与理中汤之合方。《楚辞·远游》注云:“玄武,北方神名。”《伤寒明理论》谓“真武,北方水神也,而属肾,用以治水焉”;《伤寒来苏集》谓“真武,主北方水也。坎为水,而一阳居其中,柔中之刚,故名真武。是阳根予阴,静为动本之义”。《易经》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是古代的方位名词,分别用四种神灵来命名,是东青龙,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按五行归类方法,春温属木,夏热属火,秋凉属金,冬寒属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东方生风,南方生热,西方生燥,北方生寒。”由于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故形成了东方和春季温和,南方和夏季炎热,西方和秋季干燥,北方和冬季寒冷的气候特征。西汉·戴圣《礼·曲礼上》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礼·曲礼疏》云:“前南、后北、左东、右西,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而古代医家以 “朱鸟代表南方丙丁火神”、“玄武代表北方太阴司水之神”。宋·施发《察病指南》中将经络以六神概括为:“手少阴心脏部,为帝王(一云君主之官),属朱雀,南方丙丁君火;足厥阴肝脏部,为尚书(一云将军之官),属青龙,东方甲乙木;足少阴肾脏部,为列女(一云作强之官),属玄武,北方壬癸水;手太阴肺脏部,为将军(一云相傅之官),属白虎,西方庚辛金;足太阴脾脏部,为大夫(一云仓廪之官),属勾陈,中央戊己土。”冬寒属水,主黑色,玄指黑色;玄武:道教所奉的北方之神,它的形象为龟蛇合体;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合称。北方生寒,易受寒邪。冬季阳气不足,阴寒之气盛,人体易脾肾阳虚,进而导致水饮内停,临床表现为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甚则肢体浮肿,腹痛下利。苔白不渴,脉沉。治宜温阳利水,真武汤主之。玄武改名成真武,是宋真宗追尊赵玄朗为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上帝,为了避赵家圣祖的讳,改玄为真,宋臣林亿等校正医书时,为避赵宋先人讳,故改玄武汤为真武汤,因而宋本的《伤寒论》均作“真武汤”,并沿用至今。

2 真武汤之病机

第82条是太阳病过汗,汗出过多损伤了阳气,肾阳虚后,以至不能镇水气,使水气凌心所致,但毕竟阳虚轻,病程短,只是无形之水气凌心,尚不至于有形之水饮泛滥。第316条:则是由于病程较长,阳气久虚,水饮停滞所致。可见其表里内外,上中下三焦皆受其害。盖少阴阳虚,寒水泛溢,少阴阳气坐镇于下,镇服下焦寒水,能扶少阴阳气以治水,故用此温阳利水之剂,肾犹如人体“水利工程” 中的“关闸”,启闭开阖均赖肾阳的温化作用正常。例如,肾阳虚衰,关门开而不阖,可形成小便不禁甚或尿崩;反之,关门开而不利或不开,即会导致小便不利甚者小便不通,以至代谢后的水液停滞于内水液内停而脾又不能制约,就会四处泛滥。

3 真武汤之方解

《素问·水热穴论》言:“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不化津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由于水液不行则小便不利,这是最为关键的症状。水湿渗入肠间故腹痛便溏,溢于肌肤故四肢沉重疼痛(但在临床以四肢浮肿沉重为多见,疼痛则较少见);第二组症状中的心悸、头眩,则是水气上冲而凌于心、犯于头的结果。同时,水气上冲还可以引起或咳或呕的症状。至于“身动,振振欲擗地”,则是肾阳虚衰,不能温煦柔养筋脉和肌肉之故。《内经》说:“阳气者,柔则养筋”,就是这个道理。身[XCA15.TIF]动是指身体各部的筋脉和肌肉跳动,不能自主“擗地”就是倒地,形容身体振振摇动,几欲仆倒的意思真武汤进行治疗,温阳利水,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主张温阳与利水合用,全方5味药物[1],方中附子熟用,大辛大热,为君药,温肾暖土,峻补元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助阳行水以治本,盖水之所制在脾,水之所主在肾,本方主水必须是炮附子[2]配生姜;回阳救逆才用生附子配干姜。附子的量一定要多于白术,量要是白术的两倍以上,因为若附子少于白术,附子的药性则会被阻于带脉以上,不能下沉达肾。茯苓的量要多于白术,才能水渗膀胱而出;臣以茯苓,甘淡渗利,健脾渗湿;生姜之辛散,散水宣肺走上焦,既助附子以温阳祛寒,又助茯苓以温散水气;佐以白术之健脾祛湿补中焦,健运中土,则水有所制;而尤重在芍药一味,既可益阴以复脏腑功能,又可制约附子、生姜温燥之性,引附子入阴散寒,防白术、茯苓祛湿伤阴之弊,益阴以和阳,可使阳药更好地发挥作用。体现了张景岳之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阳得阴助,则生化无穷”的配伍原则。纵观全方,一是温阳药与利水药配伍,温补脾肾之阳以治其本,利水祛湿以治其标,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二是补阳药与养阴药同用,使温阳而不伤阴,益阴而不留邪,阳生阴长,刚柔相济,阴平阳秘,则诸症可愈。

参考文献:

[1]侯兆辉,侯志敏.《伤寒论》真武汤方证浅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3):487.

[2]李玉梅.对真武汤证治的浅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9,6(13):134.

猜你喜欢
伤寒论
百师千徒传承工程开讲《伤寒论》
麻黄类方在小儿肺系疾病中运用探讨
浅析《伤寒论》之烦躁
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关系之辨析
仲景通阳利水法治疗小便不利刍议
刘炳凡《伤寒论》教学录音资料数字化保存及应用研究
《伤寒论》恶寒症探微
《伤寒论》重言词医理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