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真人秀节目的叙事呈现

2019-05-13 10:26郭学文
声屏世界 2019年1期
关键词:叙事故事话语

郭学文

摘要:叙事设计是我国户外真人秀节目应对节目模式固化的方法之一。文章以《奔跑吧兄弟》第三季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叙事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从故事和话语两个层次进行文本细读。《奔跑吧兄弟》第三季的叙事特点首先是为人物设置了明确的角色对抗关系,其次是建立了明确统一的横纵向叙事结构,第三是采用悬念叙事和场景叙事的话语方式。如果要进一步发展,户外真人秀节目应建构叙事意识、避免导演干预,并实现叙事手段与正能量价值观的合流。

关键词:叙事 户外真人秀 故事 话语

叙事,即通过语言或其他媒介来再现发生在特定时间和空间里的事件。①户外真人秀“人物角色化”和“流程剧情化”的创作特点表明,户外真人秀成为再现事件的新媒介,叙事成为户外真人秀进行节目设计的重要手段。本文拟借助经典叙事学的视角和方法,以《奔跑吧兄弟》第三季为个案进行分析。

经典叙事学,即结构主义叙事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法国。经典叙事学将叙事文本分解为“故事”和“话语”两个研究层次。“故事”指叙述的基本材料,即“叙述了什么”;“话语”指叙述的方式,即“如何叙述的”。

故事分析

角色:对抗的行动元。行动元的概念来源于法国叙事学家格雷马斯。行动元是对具有同类特征的行为角色的概括。格雷马斯认为共有六种两两相对的行动元,即主体与客体、发送者与接受者、帮助者与反对者。依据格雷马斯行动元模式,通过对《奔跑吧兄弟》第三季分析(见表1),围绕客体的主体与反对者之间的对抗及围绕客体的主体之间的对抗是两种主要的角色关系。此种设计的价值在于:第一,行动元的二元对立关系彰显了故事的深层关系结构,推动了故事的发展;第二,丰富了真人秀节目的效果。从人物角度将节目看点丰富为两个层次:明星之间的关系层次和明星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关系层次。

结构:线性叙事与板块叙事结合。叙事学将围绕某一特定人物形成的完整结构称为“故事线”。按照时间顺序,《奔跑吧兄弟》形成了多故事线叙事的结构。即节目中出现的每个人物均形成独立的故事线,形成节目的纵向组织结构。当然,故事线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并行的平行结构,节目中多条故事线会形成三到四次的交汇,形成横向的三个或四个板块。板块是集中的叙事单元,板块之间形成相互呼应的逻辑关系,以递进的方式推进故事向前发展。《奔跑吧兄弟》形成的叙事结构如图1所示。

话语分析

悬念叙事。悬念是构成叙事文本看点的重要因素。从话语研究的角度,叙事文本的悬念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叙事视角的信息处理与转换;二是叙述时序的变化。

《奔跑吧兄弟》作为一档电视叙事文本,节目导演方作为故事走向的把控者承担了叙述者的角色。正是基于叙述者的全知与叙述自由,其对于叙述信息的设计和处理就构成了悬念。设计和处理方法有二:一是全知视角下的信息不对称;二是全知视角下的信息遮蔽。②信息不对称,是指对于叙事文本中的部分人物身份信息进行隐瞒,使故事人物处于“知情”与“不知情”的关系张力和不对称关系中。在《奔跑吧兄弟》中,这种设计一般置于节目的初始阶段。如第三季第一期《满城尽待牡丹开》,叙述者为鹿晗设置了仙童的角色,跑男其他六人为杀手的角色。鹿晗已知其他六人的身份,而其他六人并不知道鹿晗的身份。信息遮蔽,是从叙述者和受述者的角度进行信息处理。叙述者对事件的发展过程和结果状态进行部分遮蔽,通过关键信息的叙事空白调动受述者的情绪与观看欲望。这种设计一般置于《奔跑吧兄弟》节目的结尾,如通常在撕名牌环节,叙述者会遮蔽最后两组撕名牌对手的过程和结果,以两组对手共同出场的方式带出节目最终悬念。

叙事视角的转换也是构成叙事悬念的重要方法之一。基于叙事需要,《奔跑吧兄弟》在将外视角作为核心视角的基础上,也通过部分内视角镜头的转换来调整叙事结构,使受众更具角色的代入感。内视角一般置于最终的游戏板块中,当参与者以各自行动的状态进行活动时,跟拍摄像机就会充当参与者的主观视角,来交代活动环境,或者制造潜伏、窥视等心理感受。将受众带入内视角的场景后,受众就会对内视角之外的内容产生悬念与兴趣。

叙述时序的设计也是节目产生悬念的方法。时序的调整就是打破基于时间关系的自然顺序,通过预叙或倒叙的方式提前或滞后交代情节内容,使受众产生对于关联情节的观看兴趣。《奔跑吧兄弟》节目预叙使用通常是在答题等环节的设计中,通过先展示答错题后的惩罚场景制造悬念,然后再揭示题目,给受众以恍然大悟的感受。倒叙作为叙事文本的整体结构设计,代表性节目如《奔跑吧兄弟》第三季的《家族复兴之战》《谁动了我的宝藏》。通过“回到过去”的剧情设计,使整个故事呈现出由现在追述过去的结构。

场景叙事。经典叙事学将叙述时间等于故事时间的等距叙述方式称为“场景”。场景被认为是叙事性作品戏剧性情节的集中点。③《奔跑吧兄弟》第三季的叙事场景,可分为如下类型:从文本内容角度,分为对话场景、行动场景和环境场景。分别以人物对话、人物行动和单纯的环境展示为核心内容,从叙事结构角度,分为亮相场景、对抗场景和大团圆场景。亮相场景介绍人物出场,制造悬念并满足受众的心理期待;对抗场景如撕名牌等是《奔跑吧兄弟》的核心场景,为节目提供了核心看点;大团圆场景交代故事结局,并升华节目主题,传递节目价值观。从叙事技术角度,分为剪辑场景和长镜头场景。剪辑是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常规动作,多数场景以剪辑方式完成和呈现。但是展示节目中一些行为激烈的镜头,如奔跑、撕名牌等内容时,一镜到底的长镜头场景能够带给受众更多的现场感和真实性,更具视觉张力。

总结与反思

户外真人秀的叙事意识建构。通过对《奔跑吧兄弟》第三季的文本分析发现,该季真人秀節目有意识地将节目按照叙事文本进行策划,并加强了叙事在整季节目中的权重。《奔跑吧兄弟》第三季的叙事特点,首先是为人物设置了明确的角色对抗关系;其次是建立了明确统一的横纵向叙事结构;第三,采用悬念叙事和场景叙事的话语方式。当前,国内户外真人秀都进入“综N季”的收视困境,叙事意识的建构能够为节目带来创新思路。

叙事手段与正能量价值观合流。从权力的角度看,真人秀在我国的发展受到国家权力和市场规则的二元控制。一方面,收视率作为市场评判的硬性指标,决定节目的广告收益与品牌效应,继而影响节目的投入产出关系。同时,关于真人秀“秀”的尺度问题一直是国家监管的重点。叙事手段的植入是提升户外真人秀节目看点和娱乐性的有效手段,是市场规则话语的作用。正能量价值观的设置才能实现户外真人秀的文化价值引领,只有实现叙事手段和正能量价值观的合流,才能在国家权力和市场规则的约束下实现平衡。

导演干预破坏叙述者的权威性。经典叙事学认为,叙事是文本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进行叙述交流的过程,当节目展开之后,电视编导方与受众的交流就是通过节目本身来进行的。然而,从《奔跑吧兄弟》第三季的分析中,发现存在导演以画外音的方式介入节目干预剧情走向的问题。导演干预破坏了叙事文本的连贯性,打破了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之间的交流关系,容易破坏受众观看剧情的“浸入感”,影响叙事效果的实现。导演干预的本质是前期剧本设计对情节走向可能性准备不足的问题,即叙事能力的问题。

综上,通过对《奔跑吧兄弟》第三季的文本细读,可以发现户外真人秀的叙事化呈现对于提升节目的娱乐性、建立创作者与接受者的交流关系具备启示性意义。期待户外真人秀节目在文化引领和叙事呈现中实现平衡,为受众提供更好的娱乐产品。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栏目责编:杨 刚

注释:

①申 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版。

②林雪萍:《阿加莎侦探小说悬念的叙事建构——以〈东方快车谋杀案〉为例》,《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7)。

③谭君强:《叙事学导论—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141页。

猜你喜欢
叙事故事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略析沈从文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质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中的隐喻探究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