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vo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2019-05-14 02:51周辉杨培全陈庭军冯兵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9年10期
关键词:栓术神经功能导管

周辉 杨培全 陈庭军 冯兵(通讯作者)

(桂平市人民医院 广西 桂平 537200)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指的是发生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脑梗死,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约占15%~20%,此类型脑梗死虽然发病率尚不足1/4,一旦发生急性闭塞,患者多伴随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预后较差,致残、致死率较高[1]。临床不断探究最佳的治疗时间窗及治疗方法,以促进闭塞血管再通。Trevo取栓装置属于目前临床首款能够在完全可视情况下完成取栓操作的支架,其在临床的推广应用推动了取栓技术的发展,在临床实践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采用Trevo支架取栓术治疗的16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了取栓支架系统的操作方法及疗效,现将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采用Trevo支架取栓术治疗的16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9例,女7例,患者年龄介于53~82岁,平均(64.85±3.87)岁,所有患者均经头部MRI检查确诊,明确急性闭塞部位发生于椎基底动脉系统,其中11例为基底动脉闭塞,5例为椎动脉闭塞。所有患者均拟行Trevo支架取栓术治疗,术前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患者NIHSS评分介于23~27分,平均(24.46±1.14)分;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脑梗死后功能恢复情况,术前患者的Rankin评分介于1~5分,平均(4.17±0.37)分,患者的发病时间均为12h内。此项研究需排除不符合支架取栓术介入治疗指征或有手术相关禁忌症的患者。

1.2 方法

16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均采用Trevo支架取栓术治疗,其中2例患者于局麻下实施手术,余14例患者均因躁动无法配合手术,改为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均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目标闭塞血管,患者患侧椎动脉或颈内动脉常规置入8F/6F。取500ml等渗氯化钠溶液,置入1000IU肝素,加压袋加压后经导引导管灌注至血管内,压力设定为3000mmHg,以4ml/min的滴注速度以及2IU/ml的滴注浓度,使患者全身肝素化[2]。微导丝(直径0.36mm)引导下,选取Pro-18支架导管,将其置入至血栓远端,并在支架导管置入位置造影,明确远端的血管均通畅后,在血栓处置入并释放大小为4mm×20mm的Trevo支架,展开支架,观察展开后的位置、形态,引导管再次造影,明确血管是否再通。支架释放并停留3~5min后,向前送支架导管以达到支架尾端,将导管和支架一起自导引导管内撤出,注意撤出支架时,还需先行停止肝素等渗盐水在引导管内的滴注,并在负压情况下,不断冲洗导引导管[3-4]。在取栓操作后,应立即复查造影情况,明确血流灌注效果。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对血栓栓塞位置的血流再灌注情况加以评估,如mTICI分级≥Ⅱb级,则认为此次Trevo支架取栓术成功,栓塞血管血流灌注恢复,对患者进行30min的监测,如前向血流良好,则可结束手术。术后行Xper-CT软组织成像检查,以排除颅内出血。

1.3 评价标准

(1)采用NIHSS量表,对患者术后2周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价,并将其与术前NIHSS评分加以比较,分析Trevo支架取栓术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

(2)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脑梗死患者Trevo支架取栓术后2周及3个月功能恢复情况,其中患者mRS评分<2分,则认为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满意,并比较手术前后的mRS评分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Trevo支架取栓术治疗效果数据,治疗后血管再通例数及比例用[n(%)]表示,平均mRS评分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P<0.05,则为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Trevo支架取栓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统计

16例采用Trevo支架取栓术治疗的患者中,有15例达到了血管再通标准(mTICI分级≥Ⅱb级),血管再通率达到了93.75%,有1例患者因合并基底动脉近端中度狭窄(狭窄率约50%)血管再通失败,未予以特殊处理。

2.2 Trevo支架取栓治疗后近期疗效分析

Trevo支架取栓治疗后2周,患者的NIHSS评分及mRS评分均较术前有所改善经t检验,P<0.05;其中患者术后3个月的mRS评分较治疗后2周进一步改善,P<0.05无一例患者于术后死亡,见表。

表 Trevo支架取栓治疗后近期疗效分析(±s,分)

表 Trevo支架取栓治疗后近期疗效分析(±s,分)

评价椎动脉闭塞(n=5)基底动脉闭塞(n=11)总计(n=16)NHISS术前25.12±1.3723.45±1.0524.46±1.14治疗2周7.64±1.545.52±1.286.46±1.37 mRS术前4.33±0.424.05±0.284.17±0.37治疗2周3.12±0.263.01±0.193.08±0.21治疗3个月1.56±0.171.33±0.151.42±0.14

3.讨论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主要是指急性椎基底动脉的狭窄或闭塞,此部位闭塞患者预后较差,致死、致残率较高,促进闭塞血管恢复血流灌注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5]。目前支架取栓术逐渐在临床开展,且取得了一定成效。Trevo支架取栓术是目前血管内介入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案,取栓术血管介入治疗应用的器械包括血栓抽吸装置以及支架取栓装置等[6]。支架取栓术介入治疗在临床的推广,大大提高了闭塞血管的再通率,对于改善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本次研究分析了我院16例采用Trevo支架取栓术治疗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其中15例患者达到了血管再通标准,血管再通率达到了93.75%;治疗后2周,患者的NIHSS评分及mRS评分均较术前有所改善;其中患者术后3个月的mRS评分较治疗后2周进一步改善,无一例患者于术后死亡,说明Trevo支架取栓术治疗促进血管再灌注的疗效较为满意,对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急性后循环脑梗死采用Trevo支架取栓术治疗的效果良好,对于促进闭塞血管血流再灌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病情康复等均具有重要价值,但目前临床开展病例较少,也缺乏对患者的远期随访数据。因此,对于Trevo支架取栓术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掌握较少,为此,临床尚需更大样本病例,并延长随访时间,为Trevo支架取栓术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栓术神经功能导管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动脉取栓术的护理分析
大腔导管吸栓术联合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观察
导管吸栓术与Fogart导管取栓术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比较
导管取栓术与吸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观察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