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学生体能有效教学探究: “植入式”课课练

2019-05-13 01:44屈冬林
体育教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课课练植入式体能

摘  要:研究采用“植入式”课课练,能保证体育课的运动量和强度,全面发展学生体能素质,在教学内容安排时遵循渗透性、补偿性、全面性、时机性、趣味性等五大原则,通过热身活动、主教材、专门体能练习等三种形式将“课课练”内容“植入”运动技能的学练中,让学生认同体能内容,让学生形成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进而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关键词:“植入式”课课练;体能;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04-0031-02

为了响应周恩来总理提出在学校体育中“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的要求,体育“课课练”应运而生。[1]在20世纪80年代,“课课练”成为我国体育课堂的独特现象,每节体育课中都会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50米往返跑、立定跳远、俯卧撑、引体向上等某一项目的身体素质练习。[2]因其组织简便、动作简单、新颖、无安全隐患等特点,在90年代初期达到顶峰,但在90年代中期开始慢慢地退出学校体育课堂的舞台。[3]“课课练”退出历史舞台的根源是练习内容单调且具有一定强迫性。[4]二十多年过去了,中国学校体育经历了几次改革,但是“课课练”的退出并没有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反而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在逐年下降,这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2010年吴键在一篇题为《归去来兮 身体素质课课练》的文章中呼吁“课课练”回归体育课堂,“课课练”再次被广大体育学者、专家重视,被体育教师认可。体能作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课课练”能有效提高學生的体能,因此“课课练”再次成为我国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热点。“课课练”只有创新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能,创新是新时代体育“课课练”持久生命力的第一要务[3]。

一、传统体育“课课练”的弊端

传统体育“课课练”是指在每节体育课中专门安排8~10分钟用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有的学生体育课只重视“课课练”,有的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主教材学习当中而应付“课课练”,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低下。

(一)“课课练”内容与主教材脱钩

传统体育“课课练”的内容单一,与主教材没有多大联系,给学生一种强加的感觉,久而久之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甚至造成学生的抵触,不利于主教材运动技能的学习。

(二)“课课练”练习时间过于集中

传统体育“课课练”的练习时间大多数集中在课开始部分或结束部分,运动量大,强度高。如果安排在课的开始部分,有的学生完成“课课练”后就已经疲劳,没有更好的精力去学习主教材;如果安排在课的结束部分,有的学生为了能完成“课课练”,在主教材的学习过程中保留体力,不利于主教材的学习。从青少年学生生理特点分析,突然强加这种短时间、大强度的“课课练”能否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还有待专家学者进一步研究论证。

(三)“课课练”容易造成教师业务混淆

传统体育“课课练”容易造成教师把“课课练”当主教材,运动技能学习为次,教学内容主次颠倒。教师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完成“课课练”,由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有些学生能轻松完成,轻松完成的学生就“放羊”,完成困难的学生就在教师的督促下直到达成教学目标,教师整节课的教学任务就是督促学生完成“课课练”。

二、“植入式”课课练有效教学策略

“植入式”课课练就是把传统“课课练”的内容“植入”高中体育选项教学中,让学生在专项运动技能学练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体能。

(一)“植入式”课课练的概念界定

体育“课课练”是在贯彻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下“天天练”“堂堂练”的基础上顺口带出来的一个体育专门词语。[1]毛振明教授认为“课课练”是指在每堂体育课中合理安排有针对性,对学生身体产生改善作用,并科学合理地实施的身体练习。[4]蔡长秀等认为“课课练”是体育教师为达到体育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在课的主教材完成后进行的针对性、补充性,为发展体能进行的简单易行、形式多样、时间短、效率高的身体练习。 [5]陈义朝等受“植入式广告”启发,首次提出了“植入式”课课练概念,“植入式”课课练是把相对枯燥的体能练习植入学生喜爱的球类、体操等项目中,并辅以游戏、竞赛等娱乐元素,以达到寓教于乐、寓练于学的效果。[6]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植入式”课课练是指在体育课中把发展和强化学生体能的课课练“植入”到专项运动技能学练过程中的体能练习。

(二)“植入式”课课练操作原则

体能发展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又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重要基础。学生通过“植入式”课课练发展和强化学生体能;传授发展体能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评价体能的标准和方法,引导学生重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学生为了掌握运动技能,达标争优,追求卓越,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课练”中,以达到提高体能的目标。为了在教学实践中能更好地运用“植入式”课课练,保证体育课的运动量和强度,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在教学内容安排时必须遵守以下几大原则。

1.渗透性原则

把“课课练”渗透运动技能的学练中,达到体能目标。有的体育课,运动量和强度足够大,教师只要督促学生按时按量完成技能学练,就能达到体能目标;有的体育课,运动量和强度都非常小,教师就要植入一些“课课练”,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运动技能的身体练习中。

2.补偿性原则

在体育课中,当主教材内容达不到锻炼体能目标时,就要补偿性地“植入”与主教材体能不同类别的“课课练”。

3.全面性原则

体能类别很多,每一个专项都不可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因此教师要根据每一个项目的特征,在制定单元课时教学计划时合理地把“课课练”内容分配在各课时中去,以发展和强化学生全面体能。

4.时机性原则

在体育课中,要根据主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时机安排“课课练”。可以安排在热身活动,或基本部分的某个环节,但要保证同类别的“课课练”之间有一定的间隔,让学生认同“课课练”内容,以保证学生有良好的身体练习体验。

5.趣味性原则

体能素质练习相对枯燥无味,通过游戏或竞赛的组织形式提高练习趣味性,同时要加以创新,把“课课练”融入现代元素,创设环境,“做中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植入式”課课练的植入形式

1.热身活动“植入”

开始部分的专项热身活动适宜“植入”运动量和强度较小的“课课练”,如柔韧性、灵敏性、平衡能力、协调性等。由于各运动项目特征不同,如乒乓球、毽球等项目主教材内容运动量和强度不大,因此在专项热身活动中就要适当植入能量消耗较大的体能项目;由于季节差异,冬季宜在准备活动中植入心肺耐力、力量类等内容的“课课练”。

2.主教材“植入”

在主教材中“植入”课课练是最主要的形式,一般心肺耐力类、力量、爆发力、速度类适宜“植入”主教材中。有的课,教师只要督促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即可达到体能目标,如篮球的运球,可以锻炼学生的速度、心肺耐力、协调性、反应能力等;有的课,有些体能素质练习可以通过教师的巧妙组织达到体能目标,如在足球比赛中,学生的心肺耐力、速度、下肢力量都得到了较好锻炼,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比赛中输方完成俯卧撑练习,无形中“植入”了上肢力量练习。

3.专门体能练习“植入”

专门体能练习“植入”,是最有效、最简单的一种“课课练”,但次数不宜过多,否则将步传统“课课练”的后尘。专门体能练习“植入”利于强化学生的体能,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发展体能基本原理和方法,利于让学生掌握测量和评价体能水平的基本方法。

(四)“植入式”课课练发展学生体能的启示

高中学段的体育学习,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已采用选项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学校开设的选项有条件地选择专项,由于各项目特征差异,对学生体能的要求和锻炼学生体能的效果差别很大,因此在不同运动项目的体育课中“植入”课课练的练习内容差别很大,体育教师必须根据各项目特征和学生个性合理安排练习内容,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让学生认同“课课练”

高中学生已有自己的主见,能辨别是非,体育教师要耐心地向学生传授“体能”对健康的促进作用,讲解“体能”又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重要基础,让学生认同“体能”内容。只有学生认为“体能”对完善和发展自己身体有意义时,学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课练”中去。

2.让学生形成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

“植入式”课课练中的“植入”,就是让学生在不易察觉的状态下潜移默化地锻炼枯燥无味的体能,学生在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中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强化了学生本能身体的需要,增强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学生想学、乐学,并形成会学的状态,学生就会高效地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健康行为和体育品格。[7]

三、结语

在体育课中,通过热身活动、主教材、专门体能练习等三种形式“植入”课课练,让学生认同体能内容,让学生形成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学生就会高效地发展和强化体能,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我和三十年前的课课练[J].体育教学,2012(7).

[2]吴键.归去来兮·身体素质“课课练”——学生体能下降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之一[J].中国学校体育,2010(8).

[3]吴键.创新是“课课练”持久生命力的第一要务——再论“新课课练”[J].中国学校体育,2011(5).

[4]毛振明.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论当前体育课改形势下的“课课练”回归[J].体育教学,2011(1).

[5]蔡长秀,刘瑾瑾,严丽琴,等.“课课练”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实践研究——以我校高中女生体育课实施“课课练”为例[J].体育教学,2013(3).

[6]陈义朝,屈冬林,邓若锋,等.“植入式”课课练教学探析[J].体育教学,2014(6).

[7]邓若锋.身体练习体验的体育教学理论框架构建[J].体育学刊,2016(1).

注: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课题“应用身体练习体验理论培育高中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课题编号:1201771481)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课课练植入式体能
影视剧中植入式广告的营销策略研究
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与PICC在乳腺癌患者中护理的对比研究
我国植入式广告立法监管的主要问题与完善
身体素质趣味课课练
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优化体能“课课练”的研究
《中国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结项总结报告会在京举行
通过体育活动有效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研究
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对警察体能教学训练课的评价
浅谈举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植入式广告的法律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