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幼儿体育观探讨

2019-05-13 01:47苏永骏郭平黄贵
体育学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鲁迅幼儿体育

苏永骏 郭平 黄贵

摘      要:对鲁迅幼儿体育观进行研究。由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现实的需要、中外哲学思想家的影响和丰富的教育经历等诸多原因,形成了鲁迅独具特色的幼儿体育观。鲁迅幼儿体育观包含养成幼儿体育锻炼的习惯,尊重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视游戏为幼儿最正当行为,提倡女童放足、提出母壮儿肥的主张等。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今天,应充分认识与挖掘鲁迅的幼儿体育观,高度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安排体育活动时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把游戏看作幼儿体育活动的基本形式,重视妇女儿童体育运动、树立健康审美观,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  键  词:幼儿体育观;教育思想;游戏;鲁迅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9)02-0046-05

Abstract: The authors studied LU Xuns children sports view. LU Xuns unique children sports view was formed due to the realistic needs of Chinese society between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various reasons such as Chinese and foreign philosophical thinkers influence and rich education experience. LU Xuns children sports view includes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cultivating childrens physical exercise habits, respecting childrens lively and active nature, regarding playing as the most appropriate behavior of children, advocating for girls to give up foot binding, putting forward the idea of strong mothers giving birth to healthy babies, etc. In today when the strategy of Health in China is comprehensively launched, we should fully understand and explore LU Xuns children sports view, highly concern childre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respect children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patterns when arranging physical activities, consider playing as a basic form of children physical activities, value women and children sports, establish a health aesthetic view, and promote childre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

Key words: children sports view;education thought;playing;LU Xun

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幼儿教育是鲁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鲁迅认为“将来是子孙的时代”[1]50,幼儿的命运就是国家未来的命运、民族前途的命运。在长期教育和革命工作中,逐渐形成了鲁迅颇具特色的幼儿体育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和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在幼有所育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突出解决好幼儿健康问题,制定实施幼儿体育活动促进计划,促进幼儿早期发展和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拟对鲁迅幼儿体育观进行研究,为促进幼儿这一重点人群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鲁迅幼儿体育观的渊源

1.1  时代背景

自西方帝国主义用洋枪洋炮轰开中国国门之后,中华民族到了生死攸关的危亡时刻。为了使我国摆脱亡国灭种的危险,走上民主与富强之路,许多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试图从坚船利炮等器物层面开启我国近代化进程,而19世纪90年代的维新运动与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则是从共和立宪的制度层面探索中国的近代化之道。鲁迅别具只眼,突破了器物以及制度層面,将中国人的精神重塑提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

鲁迅先生殚精竭虑,试图通过文化救国。如何改变传统思想文化、重塑国人精神,鲁迅力倡通过体育之“野性的呼唤”,唤回国人丧失已久的原始生命力,铲除和替代传统中国人深层意识中的卑怯与奴性心理,改变国人柔弱的性格,实现人的价值和尊严。鲁迅认为,要疗救“不长进的民族”的根本方法,就是“完全解放我们的孩子”[2]。鲁迅对中国前途的关注,始终是与关注下一代的命运,关注幼儿教育和体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2  理论来源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认为万物均按“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变化,“物竞”就是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优种战胜劣种,强种战胜弱种;“天择”就是自然选择,自然淘汰,生物是在“生存竞争”和“自然淘汰”的过程中进化演进的[3]。严复联系甲午战争后国家危亡的状况,向国人发出了与天争胜、图强保种的呐喊,指出再不振作自强将循优胜劣败之公例而亡国亡种!鲁迅初读《天演论》时,爱不释手……一位头脑冬烘的本家长辈反对鲁迅看这种新书,鲁迅不予理睬,“仍然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一有闲空,就看《天演论》”[4]。青年鲁迅接受了严复宣传的进化论思想,认为:人类竞争其胜负不在人数之多寡而在其种其力之强弱,这一理论激起了他救亡图强的爱国热情。鲁迅生活在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的年代,为了挽救中国亡国灭种的危险,鲁迅提出通过体育改造中国的国民性,即强力竞争,通过努力,改变弱者的地位,变为强者。

克尔凯郭尔认为哲学研究的对象,不单单是客观存在,更重要是从个人的“存在”出发,把个人的存在和客观存在联系起来,哲学的起点是个人。克尔凯郭尔认为人生最主要的是要很具体地把握住个人的存在,虽然人的生存是被动的、命定的,可是人可以利用自己命定的这种存在,去创造自己的本质。所以人之所贵,并非由于他有一个命定的存在,并非由于他的历史背景、家世,亦非由于他出身的地位,而是在于人有选择改造自己的本质的自由,选择做自己想要做的人,选择自己想要做的事。克尔凯郭尔将存在分为感性存在、理性存在和宗教性存在。受其影响,鲁迅将个体的生存与发展作为一切真理的基础,强调精神、意志和内在超越性在个人生活中的主导地位[5],突出个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彰显了个人从伦理上对待自己和世界的可能性。魯迅把具有优良竞技传统的欧洲人概括为“人+兽性=西洋人”,而把中国人概括为“人+家畜性=某一种人”[6]。鲁迅反对家畜性而主张兽性,展现他对运动和体育精神的倡导。

尼采继承了启蒙运动的精髓,反映了现代意识的觉醒,对人生价值的积极肯定,引发了人们对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的思考,重新定位人生。尼采强力意志说的核心即为肯定生命与人生。强力意志具有激情、欲望、狂放、活跃与争斗等特性,是一种本能的、自发的、非理性的力量,决定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7]。强力意志源于生命,归于生命,它就是现实的人生。人生虽然短暂,但只要具有强力意志,创造意志,成为精神上的强者,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早期鲁迅曾以尼采的强力意志说为理想,大声疾呼文而兼武。在当时重文轻武的社会环境中,恳请全社会都来关心民族体质的增强,立志推动体育,寓精神于体育之中,把体育视为改造国民性的重要手段,奋发自强以挽救中国。

1.3  教育经历

鲁迅在求学的10余年时间里,与体育有着不解之缘。1892年,鲁迅就读于绍兴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距三味书屋不到半里便是百草园,它是鲁迅儿时的乐园。鲁迅经常在这里玩纸糊盔甲的游戏,做各种各样的武打动作。1898年,鲁迅考入江南水师学堂,主要训练打靶、出操(举哑铃、舞棍棒、玩木马、登云梯、翻跟斗、竖蜻蜓、出兵操等)、游泳和爬桅杆等项目。在南京求学期间,《天演论》中进化论的思想极大地激发了青年鲁迅的爱国热情,他自称“戎马书生”并开始学习骑马。

在南京矿路学堂毕业后,于1902年4月被派往日本官费留学,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院长嘉纳治五郎是日本著名教育家、柔道家,在学院内设立了讲道馆牛道分场的柔道场,向学生教授柔道,鲁迅等33名中国留学生报名参加,成了柔道场的第一批学生[8]。在开始练习柔道不久,鲁迅在班里第一个剪掉了象征种族压迫的辫子。1906年1月,课间观看“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呼吁文化救国,主张通过野蛮其体魄的体育改造国民性来拯救危难中的中华民族。

2  鲁迅幼儿体育观的主要内容

2.1  养成幼儿体育锻炼的习惯

鲁迅[9]曾经指出:“身体不强健,这于战斗是有妨碍的”,“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鲁迅[10]愤怒抨击封建教育“专喜欢杀害有出息的人,尤其是孩子”。因此,鲁迅关心幼儿的身体健康,重视幼儿体育。在北京时期,鲁迅经常利用闲暇时间教俞芳三姐妹做操,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强调做这套操要掌握动作要领、重在坚持。此外,鲁迅还指出,步行、跑步、跳绳、踢毽子、拍皮球等都是很好的体育运动,在观察她们的动作后,对不正确动作进行个别纠错,旨在养成幼儿体育锻炼的习惯。

旧中国幼儿教育主“静”反“动”,只有向“静”的方面发展的幼儿才算作好孩子,这样的孩子往往表现为唯唯诺诺、低眉垂眼。当幼儿表现为活泼、健康、挺胸仰面等“动”的特质时,就不为人们所接受,甚至被称作“洋气”。再加上多年以来备受侵略,就会敌视“洋气”;更有甚者,和这“洋气”唱反调:主张静坐、吃苍蝇、生病,反对活动、卫生、壮健……以为这才是保存中国固有文化,这才是爱国[11]。针对这些弊端,鲁迅一针见血指出,幼儿要活动,即使活动出现错误,也不要紧。在他紧张繁忙的情况下,仍常为改善海婴的健康着想,一起到公园散步。鲁迅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指出青年的咯血、近视与体弱必然有碍革命事业。

鲁迅[12]提出:“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不但不该责幼者供奉自己;而且还须用全副精神,专为他们自己,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鲁迅的小兄弟最喜欢风筝,当鲁迅发现弟弟将要完工的风筝时,即刻抓断了翅骨、踏扁了风轮[13]。后来鲁迅意识到这极大地伤害了弟弟,心情由此非常沉重。虽然之后也采取了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和他一同去放风筝等补过方法,然而他已经和鲁迅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鲁迅以此警示所有父母:不要剥夺幼儿活动的权利,应大力支持幼儿游戏和玩耍,养成他们体育锻炼的习惯。

2.2  尊重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

鲁迅认为,凡是身体健康的孩子,没有一个不是活泼好动的。但当时社会人们讲究的是“静”,完全忽视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鲁迅曾指出:都穿洋服的中日幼儿,一般难以判断孩子来自哪国,但有的人观察后却能立即做出这样的判别:温文尔雅、不大言笑、不大动弹的,是中国孩子;健壮活泼、不怕生人、大叫大跳的是日本孩子[14]。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由于某些思想传统和观念的不同造成了两国孩子从小就有如此大的外显差异。

封建家长制在中国盛行,“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毋得专行,必咨禀于家长”[15]。传统家庭要求孩子拘谨驯良和少年老成,因此,封建传统教育注重教孩子静坐读书,不要孩子运动,不许孩子愤怒、悲哀,也不许孩子高兴[16]。各种各样对孩子的限制压抑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使孩子胆怯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但是父母却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培养出“听话”的孩子,实则是教育的失败、培养出奴性十足的人[17]。孩子倒是温顺驯良恭让了,但是长大后却呆头呆脑,没有展现出应有的活力和创造力[18]。

猜你喜欢
鲁迅幼儿体育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鲁迅,好可爱一爹
鲁迅《自嘲》句
2016体育年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我们的“体育梦”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