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和对策探讨

2019-05-13 10:25罗璇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1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对策

罗璇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高我国治理能力的重要基础,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特色的价值体系起到重要作用。大学校园,是储备未来人才的地方,但由于步入大学后,更容易受到各种思潮、价值观的影响,因此,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重要意义的,也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任务。文章以问卷调查和接受反馈的方式对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进行相关调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该校培育和践行现状,分析其中出现的问题,并试图探讨相应对策,以期指导实际工作,使得该价值观能更好的践行,以培养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对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随后被不断完善,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分别进行了概括,并开始高度重视该价值观体系在全社会的培育和践行。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精神文明减少中的引领作用,融入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速度,高校是培养大学生的主要基地,自十九大以来,各高校纷纷就该价值观在高校的培育和践行作为课题展开研究。本课题于十九大后开始就本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现状展开调研,现将结果总结和分析汇报如下。

一、調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对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的学生共发放问卷1000张,其中,专业类别方面,艺术表演系占21.3%,艺术设计系占23.8%,艺术教育系占22%,文化管理系占24.9%,教师占8%;性别上,男性占52.7%,女性占47.3%;政治面貌上,党员7%,预备党员6.3%,团员58%,其他28.7%。回收有效问卷958张,回收率为95.8%。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中,随机抽选500人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其对问卷内容的反馈信息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想法及相关建议。

二、本次调研结果中对校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的分析

在自身价值观取向中,认为自己有明确价值观的占67.2%,其中,认为已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占47%,树立其他价值观占20.2%,其余25.1%为价值观不明确,有7.7%的调查对象对价值观涵义模糊不清。

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和认同中,完全知晓24字内容的占21%,了解部分内容但不能答全的占35%,完全不知道的占44%。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包括在哪次会议中提出、哪些会议中完善、哪次会议中被明确概念的占25%,了解部分、但不能答全的占30%,完全不知道的占45%。认为有必要进行相关教育的占96%,其中有34%的调查对象认为非常有必要,其余4%不认为需要进行相关教育。33%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已经在用该价值观指导自身言行,35%认为正在尝试用该价值观指导自身言行,26%认为虽然还没有尝试但有必要进行尝试践行该价值观,其余6%认为没有这个意识或没必要。

在价值观的培育及践行影响因素和培育途径的调查中,校内因素方面,51%调查对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价值观的形成和树立影响最大,87%的调查对象认为以该价值观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对该价值观的传播影响最大;在校外因素方面,有54.7%的调查对象认为家庭教育影响最大,15%的调查对象认为通过电视、网络新闻对价值观的形成和传播影响最大。愿意参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校园活动或志愿者活动的占65%,愿意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新闻等方式的教育学习占58%,愿意接受学校相关讲座教育的占42%。

在对该价值观教育内容有效性方面,42%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已开展的教育效果较佳,35%认为教育缺乏时效性,与实际相脱节,23%认为该教育可有可无,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以上数据表明,目前的在校大学生大多对于价值观上有较明确的选择,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了解、关注并不高,对其认识不够深刻,不过,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有必要进行相关教育,也愿意接受教育及参与相关活动,说明师生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程度还是有一定的认识的。但高校在这方面的教育并不到位,至少未能做到让学生全面了解并深刻认识到该价值观体系的内涵,同时,教育的实施和成效也会受到多方面影响。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出现的问题

(一)未能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教育间的关系

当今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不少学校和学生都更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实践,以求在万千同专业者中脱颖而出,特别是艺术类职业,原本就是能出名者为凤毛麟角,少之又少。因此,学校就会在专业方面重视力度更大,弱化价值观教育,或者在排课时刻意减少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课时。在专业教学中,教师也未能有效渗透价值观教育,而仅仅将专业课堂作为单纯传授专业知识,实践专业技能的车间,忽视了价值观在职业道路中的重要性。或者说,专业教师对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对职业教育中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仅仅是思想政治课的任务,而不会有意识的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价值观教育。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未能切实结合实际

思想政治专业的教师在教授相关课程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政治理论性较强,很少结合社会热点事件或实际问题,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教学手段欠缺。艺术专业的学生原本就认为自己难以从政,今后的工作和政治相关性较小。因此,对于这种政治性过强的授课方式,大多数学生都会觉得跟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相距较大,仅仅作为一门知识来学习,等考试结束后也就忘得差不多了,这种方式很难将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就更不用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了。

(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不足

学校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手段不够丰富,宣传力度也不够大,主要是通过校园网站、校报上对其进行宣传,而且不注重宣传的持续性。一般来说,学生登陆校园网站浏览信息基本是在选课的时候,其余时间,不管是校园网还是校报都很少会去关注。因此,若没有连续的宣传,学生就更难注意到相关信息。再加上大学的师生们很少会去看书读报或看电视新闻,如课题中数据所显示,只有15%的调查对象感受到了各类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

四、相关对策探讨

(一)注重核心价值观对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

价值观对学生今后的职业道路起到指导和引领方向的作用,因此,高校应将价值观的培育贯穿到职业教育中,融入到人才培育的全过程中。专业教师在进行专业课程教授时,应有目的的引入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或通过剧本演绎、文化解读等方式,让学生们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意识到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二)提升教学质量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首先需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不管是政治课的专业教师还是艺术类专业课的授课教师,都需要加强对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价值观建设,加强师德师风,通过教师示范发挥榜样作用,来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选择和形成。同时,需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启发式教育,提高学生对价值观在自己生活言行、职业道路选择中重要性的认识。并通过展开一系列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切实体会到如何将价值观付诸于实际行动进行有效践行。

(三)加大宣传力度

高校需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运用丰富的宣传手段,扩大该价值观在师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如可以在校园内拉宣传横幅,举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校园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渗透作用,夏天时派发印有相关内容的便携式扇子,在校園内各宣传栏制作并张贴相关内容的宣传板报等,让学生们能一直处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中不自主的接受教育。

总之,高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地方,更是为社会输送政治坚定、高素质、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的主阵地。高校需充分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认真分析在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寻找相关对策,让师生均能深刻认识到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以指导自身言行和今后的职业道路。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1).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基本内容公布[N].人民日报,2014-02-12.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2019年度十九大专项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中的培育与践行”(课题编码:19D214)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