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联合针灸早期介入治疗脑梗塞偏瘫痉挛50例

2019-05-13 01:44樊红霞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脑梗塞康复

樊红霞

摘要:目的 探讨康复联合针灸早期介入治疗对脑梗塞偏瘫痉挛的效果。方法 通过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100例脑梗塞偏瘫痉挛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康复联合针灸早期介入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肢体痉挛程度(用改良Ashworth 分级评定)、运动功能障碍(用FMA评分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异(用Barthel指数评定)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05);观察组改良的Ashworth评定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FMA评分(86.42±8.09)分较对照组(74.31±7.14)分明显提高(P<0.05);治疗24周观察组Barthel指数(66.24±5.92)分,较对照组(47.15±6.27)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 针对脑梗塞偏瘫痉挛患者应用康复联合针灸早期介入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肢体痉挛程度、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康复;针灸早期介入;脑梗塞;偏瘫痉挛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9)04-0063-03

脑梗塞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患者经治疗后易出现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障碍,直接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2]。文献报道[3],约有80%脑卒中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肢体痉挛,而痉挛的出现限制了患侧肢体运动能力,导致患者出现异常运动模式,并引起肌肉萎缩、骨关节畸形等,使患者运动障碍加重,严重影响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脑梗塞伴有肢体痉挛是因上位中枢抑制系统失调、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提高、下位中枢运动神经元释放、牵张反射亢进引发。研究显示[4],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早期介入治疗可控制偏瘫痉挛发展,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脑梗塞偏瘫痉挛患者采用早期康复联合针灸介入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梗塞偏瘫痉挛患者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2岁至77岁,平均年龄为(60.92±4.61)岁,病程1个月~3个月,平均病程(4.62±0.94)个月;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为41岁至76岁,平均年龄为(61.22±5.27)岁,病程1个月~3.5个月,平均病程(4.71±0.79)个月。纳入标准[5]: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经临床诊断符合脑梗塞诊断标准,意识清醒,无语言障碍和严重认知障碍。排除标准[6]:依从性差、治疗期间病情加重、药物过敏、严重认知障碍和语言障碍、严重脏器功能疾病等。2组患者的上述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吸氧、控制感染、脑保护、营养支持、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康复联合针灸早期介入治疗:1.康复训练:结合患者病情制定康复训练,协助患者早期摆正良肢位,给予患者偏瘫侧肢体及关节的主动、被动训练,早期指导患者翻身、坐起训练,循序渐进开展站立训练、上肢训练、行走训练等。2.针灸治疗:头针取百会和运动区,常规消毒穴位,针体和皮肤呈15°角快速刺入至帽状腱膜下,捻转行针,速度200次/min,得气后进行1h留针,留针期间每20 min捻转针1次,2 min/次,留针期间配合肢体康复运动疗法。体针取患侧上肢肩髃、臂臑、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取髀关、伏兔、梁丘、血海、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三阴交、太冲,并辨证配穴,每次上下肢各取5穴,常规消毒后针刺,应用强刺捻转手法运针,得气后留针30 min,1次/日,6次/周,4周/疗程。对照组仅给予常規康复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治疗效果判断标准[7-8]:1.治愈:NIHSS评分降低≥90%;2.显著进步:NIHSS评分降低89%~45%;3.进步:NIHSS评分降低44%~15%;4.无效:NIHSS评分降低<15%或无明显改善。肢体痉挛程度用改良的Ashworth 分级评定:1.显效:肌张力降低2级及以上;2.好转:肌张力降低1级;3.有效:肌张力降低出即刻效应,但治疗结束效果不明显;4.无效:肌张力无下降。运动功能障碍用FMA评分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Barthel指数评定应用FMA评价患者运动功能[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应用Barthel指数评价[1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利用SPSS19.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x±s),计数资料n(%),计数χ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结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05),见表1。

2.2 2组肢体痉挛程度评定比较 改良的Ashworth评定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0%)(P<0.05),见表2。

2.3 2组FMA评分比较 治疗前后2组FMA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24周观察组FM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见表3。

2.4 2组Barthel指数 治疗前2组Barthel指数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观察组Barthel指数、AD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脑卒中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患者经治疗后往往伴有偏瘫、肢体痉挛、运動功能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1],也加重患者家庭及社会负担。如何有效降低患肢痉挛、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目前康复医学研究的重点。脑卒中为中医为中风病范畴,中医对偏瘫论述见于“中风”、“筋挛”、“半身不遂”论述等[12]。偏瘫为脑卒中最常见运动障碍,影响患者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脑卒中康复治疗为中西医关注的问题。

在脑梗塞偏瘫患者恢复过程中痉挛为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痉挛可发生于痉挛期、联合运动期。大多数卒中后患者发生肌张力异常,急性期后多数患者会发生轻度痉挛,促进肌张力提高,提高康复训练效果,但患肢的随意运动和再学习分离运动可导致长期痉挛,影响运动技能的恢复,而过度痉挛则直接影响康复训练效果。现代康复认为,中枢性瘫痪恢复为质变过程,反应在运动模式,Bobath分为弛缓、痉挛、恢复3个阶段,分期为Ⅱ~Ⅳ期。痉挛期出现上肢屈肌、下肢伸肌共同运动,初步做到关节运动。因此康复治疗的目的是破坏像共同运动的全身性运动模式,可能保证随意独立运动,提高环节协调性、灵活性,对日常生活逐渐完成生活基本运动[13]。针灸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肢体肌张力异常,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缓解痉挛偏瘫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针灸有效刺激外周感受器,使脑细胞兴奋,促进脑梗塞患者缺血半暗带区受损神经的修复;针刺可提高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促进神经元再生[14];针灸介入治疗可改善大脑可塑性,降低脑梗塞后引起的运动障碍,降低脑梗塞偏瘫痉挛发生。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改良的Ashworth 分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康复联合针灸早期介入治疗可有效提高脑梗塞偏瘫痉挛治疗效果,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谋.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分析[J].陕西中医,2017,38(12):1767-1769.

[2]杜华,魏树林,张莉.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早期针灸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337-338.

[3]Li J,Zhang XW,Zuo ZT,et al.Cerebral Functional Reorganization in Ischemic Stroke after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An fMRI Study[J].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2016,22(12):952-960.

[4]王丽丽.早期针灸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康复作用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7):724-725.

[5]余凌,王玉娇.针灸联合早期康复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SES、hs-CRP水平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7,33(3):12-15.

[HJ2.1mm][FQ(13*2。175mm,X,DY-W]

[6]郑卫莉,李春丽.脑反射治疗仪联合针灸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期神经营养状况、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14):2021-2024.

[7]薛艳艳,刘文红,蒋戈利,等.针药结合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29(2):13-16.

[8]陶玉东,王东雁,周文江,等.针灸穴位注射与康复训练三级治疗方案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6,23(5):532-535.

[9]贾澄杰,张宏如,倪光夏,等.头针加音乐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7,37(12):1271-1275.

[10]李丽英.针灸联合康复理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7,44(5):1064-1067.

[11]王亚明,刘晓玲,陈小俊.补阳还五汤合四味健步汤联合针灸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7,44(12):2581-2583.

[12]吕小笑,周文军,李美川,等.康复联合针灸早期介入治疗对脑梗塞偏瘫痉挛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7,24(5):633-635.

[13]励志英.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疗效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7,37(2):24-26.

[14]郭闫萍.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2016(2):174-177.

猜你喜欢
脑梗塞康复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及检出率研究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什么是脑梗塞,如何做好脑梗塞护理
受伤火鸡迈出康复第一步
“十二五”期间3.6万贫困孤独症儿童获得康复补助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