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抗组胺药物治疗荨麻疹48例

2019-05-13 01:44袁媛段登海周再华王婧谭文杰陈琰东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荨麻疹针刺

袁媛 段登海 周再华 王婧 谭文杰 陈琰东

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抗组胺药物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从2016年3月—2017年5月本院门诊及住院部皮肤科、针灸科单纯性荨麻疹患者48例,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将其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24例给予针刺结合抗组胺药物治疗。对照组24例给予口服抗组胺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58.33%,两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结合抗组胺药物治疗荨麻疹疗效满意,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刺;抗组胺;荨麻疹

中图分类号:R758.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9)04-0060-02

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祖国医学称其为“瘾疹”、“风团”,其特点是突发形状各异的白色或淡红色风团块,其形状、大小不等、质地坚硬,边界清楚,有的融合成片状,有的孤立存在,一日可发作数次,此消彼长,皮肤瘙痒难耐,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本病可发生于任何人群、任何部位、任何季节。本病的致病因素、病机、发病的机制等复杂多变,所以对本病的诊疗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采用针刺结合抗组胺药物治疗荨麻疹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从2016年3月—2017年5月本院门诊及住院部皮肤科、针灸科单纯性荨麻疹患者48例,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将其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在治疗组24例中,男11例,女13例,年龄在18-65岁,平均年龄为(41.2±5.6)岁,病程6个月-7 a,平均病程为(3.6±2.0)a;对照组24例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为(40.0±5.8)岁,病程5个月-8 a,平均病程为(3.2±2.2)a。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咪唑斯汀缓释片10 mg,口服,日2次;14天为1疗程,1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比较。

1.2.2 治疗组 在给予同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针刺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取30号1寸毫针,常规消毒,选取双侧(血海、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取膈俞、风门、风府、肺俞。然后直刺或斜刺,其中注意风府、风门的操作,提插、捻转得气后,风府、曲池、风门、肺俞、合谷用泻法;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血海、膈俞平补平泻。10 min行针1次,留针30 min(膈俞不留针)。14天为1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

注:2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注意饮食,禁食鱼虾荤腥、海鲜、豆腐、酒、辛辣等发物。

1.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治愈:瘙痒完全消失,风团块完全消失,1年内不复发;显效:瘙痒基本消失,风团块基本消失,复发次数减少,间隔期延长;有效:瘙痒明显改善,风团块明显减少,偶有复发;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复发趋势无减少。

1.8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中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58.33%;经秩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充血水肿及通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以出现瘙痒性风团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皮肤病。该病病因、病机复杂多变,如医治不及时,转为慢性荨麻疹,迁延难愈,反复无常,给患者带来无尽的烦恼,严重影响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西医在该病的治疗中主要采取激素和抗组胺药物治疗,但长期应用激素会导致诸多副作用,如假性肥胖、股骨头坏死等疾病,长期应用抗组胺药物对肝肾功能有着严重的影响。激素和抗组胺药物只能短暂缓解其症状。长期使用该类药物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长期服用遭到患者的质疑。所以在治疗上注重中西结合扬长避短,对于该病针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有丰富的中医理论基础。中医学在该类疾病的治疗中有自身的优势,在临床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被循证医学证实有确切的疗效[2-4]。荨麻疹在中[FQ(22*2。175mm,X,DY-W]医学中属于“瘾疹”、“风团块”等范畴。中医认为该病病位在肌肤腠理,与感受风邪和脏腑气血的盛衰有着密切的联系。腠理不固,风寒、风热外袭,客于肌表,导致营卫气血失调而发病,或者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过食鱼虾荤腥,导致胃肠积热。复感风邪,内外不得舒達,郁于肌肤皮肉之间而发病,治风成为治疗该病的关键。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令人捉摸不透,故出现风团块在全身游走不定,所以治疗上以益气养血祛风止痒为总原则。本病关键在治风,治风的关键在治血,意“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治疗本病所选的针刺穴,风门、风府、曲池疏风祛邪;选用血海、膈俞养血活血,治血祛风通络之效;在该病的治疗中重视在阳明经上选穴,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手阳明大肠经穴合谷及曲池,二者结合具有祛风通络,调摄营卫的作用,足三里、胃俞,健运脾胃,使气血生化有源,以补助后天。遵行该病的治疗原则,在治疗该病时应考虑在肺经上选穴,肺津可以润养皮毛,如果肺津枯发,则会出现皮肤失于润养,出现皮肤干枯,引发各类皮肤疾患。小肠、大肠在人体中起着吸收、传导糟粕的作用,人体中的糟粕不能及时传导,出现便秘等疾病,导致有害的物质过度吸收,发于肌肤腠理出现皮肤病变。比如所强调的烧伤、重大的创伤之后出现的内源性感染,就是肠内的有害物质无法及时排除体外,最终威胁到生命。所以在治疗该病时患者出现排便不畅时要引起注意,选用针刺支沟等穴位润肠通便。该病的治疗是多方面的,治病在于扶正祛邪,扶助正气沿着正确的道路运行,其余的靠各方面的协同辅助。这就是所说的“病三分治疗、七分靠养”。该病的养也是尤为重要,积极调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综合调摄。多吃蔬菜水果、性情舒畅、尽量少吃鱼虾荤腥。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

总之该病的治疗是多方面的,在常规口服抗组胺药物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针刺,可以减少对抗组胺药物的服用,减少副作用,同时加强疗效、降低成本,方便快捷,针药共用疗效显著,可以在基层医院开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8-61.

[2]陈金鹏,周敏,刘兴静,等.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46(9):57-60.

[3]黎波,石磊,杜元灏,等.针灸治疗慢性荨麻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系统评价[J].中医杂志,2009,50(5):432-436.

[4]钱海良,熊俊,陈日新,等.基于现代文献的灸法治疗荨麻疹的临床证据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1):3196-3200.

猜你喜欢
荨麻疹针刺
讨厌的荨麻疹
清明的雨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预防荨麻疹复发 “治”“护”两手抓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得了荨麻疹怎么办?
恼人的荨麻疹
新疆抓获75名“针刺”嫌犯
针刺治疗术后尿潴留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